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曾言:“中国古史应当重写”,“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①。而为此话作注的就是著名史学家张正明先生,正是他对楚文化和长江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让中华文化史增添了璀璨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季羡林先生曾言:“中国古史应当重写”,“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①。而为此话作注的就是著名史学家张正明先生,正是他对楚文化和长江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让中华文化史增添了璀璨的...[继续阅读]
作为百越族群集团率先在中国东方崛起的吴、越二族,犹如一对双胞胎,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吴、越二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十分纠结。(一)关于吴族的起源和形成研究吴族对古华夏族的形成、发展以及中国古文化的发祥作出过历...[继续阅读]
巴、蜀两族是否为汉民族起源和形成之组成部分,20世纪70~80年代因研究成果尚少,笔者在《汉民族发展史》中未予以列入,始成憾事。其实,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研究巴族、蜀族的历史与文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文物...[继续阅读]
关于汉民族起源和形成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热烈的讨论,近20多年来仍是汉民族研究中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一)汉民族起源多源说汉民族起源多源说已成学术界的主流共识,但具体形态如何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源...[继续阅读]
1986年前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一直受到民族理论的影响和规范。(一)舶来与本土:民族一词的出现近代以来,民族的地位和作用,有时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亡。可是“民族”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却大有纷争,主要...[继续阅读]
1981年中国人类学会成立后,随着人类学学科的重建,人类学理论的应用,汉民族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水涨船高,汉民族史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汉民族史研究的人类学理...[继续阅读]
学者任何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隐含了一定的体系,需要将其结构化。这是理论对学术研究的要求。陈向明博士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理论的定义有非常系统和深刻的论述。她说: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大都属于广义的...[继续阅读]
汉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据2005年的统计,世界总人口为6477451000人,中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汉族总人口为118295万人,汉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26%;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0.56%①。汉族人口发展至今,拥有近12亿人,是经过了长达数千年,甚至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