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奥克肖特对哲学的看法,便不得不细读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经验及其模式》[1]、1959年发表的《诗在人类交谈中的心声》[2],以及1975年出版的《论人类行为》[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奥克肖特在学界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最重要的政治...[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要认识奥克肖特对哲学的看法,便不得不细读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经验及其模式》[1]、1959年发表的《诗在人类交谈中的心声》[2],以及1975年出版的《论人类行为》[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奥克肖特在学界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最重要的政治...[继续阅读]
对奥克肖特来说,政治活动在人类社群中的出现,是因为以下三种情况同时存在。首先,社群之中既有共同的风俗和行为规范,同时其成员又存在多元和不同的态度、感受、信念、情绪、活动。其次,社群内必须存在一个统治权威,负责看...[继续阅读]
明白了奥克肖特关于经验模式的多元化、错置范畴的谬误以及理论和实践、创作和实用不可混淆的论说之后,便会明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克肖特提出他那著名的对政治上的理性主义(或唯理主义)的批判[2],背后是有非常深刻的理...[继续阅读]
在《代议制民主中的群众》[1]一文中,奥克肖特追溯了欧洲历史中自主的个人这种道德个体性的身份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奥氏认为,在欧洲中古时代直到12世纪这段时间,欧洲人并非从道德个体性这个身份来理解人。要了解一个人,在当...[继续阅读]
法治国对奥克肖特来说,是一种独特而能够自我维持的人类共同体的模式,而维系这种共同体的关键,是那些非工具性的、公开通过一些特定权威的程序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法律。法律的性质是怎样的呢?法律和其他规则有何分别...[继续阅读]
奥克肖特在他1983年那篇《巴别塔》中,说要讲一个关于人类的愚昧和不虔诚的“正式故事”(aproperstory)。这个故事提及一群人为了疯狂地追求完美,集体在政治上打了终极的一仗,务使人间变成天国,但却悲壮地全军覆没。故事当然是用...[继续阅读]
奥克肖特的政治思想是与很多知识上和文化上的终极关怀挂钩的。因此,他对当下的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反思和批判,不留神的读者很多时候不能马上直接从他的著作中看出来。但如果笔者在上文的诠释和论述不无道理的话,那么可知...[继续阅读]
陈思贤.古典的理想:区克夏//周阳山,主编.当代政治心灵:当代政治思想家.台北:正中书局,1991.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夏道平,译,台北:远流出版社,1993.张楚勇.洞穴、巴别塔、人文交谈——从譬喻看奥克肖特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政治...[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