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的报告》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经中央同意,现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
2008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的报告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对二○○四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设想。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进展。
二○○四年四月,中央专门召开工作会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四年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组织专家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出一批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不断引向深入。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阐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推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研究阐释和宣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入,推动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
2.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问题,推出了一批对党和政府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专家进行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总结了一些地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既把干部群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做法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实践发挥了推动作用,又用这些实践经验丰富了理论研究内容。
3.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工作,为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译和审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两部《文集》更加准确地体现了经典作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为人们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在一些长期争论的重大提法上统一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工程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五十多次,形成成果简报一百六十多期,对于干部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组织专家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发展主流意识形态。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干部群众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蓝本,举办“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制作播出《复兴之路》等电视专题片,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针对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出现的借“反思改革”宣扬错误观点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僵化思想等错误倾向,及时组织专家撰写引导文章。组织撰写发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一文,引起了强烈反响。组织撰写发表《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十多篇重点理论文章,对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很好作用。组织撰写发表《什么是新自由主义》等十多篇重点理论文章,引导人们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5.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立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六个二级学科,相应设立了一批博士点、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扭转了一度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萎缩的趋势。许多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制定印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提出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规划和工作机制,确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分四批组织实施。目前,第一批九种重点编写教材,大部分已经进入工程咨询委员会审议阶段。第二批九种重点编写教材正在拟定编写提纲。第三批十种重点编写教材课题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审批过程中。第四批九种重点编写教材招标工作即将启动。
6.编写出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二○○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决定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七门必修课调整为四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把新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二○○六年九月以后,四本新教材陆续出版,在全国两千多万名大学生中使用。新教材在内容、形式和体例等方面都有较大创新,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回答了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着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授课能力。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面向全国教师征集、评选了四门课的“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供全国高校师生观摩。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7.大力加强理论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骨干力量。通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了理论工作者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对党的感情;进一步激发了理论工作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连续三年在高校社会科学系统和社会科学研究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理论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术研究的自觉性。中央决定,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委联合举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至今已举办二十二期,培训二千二百多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研修班已成为理论队伍建设的名牌项目。在中央研修班的带动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开展了对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一个全面覆盖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教学科研骨干的研修培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从二○○四年开始,先后组织专家六百多人次,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革命纪念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进行国情调研。同时,组织专家八十多人次赴俄罗斯、印度和拉美、欧洲等地进行专题考察,先后邀请几十个国家的上百位知名学者来华座谈交流,开辟了一条与国外智库交流的有效渠道。加强对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民主推荐,从各课题组择优遴选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准备增补为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和课题组首席专家。工程已成为培养理论拔尖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工程已设立三十四个课题组,直接参加工程工作的专家学者近千人,间接参与工程工作的有上万人。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有四十多位专家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研究和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工程全过程,体现在工程的各项研究之中。二是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三是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贴近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四是必须牢牢抓住学科和教材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把学科建设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把教材建设作为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结合点,使学科和教材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载体。五是必须坚持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使工程各项成果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理论精品,使工程实施过程成为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过程,成为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的过程。以上这些认识和经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遵循,需要很好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实践充分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工程的实施,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界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巩固了党的理论阵地,促进了实际工作,团结和凝聚了广大理论工作者,成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
二、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1.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工程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十七大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一是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要求工程深入研究阐释“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就要求工程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增强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要求工程深入研究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践行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用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四是党的十七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工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宣传,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五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工作部署,这就要求工程深入研究包括理论建设在内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和主要构成,研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任务,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对工程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这就需要工程深入研究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推出更多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对党和政府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工程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系统总结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创造和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工程深入研究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增强人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需要工程深入研究我们党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深入研究我们党如何能够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竞争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对工程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我国的声音和作用。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没有改变,力度不断加大,手法更加多样。他们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凭借经济、科技等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藏独”、“东突”、“法轮功”邪教组织、“民运”、“台独”等敌对势力在境外合流,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工具。他们集中攻击我基本政治制度、新闻出版制度和司法制度等,利用互联网、非政府组织、宗教活动等形式和渠道,插手我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与我争夺群众、争夺人心,甚至制造暴力犯罪,打砸抢烧,企图干扰北京奥运会,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工程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占领学术阵地,牢牢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主导权;深入研究阐释我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进行提炼和升华,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工程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二亿二千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三十五岁以下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大专以上的高学历群体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上网。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思想观点交流、交锋、交融的平台。敌对势力和有害社会思潮千方百计把互联网作为攻击马克思主义、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渠道,利用各种机会散布、传播有害信息,误导群众。各种社会思潮在网上传播,一些消极落后甚至腐朽没落的思想,对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造成冲击和影响。这就要求工程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主动占领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认真研究网上理论传播的特点,把握网上理论宣传的规律,有效引导网上理论热点,有力驳斥错误思想观点,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5.工程进入攻坚阶段,要求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经过四年的努力,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要把它贯穿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等各个环节,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二是工程已经推出了一批重要成果,但是如何使工程真正成为思想理论建设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还要下很大工夫。三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四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但是主要编写和审议工作要在今后五年内集中完成,任务还十分艰巨。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匮乏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是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六是工程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但是如何更充分调动专家学者参与工程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面临极好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五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总的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对外交流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完成工程的各项任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围绕上述总目标,今后五年工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要紧紧围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现实依据、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着力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着力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着力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着力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把握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研究阐释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着力研究阐释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着力研究阐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切实把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前进方向总结好、阐述好、宣传好,引导人们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领会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明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研究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阐释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引导人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一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要深入研究阐释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光辉历程,研究我们党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辉煌业绩,引导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我们党周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把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任务,紧密结合人们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实际,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探索总结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理想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
第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工作。要把理论研究同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提供支持。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真正转化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意志,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方针政策、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解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继续编写通俗理论读物,制作播出电视理论专题片,办好互联网上理论互动栏目,运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今年,要组织修订《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作播出电视专题片《伟大的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实》,用充分、生动的事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第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完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译出版工作,积极推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编译工作,为理论工作者和党政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更为准确的文本依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一系列与现实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如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形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基本观点研究与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格局。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到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中,应用到工程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引导人们分清哪些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第四,大力构筑特征鲜明、结构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今后五年,要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为骨干,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社会科学分领域研究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紧紧围绕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围绕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创新,优化学科布局,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科,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汇聚研究力量,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中的协调作用,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家组,完善学科目录,健全学科设置,使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各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机构,统一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选聘配备工作,不断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大力构筑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批准的工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精心做好四十一种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形成以工程组织编写的教材为核心、以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九十余种教材为支撑的重点教材体系,初步形成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教材的使用工作,把工程教材作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定教材,在全国高校统一使用,充分发挥工程教材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围绕这些教材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编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扩大工程教材使用范围,使之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抓好教材修订工作,使教材始终及时反映中央最新精神、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今年,要推出首批重点教材,编写第二批重点教材,全面启动第三、四批重点教材编写工作。要加强中小学历史、语文、思想品德课等教材建设。
第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今后五年,要把培养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作为战略任务,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长远发展的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适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做国外智库工作、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训,着手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下一个五年培训规划,通过分层次培训,五年内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全部轮训一遍。有计划地安排理论人才到有关部门和单位挂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作出杰出贡献的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积极支持理论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咨询活动,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第七,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对外介绍交流工作。充分发挥工程在学术交流方面的对外窗口作用,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要向国际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介绍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宣传介绍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政策主张。要积极支持我国学者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和对话,不断增强国际学术论坛的中国声音;也要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吸收借鉴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优秀成果。要制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出去”规划,有计划地组织翻译一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和经验等方面的优秀著作,不断提高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工程工作水平。
要把工程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思想理论工作的领导,把工程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1.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党实施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含糊。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用西方价值观念来评判中国现实的错误倾向,反对以僵化、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学术研究的能力。
2.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创造新经验;认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流派和观点之间的自由讨论。不断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创新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激励机制,提高工程专家学者的创新能力。
3.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确保工程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中央直接领导的重点工程,所推出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阶段的最高水平,应该成为精品力作。现在工程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工程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工程课题研究成果必须具有很高的质量和水平。工程参加人员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保证工程推出的成果真正是符合时代要求、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
4.进一步增强协作意识,切实加强工程的组织协调力度。要加强组织协调力度,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关心支持工程工作。各主管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工程咨询委员会要担负起政治和学术把关责任,课题组首席专家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课题组参加人员要保证能够集中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到教材编写和课题研究工作中,确保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45~464页)





更多同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