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安陆为中心的府河派

    汉剧的府河派因发源于湖北大洪山麓,因其流域大部在德安府(今湖北省安陆市)境内而得名。府河派是以德安府为中心,以府河流经过的随县、应山、大悟、应城、云梦、孝感、黄陂等地区的广大乡镇为演出辐射范围的汉调班社。由于......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三、以沙市为中心的荆河派

    沙市的戏曲传统源远流长,前文已经介绍在明藩王府的演剧活动和万历年间“公安三袁”的戏曲记载。至清代,沙市戏曲活动繁盛不减当年,尤其是汉剧兴起后,得到上至驻扎城防将军官员、下至普通民众的喜爱。沙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四、以汉口为中心的汉河派

    明代汉口地区已经有戏班和艺人活动的记载,①但真正与汉调、汉剧有关的文献记载则始见于乾隆、嘉庆年间范锴的《汉口丛谈》和稍后的叶调元《汉口竹枝词》。这些清中叶的文献充分显示汉调在汉口已经十分兴盛,涌现出大批名班......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一、襄河派的繁盛及其向汉镇汇聚

    襄樊是鄂西北的商业重镇,戏曲也特别繁荣。此地建有大量会馆,仅樊城一镇就有商业会馆18处,大部分会馆都修建了戏楼。这些会馆包括:山陕会馆、大黄州会馆、福建会馆、小黄州会馆、汉阳书院、武昌书院、徽州会馆、江苏会馆、......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二、府河派的繁盛及其向汉镇汇集

    清同治、光绪年间,德安府的汉调班子很多,其中以桂林班、和升班、恒协班、凤鸣班的实力最强,人称“四大名班”。关于这些戏班的活动情况,汉剧史家刘小中、郭贤栋在20世纪80年代多次采访府河派老艺人华传凯、程财喜、朱丁巳、......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三、荆河派的繁盛及向汉口合流

    商帮演剧是清末沙市剧坛的一种面貌,而酬神演剧则是另一种形式。刘竹荪的《荆沙竹枝词》记曰:“酬神各庙常多戏,唯有忌辰锣不开。今日有无台演剧,老郎庙首看牌来”(原注:“老郎庙有戏必挂牌)。”①又有诗“层层雉堞耸崔巍......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四、汉口的汉剧:众流汇合的繁荣

    同治、光绪时期,汉口庙宇、会馆、戏楼林立,咸丰年间遭到战争破坏的戏台得到恢复,本地汉剧班社供不应求,各处汉剧艺人云集汉口,汉河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阶段。荆河派、府河派及汉河派的中、下两路艺人汇聚汉口,共同催生......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五、民国初汉口汉剧的高度繁荣

    民国初年武汉戏曲消费市场的主体是汉剧。汉剧强大的需求,直接体现于从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当时在汉剧公会登记的汉剧从业人员就已达到了七千多人。② 从民国初年开始,汉剧迈入发展的黄金期。汉剧黄金期的主要表现:一是以余洪......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一、消费对象的多样化

    新兴而进入汉口的电影、话剧,与传统的京剧、汉剧、楚剧一起丰富了汉口三镇市民的文化消费市场。1.电影 1903年美国汇喇洋行在汉口老跑马厅放映美国“精巧新奇影戏”。1907年法商在汉口花楼街张家巷口开设花楼影戏院。1909年......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二、戏曲品种的多层次

    尽管在清末民初汉口戏曲娱乐业的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呈现出消费对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特征,但实际上在汉口等三镇市民心目中,这些活跃在舞台上的戏曲品种还是有高下之别,基本可以表达为:京剧—汉剧—楚剧—皮影戏—傀儡戏—曲......查看详细>>

标签:汉剧与汉派文化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