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瑞《治安疏》

严嵩倒了,嘉靖皇帝还活着,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这令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最终引来了震动天下的海瑞上疏。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议论:“嘉靖皇帝当日已御宇四十年。他的主要兴趣在于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以期长生不死。他住在皇城的别墅里,然而又不能以一般的荒惰目之,因为他除去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以外,对于国家大事仍然乾纲独断,有时还干涉到细节。这位皇帝的喜爱虚荣和不能接受批评世无其匹,只接近少数佞臣,听到的是各种虚假的情况。当他发现大事已被败坏,就把昔日一个亲信正法斩首,以推卸责任而平息舆论。这种做法使得廷臣但求自保而更加不去关心国家的利害。1565年,严嵩去职虽已三年,但人们对嘉靖的批评依然是‘心惑’、‘苛断’和‘情偏’。然而他对这些意见置若罔闻,明明是为谀臣所蒙蔽,他还自以为圣明如同尧舜。”[1]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向皇帝上疏,题目是“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他在奏疏中两次提及严氏父子倒台后,朝政依然没有起色。一处说:“迩者严嵩罢黜,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另一处说:“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梁材[2]守官守道,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先而已,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苟举故事。洁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他是有感而发的。
刚直不阿的海瑞,以无所畏惧的姿态,锋芒毕露的文字,批评皇帝,抨击朝政。一时间,这份奏疏广为传抄,朝野轰动,誉为“直声震天下”。所谓“直声震天下”,并非浪得虚名。沈炼、杨继盛、林润等人的直言极谏,都集中于弹劾严氏父子,并未涉及皇帝,不敢“彰上过”。而海瑞偏偏要“彰上过”,所以有人称为海瑞“骂皇帝”。
——陛下即位初年,天资英断,政令一新,天下欣然望治。乃未久而妄念牵之而去,一意玄修,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
——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磬,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其官守,其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偏也。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
海瑞列举了皇帝的种种过失,希望他能幡然悔悟,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
最后他说明此次上疏的缘由:“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内为顺。陛下诚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惓为陛下一言之。”[3]
上朝前,海瑞特地买了一口棺材,诀别了妻儿老小,把后事托付给同乡好友庶吉士王弘诲。这一切表明,他决心冒死谏诤,为了使皇上幡然悔悟,必须言辞激烈,就好比治重病要下猛药。对皇帝下猛药,旧史家称为“批逆鳞”,势必引起龙颜大怒,进谏者往往难逃一死。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慷慨赴死。他一向反对官场上的庸俗风气——“医国者只一味甘草,处世者只二字乡愿”,用味甜性温的甘草无法医治国家的重病,用明哲保身的乡愿哲学混迹于官场必将祸国殃民。
这帖猛药让嘉靖皇帝无法消受。此公自比为尧舜,书斋也以“尧”命名,而海瑞说他连汉文帝都不如,气得他浑身发抖,把奏疏扔到地上。过了一会,又捡起来,看看后面还写些什么。勃然震怒之余,他吩咐身边的太监黄锦:把他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黄锦告诉他:海瑞自知触怒皇上必死无疑,诀别妻子,买了棺材来上朝,等待入木,不会逃跑的。并说海瑞为人刚直有声,为官不取一丝一粟。听了黄锦的话,皇帝平静下来,再三阅读这份奏疏,叹息道:真是忠臣,可以和比干相媲美,但朕并非殷纣王。随即给内阁首辅徐阶写手谕:“今人心恨不新其政,瑞可见也,疏言俱是。”这不过是私底下的表态,只有徐阶一个人知道,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望,皇帝一定要处死海瑞。徐阶内心赞成海瑞对皇帝的批评,这从他后来代替嘉靖皇帝起草的遗诏,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直白地说出来,局面反而不好收拾。他用另外的方式援救海瑞,对皇帝说:海瑞这样的草野小臣,无非是想沽名钓誉,如果杀了他,恰恰成就了他青史留名,不如留他一命,使他无法沽名钓誉,也显得皇恩浩荡。[4]
不久,嘉靖皇帝突然驾崩。海瑞在狱中听到噩耗,如丧考妣,呼天抢地,嚎啕大哭,呕吐得一塌糊涂,昏厥了过去。次日清晨,他披麻戴孝,为死去的皇帝服丧。史家评论说,由此可以看到真正的忠臣心态。海瑞骂皇帝,并不是痛恨他,而是希望他从此振作起来,做一个好皇帝。比起那些“一味甘草,二字乡愿”的官僚,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徐阶在嘉靖、隆庆交接时期,拨乱反正,代替大行皇帝起草遗诏,让已经死去的皇帝检讨自己痴迷于道教玄修的错误,为那些以因进谏而遭到惩处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官职。海瑞由此得以释放,官复原职,后来又提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州、松江等府。这一带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朝廷想借重他的威望,整顿这个财赋重地。海瑞的任命一公布,那些贪官污吏慑于他的声威,望风挂印而去;一向骄横的苏州织造太监,出行坐八抬大轿,听说海瑞将至,立即去掉四个轿夫;一些显赫的豪门富室,为了炫耀,把门墙涂成红褐色,听到风声,一夜之间改成黑色。[5]



更多同类【晚明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