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作动器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作动器划分为电气驱动器、流体驱动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以及压电效应驱动器等[72~77]。1)电气驱动目前,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主要提供部件,常分为三类: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以及步进电动机。下......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5.2.1 传统控制算法

    1)PID控制PID控制是具有几十年应用经验的算法,无论在模拟调节还是在数字控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比例(P)代表了当前的信息,起纠正偏差的作用,并使过程反应迅速;积分(I)代表了过去积累的信息,能消除静差,并改善系统静态......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5.2.2 现代控制算法

    传统的控制策略隐含着两个前提:①要求对象的模型是精确的、不变化的,且是线性的;②操作条件和运行环境是确定的、不变的。这些控制策略在控制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在对控制精度和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必须要考虑控......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5.2.3 智能控制算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人工智能以其新颖丰富的思想和强有力的问题求解能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中,而在自动控制方面,传统控制则遇到了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两个最困难的问题,于是人工智能被引进自动控制领域产生了智......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5.2.4 控制算法小结

    从上述各种控制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每种控制策略都有其特长,但也都存在其不足之处。因此,智能预应力系统可以将多种控制策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组成复合的控制算法。例如,由于模糊控制不需要建立控制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6.1.1 模型简介

    智能预应力桥梁模型的跨度为2m,桥面钢板的厚度为3mm,实物如图6.1所示,组成示意图见图6.2。模型的传感系统采用自开发的激光挠度计,动力系统采用微型减速电机。图6.1智能预应力梁实物图图6.2智能预应力梁模型示意图1)传感系统的设......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6.1.2 静载试验

    在对本模型进行静载试验时,将梁的跨中监测点允许挠度设定在下挠10mm、上拱5mm的范围内,做了三个等级的荷载分别作用于梁跨中的对比试验。(1)在10kg铁块的作用下,梁的监测点挠度为6.836mm,在允许范围以内,动力系统没有张拉梁上的钢......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6.1.3 移动加载试验

    针对静载试验中的三种加载情况,分别做了相应重量的缓慢移动荷载作用下模型的动载试验,梁的跨中监测点允许挠度设定在下挠10mm、上拱5mm的范围内,在荷载移动过程中,监控点的挠度变化情况见图6.6。图6.6监控点挠度—荷载作用位置......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6.1.4 试验结论

    通过本模型的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在不超过使梁跨中挠度达到设定下挠界限的临界荷载的荷载作用下,动力系统不会张拉或放松梁上的钢丝绳;当作用的荷载超过临界荷载时,在梁的前半跨会出现一个张拉启动点,并且施加的移动荷载......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6.2.1 模型设计

    智能斜拉桥模型由斜塔斜拉桥、智能预应力系统、移动加载小车以及下部支承结构等组成,下面就各部分的设计进行简要的介绍。1)斜拉桥设计考虑到试验室的场地条件以及模型的加载、测量等问题,选定模型的主梁跨度为4m,桥面宽度......查看详细>>

标签:智能预应力技术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