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乐场里的艺术改革

    振新集成立后,最突出的举措就是建议在行业中主动废演带有淫秽色情词句内容的剧目。这一行动大大改善了剧种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使种种诬陷不实之词和司法惩处手段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对第二代本滩艺人们来说,也未尝不是......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四、一代名优,命丧枪下

    作为入城后第二代本滩艺人的领军人物,施兰亭和邵文滨都曾为沪剧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两人后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结局遭遇有很大的不同。邵文滨是个在艺术上很有追求、很有特色的好演员,和施兰亭堪称沪剧流派的鼻祖。他......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一、为学戏受了不少委屈

    筱文滨1904年出生在上海老西门附近的一个菜农家庭。父亲张少卿中年得子,十分珍爱,望子成龙,给他取名张龙兴,又名张文俊,希望孩子将来能做大生意赚钱。当时老西门一带还是河汊纵横、阡陌交错的农田,一家人靠租几亩地种菜卖菜......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二、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拜师后筱文滨就住在先生家里,耳濡目染受到先生很大影响。邵文滨为人不保守,喜时尚,敢于标新立异。在小世界游艺场的演出,已开始挂出“改良申曲”的牌子,注意剧目语言的净化,在唱腔上也不再一味老腔老调,而是努力放慢节奏......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三、临危受命,艰辛创业

    筱文滨跟先生学戏整整六年。1926年邵文滨决定弃艺经商,另谋前程。当时学生、同行和好友再三劝阻,但他去意已决,一走了之。1933年被人枪杀,年仅54岁。筱文滨闻讯十分悲痛,他挥笔写了一曲《哭师开篇》:“无才小子本姓张,蒙恩师教......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四、文派唱腔风靡申曲舞台

    文月社是筱文滨艺术生涯的又一重要转折,他在艺术上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派唱腔。文派唱腔继承了他老师邵文滨软糯好听的“道士腔”,同时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发展创新,吸收了他当时广泛接触到的兄弟剧种和......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一、学艺道路不平坦

    施春轩生于1901年,比筱文滨大三岁。祖父是开羊肉面馆的,生了梅亭、兰亭、竹亭和菊亭四个儿子。除最小的儿子从商外,其余三个都成了本滩艺人。施春轩的大伯很早去世,他是跟着二伯施兰亭和父亲施竹亭学唱本滩的。在学艺前施春......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二、施家班和施派艺术的走红

    1927年,施春轩和风头正健的申曲女艺人尤文英结婚,尤文英婚后改名施文韵,两人组建春韵社。他们请父亲施竹亭领衔,成员除妹妹施春娥外,还邀请夏福麟、张冬声等名角加盟,阵容整齐,首演于虹口新市场游戏场,深受观众欢迎,很快就打......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三、三次北上巡演,扬名天津北平

    施春轩不仅演技精湛,经营演出也有一手。他带领的施家班越办越兴旺,影响越来越大,尤其他三次北上巡演,扬名天津北平,在艺坛内外一时传为佳话。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由于方言的关系,演出范围很少超越长江三角洲一带。开本......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一、对艺术刻苦追求

    王筱新又名王鹤亭,1901年生于上海南市紫霞殿,父亲是个道士。他小学毕业,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在小东门新开河一带的货栈捡桂圆度日,无法供他上中学,就让他去闸北商务印书馆学排字。学徒满师后,他爱上了滩簧,不仅经常和几个有......查看详细>>

标签:沪剧与海派文化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