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州史氏起源

    明州史氏自称出自溧阳史氏,溧阳史氏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这样的说法并非特指明州史氏是溧阳史氏血缘意义上的后代,而指情感上认可溧阳史氏是明州史氏的祖先,即文化意义上的鼻祖。史惟则(四明史氏先祖)南宋史氏墓前石刻像......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二、八行先生史诏

    第三代史诏(1057①—1129),从学于“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1008—1077),学问为人所称道,但不远游,也不参加科举。史诏带着母亲叶氏,从城内洗马桥迁居大田山(今鄞州区东吴大涵山),后又迁到东钱湖东岸的下水村。他的五个儿子均出生......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三、史师才与明州史氏初登政坛

    史氏第四代有五个儿子,长子史仲、二子史才、三子史木、四子史禾、五子史光。此时,史家人丁兴旺,下史村成为史氏的新起点。其中,除二子、三子外,史仲、史禾、史光三支迁入城内江东张斌桥,繁衍成“藤下史氏”,并建立了祠堂。......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四、史浩与明州史氏的发达

    第五代中最有名的是史师仲之子史浩(1106—1194)。父亲死后,三叔史师木承担起教导和培养史浩的任务。绍兴十五年(1145),史浩考中进士,成为明州史氏的第二个进士,时年四十岁。史浩中进士后先是担任余姚县尉,后来转任温州教授,都是......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五、史弥远与明州史氏的繁荣

    经过史浩这一辈的发展,明州史氏人口众多,人才济济。史浩的第三子史弥远(1164—1233)是史氏“弥”字辈中最杰出的人才。史弥远以权相和奸臣的称号闻名于世,事实上这是当时及后世的反对派加给他的恶名。史弥远是一个聪明而有政......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六、史嵩之与明州史氏的最后辉煌

    到第七代“之”字辈,长房出现衰败之象,三房史师木一系崛起。史师木之子史渐作为太学生在京城读书多年,这一系后来发展为典型的书香世家。史渐有五个儿子考中进士,可以说史渐一系既是官宦大族也兼做学问。明州史氏最后的辉......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第二节 史家墓的前世

    南宋时期,东钱湖东边的下史史氏迁入宁波城内,从此进入鼎盛时期,东钱湖西边的另一支史氏却过着极为低调的农民生活,这就是史家墓史氏。史家墓史氏的直系祖先是史翰,据《鄞东史氏家谱》记载,史翰是迁鄞始祖史成(978—?)的儿子......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一、宗族管理体制的成熟

    (一)宗族自治管理制度在中国古代,乡村多行宗族自治管理体制。史氏的宗族管理,设有一个宗长,担任宗长的人一般是族中辈分最高的太公。从有关情况来看,宗长管理体制的确立较晚,应在嘉庆年间。中宅的史义机,年龄八十余,恩授迪......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二、传统的四民职业

    中国传统的职业,主要是“秀者安于读,鲁者安于耕,巧者安于工,变通者安于商”②。这样的职业归纳实际是按古代典型的士农工商“四民”来分类的,自然也是符合史氏家族职业分类的。农业是主流的职业,但往往留下的记录最少,所以......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一、宗族自治

    宗长。下宅五一房的史善岳(1845—1919),民国七年(1918)为宗长。史善和(1853—1919),民国八年(1919)为宗长。史善法(1856—1931),原名复善,字金兰,民国十九年(1930)十二月卒,民国十年(1921)为宗长。民国十二年(1923)修家谱时,当时宗长是史善发。......查看详细>>

标签:史家码村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