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民居的特色与历史沿革

    地坑院的建造,是在平坦的地面向下挖出一个深6~7m,边长12~15m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天井院,然后在土坑的四壁挖8~12个窑洞。(图1-1)每个窑洞约高3m、宽4m、深8~12m;窑洞的剖面上为拱形,距窑洞地面2m以内的墙壁保持垂直,2m以上......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地坑院民居的分布区域

    地坑院作为下沉式窑洞民居,在河南三门峡、山西南部、甘肃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相对最大,该地区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依然保持着“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地坑院民居成因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

    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南部,古代这里曾气候凉爽、植物繁茂,由于气候变迁加之近现代长期的环境破坏与战乱、水土流失、人口增加,使得这里的生态基础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山清水秀、草盛林密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地坑院民居成因与其所在的社会、人文环境

    地坑院位于中国黄土文化最深远厚重的地区,这里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对深厚黄土的天生依赖根深蒂固,对黄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这里经济不发达,复杂的地形阻隔了对外交通,造成人口密度不高;民风民情淳朴,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建筑类型

    地坑院民居在实际的使用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类别。1.按窑屋孔洞数划分窑院占地面积,大的有一亩九分地(1亩=10分约为666.67m2,余同),小的近一亩。坑底到地面的高度多为7m左右,院内四面建窑屋,当地人称其为“孔”。地坑......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聚落空间

    “聚落”在古代有“村落”之意,《汉书·沟洫志》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传统聚落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组成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人们聚居、生息、生产活动的居住空间,它的结构、环境、风貌和文化是对当时社会历史......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建筑布局

    考虑到风水理论,地坑院类型不同,建筑布局也有不同。此处主要介绍地坑院建筑布局的共性。1.地坑院选址豫西村民对地坑院基地的选择十分讲究。人们认为,地坑院的建造是关系到家庭兴衰的大事,因此在动工之前的选址中,必定要请......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建筑空间特点

    1.“减法”特点地坑院是民居建筑史上一种逆向思维的产物,它利用黄土构造特征下沉式地挖掘,使得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形迹,这与普遍通用的上竖式材料垒砌,矗立在大地之上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地坑院是通过在......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建筑构成要素

    1.入口下沉式地坑院落的入口多以坡道的形式连接庭院与地面,在地面入口处,讲究的大户人家可能会建立一座门楼作为标志物,但大部分地坑院的入口往往都是直接进入地下院落。(图2-12)(图2-13)入口的下沉式坡道,一般宽1.3~2m,有的也......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建筑结构

    地坑院的构造体现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掌握的力学知识和对黄土受力特性的认识了解。窑洞内的高度与其上面覆土的高度大体相当,窑洞顶部为拱券,受力合理;整个窑院的深度不超过8m,土方工程量也不至于过大。1.黄土特性分析豫......查看详细>>

标签:窑洞地坑院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