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儒学是秘书文化之体

    夏代开始形成中国的官僚体制和国家形态。由于商代重视祭祀占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①,形成了一批专事祭祀礼仪等活动的专职人员,他们被称为“儒”或“术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儒解释为“术士之称”,是具有专业祭......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三节 法学是秘书文化之用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自夏、商、周到明清4000多年间,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的法律体系。中国古代没有今天的“法律”一说,“法律”是从西方借鉴而来的现代意义。古代主要有刑、法、律三大内容。商周时期主要使用“刑”,指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四节 秘书遵循儒体法用原则

    中华祖先在黄河领域创建古代文明时,采取的不是战争而是结盟和臣服的方式,即德主刑辅。夏禹一次召集了上万诸侯们,商汤时诸侯有三千,到周武王伐纣时《史记》载有八百诸侯①。这些诸侯事实上就是大小不等的部落族长。结盟、......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五节 儒学是学问而非宗教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仁义”的含义在孔子的言论中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但通观《论语》及其他儒家文献,“仁者,人也”的说法最为基本,就是要公正而尊重地对待他人。......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一节 “有为”和“崇德”

    历代的秘书们身处国家及地方各级行政运转枢纽,时时面对繁复的社会矛盾和充栋盈车的案牍典册,故常常形成双重人格:一是学者,二是政客。观察他们的一生职涯,可以说都是把这两者如何有效与有机杂糅在一起的人生历程。正如学者......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二节 “仁义”与“尽忠”

    儒家认为“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行为与人生态度都必须遵循“仁”道的原则。《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其中“亲亲”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同时由亲亲而“仁民”,就儒家人生理想......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三节 “清正”与“廉洁”

    古代秘书,处于行政中心的核心地带,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零件,因此不少秘书,尤其是处于国家核心部门或中央秘书官,都拥有大小不等的实权、特权。可是古代的秘书们常常以奢侈为耻辱,表现出清贫乐道的风范。如汉朝公孙弘担任御史......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四节 “面谏”与“幕谋”

    历代秘书的品格首先体现在坚守谏责,极言陈谏的行为方式上。谏官,又称“言官”,通常是由秘书承担的对政府各部门所制定或推行的政策法令等提出建议。古代向皇帝规谏的是文职官员。《孟子》曰:“君有过则谏。”谏官,即“可谏......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五节 “诚信”与“谨慎”

    秘书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职业群体,常常践履古代君子言行诚信的为人处世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所极力推崇的美好品德之一,“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诚信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作用于人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第一节 秘书人格君子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人格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即人的品行、操守、境界、道德水准以及尊严等。然而在现代科学语境里,“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秘书文化学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