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余姚的戏曲渊源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南枕四明山,西北临钱塘江。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萧甬铁路横贯中部,高铁与杭甬高速、329国道穿越境内,姚江在境内发源,为宁波母亲河,水陆交通便捷。余姚历史悠久,山川......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贰]姚剧的历史沿革

    1.姚剧的前身与称呼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产生并始行于浙东余姚,脱胎于当地“车子灯”、“采茶篮”、“旱船”等民间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间说唱艺术,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因沿袭用余......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叁]姚剧的复苏与振兴

    1.姚剧的复苏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1月16日,恢复余姚姚剧团名称。姚剧团迅速转移工作重点,移植排演了《枫叶红了的时候》、《于无声处》、《江姐》、《星星之火》、《祥林嫂》等剧目,上山下乡深入基层演出。据1978年资料......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壹]脚色行当

    早年姚滩最大规模的班社由“四花四旦三后场一里厢”共十二人组成,已属规模较大的班社。相传清乾隆年间著名的灯班——才华班,也只是“四花四旦”齐备,演员不过八人而已。而多数班社演职人员不足十名,且演员多兼任乐队成员......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贰]表演艺术

    同其他滩簧系统诸剧种一样,姚剧也无严格的表演程式和武打场面,四只稻桶倒置,搁上八块门板,即成舞台,以手帕、伞、扇为主要道具。传统小戏中,台上仅一桌两椅,并无其他道具布景。服装也极简单:“花脸”头戴西瓜帽或绍兴毡帽......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叁]方言语音

    姚剧之所以成为余姚的地方戏,与其他剧种一样离不开(余姚)方言这个最主要的特定条件。姚剧的唱腔、舞台语言(包括语调和音韵)都极大地体现了余姚方言的特色。综观传统姚剧的唱腔、语言,有三种地域特点:一是姚北语言,以长河、......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壹]板式

    早期姚剧的唱腔曲调,均是民间流传的杂曲小调。其特点是淳朴、流畅,直至后来还保留着很大一部分小调戏剧目,如《荡湖船》等,故而早期的声腔系统属歌谣体。随着灯班的出现,说唱艺术被搬上舞台。演出形式的改变,演出剧目的不......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贰]唱腔

    姚剧基本调的音乐唱腔旋律属五声调式系统,且很少有“清角”与“变宫”两音的出现。音域较宽,男、女(包括男旦)腔均有两个八度以上,以级进为主,间以三度、四度、五度(偶用六度、七度)的跳进,并以各种“重复”为其主要的发展......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叁]伴奏

    姚剧唱腔曲调的伴奏特色,可归纳为两种:一是“主调”性的跟腔伴奏,“平四”、“花腔”(除“赋工”外)及“小调”均属此类。有时,各档乐器也用“加花”或“减花”的方法伴奏,随意变化,灵活运用;二是具有“复调”性的紧打慢(散......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壹]传统戏

    与江、浙、沪等地滩簧同属于“花鼓滩簧”的余姚滩簧,其演出剧目亦大同小异。20世纪60年代经老艺人口述笔录,编纂传统剧目六辑,计七十二本。分三类,其一为故事戏。通过独白、对白、独唱、对唱叙述故事情节。如《打窗楼》、《......查看详细>>

标签:余姚姚剧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