二、汉剧界对汉口狎优之风的抵制

    如前面所说,汉剧坤伶受到了以余洪元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打压,首先出现松动的是妓院。大致在1924年前后,受京剧髦儿戏班的启发,武汉等地的“妓院烟花女子,在这种(指髦儿戏大受欢迎)冲击下不少转向学汉戏,先是唱堂会,后又登台献艺......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三、汉剧界对捧角的声讨

    汉剧捧角的形式有戏捧伶、伶捧伶、观众捧伶三种,三者之中观众捧伶更显有力,也更为普遍。① 1941年,《大楚报》曾报道《公论新报》刘云集捧红四旦瞿翠霞的过程:瞿翠霞虽不及李、刘等,但较重阳为佳,出演于老圃□,为《公论新报......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一、酬神戏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徐志在《汉口竹枝词》中写道:“争将故事演新妆,枷锁高跷亦太狂。赤日烧空人泛蚁,年年六月赛关王”(原注:“旧时每岁六月,有关王会,里中各演剧,迎赛最盛,近则时作时辍矣”)。① 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还......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二、会戏

    汉剧中的会戏分为寺观神仙生辰的“庙会”和行帮祖师寿诞会戏两种。因此,一年之中,月月有会戏。《汉口罗宾汉报》称,汉剧界的大小演员每年在暑天里,有一种意外的收获,就是汉口及汉阳两个地方的“杨泗会座唱”。以杨家河粮食......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三、灯戏

    汉口城乡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月底,皆有玩灯唱戏的习俗,故称“灯戏”。戏班谓为“开台戏”,一般是“三写四唱”,即与东道主订演出三天的正本戏合同,戏班头天演“压台”三出戏酬客,不收戏金。村与村之间相互争胜,一村演完另一......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四、节令戏

    中国民众崇尚过节,节日能很好地调节人们生活和劳动的节奏,通过节日的休息可以缓解平日紧张的身体和情绪。因此节令演剧也是一种休息方式,这时武汉的各大剧院会抓住时机,纷纷上演各种应景的节令戏,以酬答观众。《汉口小志》......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五、寿戏

    武汉地区经济富裕的人家为长者祝寿,或为死者祭扫坟墓,均接戏班唱戏,名曰“寿戏”。多唱福寿绵绵的吉祥戏,开锣先唱《赵颜求寿》(九十九岁),接唱《九锡宫》(程咬金长寿百岁),演出时满堂灯彩,大放鞭炮,戏班向贵宾行“加官礼”......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六、谱戏

    武汉及其周边的大姓家族,在宗祠修谱、续谱、点谱、开谱祭祖之日,会请戏班演剧,谓为“谱戏”。1948年春夏之交,《汉口罗宾汉报》报道,因为武汉周边地区谱戏、会戏发动,接走了大批驻扎在汉剧公会的艺人,导致汉剧公会一时冷清......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七、差戏

    清末民国时期,各文武衙门每逢上任、开印、接差、行大典、酬神以及官府办婚丧庆寿喜事,要戏班轮流派名角应差去演戏,一概不给报酬。武昌府一年四季都有差戏,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差戏更是繁重,一个名角有时一天要赶几场。......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一、汉剧的行规与禁忌

    戏曲行业对伶人有很多的行规约束,汉剧也不例外。据老艺人回忆,汉剧的班规有十大条和十大款。十大条是:第一条,不能忘师败道;第二条,不能在班思班;第三条,不能背班私逃;第四条,不能成群结党;第五条,不能坐班拆底;第六条,不能临......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