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至元朝初年的口述传播

    这应该是西南少数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口述传播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存在着大量迁徙神话和传说。在秦汉以前,西南与中原已有民间交流,已与中原政权发生交往。史书记载古代巴蜀“南贾滇僰僮”,掠夺“滇僰”人为奴,“南越以......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元朝初年到清朝末年的口述传播

    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关于民族矛盾和融合、表现阶级斗争的歌谣和传说,汉族的民间故事在这里传播或改造,而且传播的语言符号、传播手段都发生着重大改变。秦汉在西南虽设郡县,但没有真正将这里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的、有效的管......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清末以后的口述传播

    这个阶段西南少数民族口述传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内容、载体都快速地与现代开放社会接轨。鸦片战争以后,西南的封建政治经济结构一步步被打破,开始输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思想,接着又快速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语言符号的历史特征

    在20世纪初,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他著名的《原始思维》一书中,把当时还未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生活的封闭民族称做“原始民族”,与“地中海文明”的所谓先进民族相对应。他认为这些“原始民族”的语言比现代“文明语......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非语言符号的历史特征

    非语言符号在学术上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的学者把它分为视觉的、听觉的和其他三类,有的学者把它概括为动态的和静态的,有的学者把它归纳为体内功能性的(如发音、动作、表情等)和体外的(如服饰、距离等)。不管怎样来分类,总之......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共时性现象的历史分析

    传播的共时性(synchronic),是指同一主题或形态的口述传播在某个时间内,出现在不同地区。同一主题或形态的口述传播在不同地区出现,既会有差异性,也会有同一性,共时性是口述传播中的必然现象。在中国西南,不同的少数民族、少数......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历时性变化的历史分析

    口述传播的历时性(diachronic),是指一个口述传播的母题、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内容、表达符号、形式和叙事话语等呈现出来的变化特征。任何口述传播都既是在表述现状,也是在传递文化遗产。任何口述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时代、......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西南少数民族口述传播符号的历史意蕴

    解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要注意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把文本与作者及时代联系起来。一些非文学作品以及一些文化活动,也是可以被解读的文本。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文本,各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实践......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符号解码的意义共通性

    少数民族的口述传播,虽然其内容的时间跨度很长,但是每个接受者对口述传播的符号理解没有出现明显偏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历史环境变化不大,文本很少是个人创作,差不多都是集体创作,而且其创作也有一个历时性过程。神话......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口述传播有时候就是符号的传播

    传播必须运用符号,符号总是承载着意义。符号承载的意义有明示性意义(显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隐性意义),词语本身具有本义和引申意义。例如情歌中唱道“想你想得丢了魂”、“姑娘一去不再来,我想得灶台长青苔”,都不只是符号......查看详细>>

标签:西南少数民族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