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图片(共3张)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的杰作。作者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 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1518年,卒于1593年。李氏一生勤奋好学,在医药实践中,悉心研究医药理论,因 而著述甚众。
《本草纲目》全书分52卷,载药1892种,药方11096个,插图1160幅,书中详细论述了各种药物的采 集、加工、炮制、鉴定诸法,收集整理了明代以前的重要中药历史文献,在炮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价值。(见 图5-6)
首先,该书完善了有关中药炮制的理论。李时珍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总计达50余家的历代炮制经验, 上自《名医别录》,下至李氏自己,其中仅有毒的中药就有40余味。如密佗僧保留了雷公的炮制经验,附子 条目则记载有陶弘景、雷公、苏颂、朱震亨及李时珍自己等数家之言。在关于毒性中药的炮制中,提出了“相 杀者,制彼之毒也”的炮制理 论,并将这种理论用于指导制 药实践。明确地指出:草乌“以 乌大豆同煮,去其毒用”。说明 了该药是以乌大豆杀草乌之毒, 而《雷公炮炙论》只提出“宜文 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的制 法;关于炮制对升降浮的影响, 以知母为例,时珍曰: “引经上行则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通过引药入经,达到改变药物作用部 位及趋向的目的,比《雷公炮炙论》中“细剉”的单一制法则为一大进步。明及明代以前炮制毒药主要采用 煮法,而李时珍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炮制。如:芫花,“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 灭也”。其次还有炒法、浸泡法和蒸法等。大多与醋、蜜、米泔水、糯米、姜汁等辅料同制,以制其毒性。对 油脂含量较多的毒性药物,古代多采用压油制霜或单取油的方法减少其含量,降低毒性。如巴豆霜、续随子 霜、大风子油,在《本草纲目》中均有具体制法。


图5-6 《本草纲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本草纲目》的一大特色, 它改进了古人一些繁琐的炮制方法。如雷��在记述 朱砂炮制方法时采用: “修事朱砂,静室焚香斋沐后,取砂以香水浴过,拭干,碎捣之,钵中更研三伏时。取 一瓷锅子,每朱砂五两,用甘草二两,紫背天葵一镒,五方草一镒,著砂上下,以东流水煮三伏时,勿令水 火阙去药,以东流水淘净干晒,又研如粉。用小瓷瓶入青芝草、山须草半两盖之,下十斤火煅,从巳至子方 歇,候冷取出,细研用。”而《本草纲目》改进为: “今法堆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 铁屑,不堪入药。”以此达到使用药物细腻和纯净,便于内服和外用之目的。其“水飞”之制法、沿用至今。
《本草纲目》还纠正了前人炮制的错误方法,如,雷公炮制大戟:“采得后,于槐砧上细剉,与海芋叶拌 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而海芋叶为有毒之品,若误食可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或肠胃烧痛、 恶心、呕吐、惊厥,严重者可致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用有如此大毒之药来炮制有毒的大戟,显然有增加 毒性的危险。李时珍指出:大戟“凡采得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有毒,恐不可用也”,纠正了 前人的错误,并提出了新的炮制方法,保证了安全用药。又如,雷公认为:“秦艽须于脚文处认取,左文列为 秦,治疾;右文列为艽,即发脚气。”时珍曰:“秦艽但以左文者为良,分秦与艽为二名,谬矣。”此外,李时 珍除保留了前人的合理炮制方法外,还制定了很多新的合理炮制工艺,扩大辅料的运用,增加中药的临床作 用。如《本草纲目》针对《雷公炮炙论》中刘寄奴“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的修治方法,指出“茎、叶、 花、子皆可用”,完全符合现代关于刘寄奴的药用部位为“干燥全草”的结论。黄连,在《雷公炮炙论》中, 仅有“浆水浸”的制法,李时珍则在实践与理论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 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 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 研细调水和炒; 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炒; 治血分块 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 水和炒。”多种辅料的运用,增加了炮制的内容。《本草纲目》 所提出一些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炮制品的贮存保管方法,至 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雷公炮炙论》对诸如附子、巴豆 均没有制定饮片的质量要求,而《本草纲目》中则规定附子“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巴豆有“烧存性 者,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的质量标准。在《雷公炮炙论》中,当归无贮存方法,《本草纲目》则规定“凡 晒干趁热纸封瓮收之,不蛀”。


图5-7 古代中药炮制文献



图5-8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对散佚的《雷公炮炙论》中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并归类整理出十六法,计262种药 物,几占《雷公炮炙论》所载药数的全部。



更多同类【中国传统工艺】......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