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象数学的纳支与子午流注的纳子法

    子午流注学说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纳子法。纳子法的形成也有两个源头,一是京房的纳子法,另一是《黄帝内经》关于营气流注的理论和五输穴。二者的结合便成为子午流注的纳子法。京房按纳甲法来对应十二地支,即纳支,后人称之为“......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三、流注八法、飞腾八法与灵龟八法

    子午流注的第三部分内容是飞腾八法与灵龟八法。其理论之源也是八卦纳甲,主旨是以奇经八脉之八穴应八卦,称为八法。在元代窦汉卿的《针经指南》中,有《流注八穴》专篇,称为流注八法,特别重视八脉的八个交会穴,认为此八穴可......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一、《周易》的全息思维模式

    中国古代的巫觋们为了提高龟卜和占筮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就比较偏重于综合的认识方法。他们对信息尤其重视,着意于全面论说“象”,还从“象”中提炼出“征兆”“能使”,尤其侧重考察事物普遍存在的动态功能联系,所以能很早就......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二、中医学全息藏象论

    中医藏象就是《周易》之象的原型意象。《灵枢·九宫八风》就有模拟后天八卦的“八卦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有模拟六爻的六节藏象。西汉自孟喜提出卦气说以后,又把卦和五行学说结合,医学家们又创立了“五行藏象”,如《......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三、太极全息观与中医诊断学

    全息藏象说的形成对中医学乃至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中医诊法即是在全息藏象说的基础上确立的。既然“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病藏于中,证形于外”“藏居于内而形见于外”,当然可以从体表找到内脏的信息......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一、从《周易》的三才观到临证的三因制宜和治随证转

    在辨证论治时要求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去分析病情,治疗也有所不同。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系统把握人体的方法。从《易经》的“天地人三才”至《内经》的“人与天地相参”,都认为人是自然界中的人。人是天地这个大系统中的一......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二、从《易》“象”到辨证论治的“效”与 “意”

    辨证沦治的诊断单元是“证”。证是《周易》所言诸象中的“现象”,是疾病的表现,“证”是疾病的功能态,医生以证——症状、体征为证据,考虑用药,可以说,辨证论治是唯象的,是反映论。这与西医学以“病”为单元去诊断治疗也有......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三、从占筮法的三参合证到辨证论治的四诊合参

    《周易》在占筮贞吉之时,并非仅选一种占法或只占一次,而是把几种占法同用,最后选择多数一致的结论,《易传·系辞》也提到要“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交互参考。例如,姤卦是讲婚媾之卦,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栊(铜制的纺车把手)......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四、《周易》的“辨物正言”与辩证思维

    《易传·系辞》称辩证分析为“辨物正言”。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但东西方民族在思维中所惯于运用的逻辑方法有所不同。在古代,西方学术体系一直恪守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去思考问题,在分析疾病时也习惯于用因果决定论的方......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一、解剖生理与疾病的记述

    在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中,论及解剖生理部位的有22种,包括首、眼、耳、鼻、口、舌、颐、頄、颊、肤、肱、拇、脢、腹、臀、背、限(腰)、股、腓、趾、心、血等。其中对“脾”尚有争议,根据《说文解字》:“背肉也。”当属解剖......查看详细>>

标签:周易与中医学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