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法国敦煌学 > 正文

敦煌写本《斋琬文》的复原和断代
法国敦煌学

导言


在敦煌写本中,大家发现了具有佛教特点,并往往都带有儒教 或道教印记的大量应时性文书片断。专家们为了区别它们,都根据 8个类别而采纳了某种分类法:(1) 传召法会前的开场白和赞文; (2)愿文集和咒语;(3)与一种仪轨或特殊意图有关的愿文;(4)誓 愿文;(5)回顾功德文;(6)忏悔文;(7)斋历;(8)社斋文。这8类被用 于对最为零散和有时是最为混乱的文献, 进行分类和编目。赞文 (宗教赞美歌、对僧侣或各种名人的赞文和悼词)、佛赞或其他诸如 变文那样的文学类的佛教作品,都脱离了这种分类法,因为其性质 模棱两可。
我个人非常注重于研究愿文集和咒语, 同时也注重于研究在 一种宗教仪轨的范畴内,或以一种特殊的意愿,而以个人名义撰写 的请愿文。在这些文献中,最著名者则是愿文、燃灯文和临圹文。这 些应时性的文书由于不止一种原因,而更富有价值。首先,我发现 它们往往被用作书仪,很少有被断代的。它们之中的大部分都遵从 同样的结构:一篇开场白、供养人的身份、附有对供养人功德之赞 扬的发愿意图。这些文献的第2种意义,出自它向我们揭示出,在中 华帝国和尤其是在敦煌中国社会各不同阶级中, 所观察到的宗教 传统。此外,这些文献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都被加了标点的事实, 就意味着它们不仅仅被作为书仪,而且在获得一种正式许可之后, 也可以用于诵读。在浏览这些不同的写本时,我们感到它们受到了 我在寻找的某些书仪的启发。我认为已找到了这样的一种样本,其 标题本身就颇有意义:《斋琬文》。因为它必须以一种官方的承认为 前提,这种承认能确保它具有起规范作用和不可剥夺的特点,就如 同由皇帝封给诸王和国家大臣们的职务标志一般。

《斋琬文》的复原


1.对该著序的简介
《斋琬文》的前面附有一篇由本著的作者所写的序(并序)。此 人清楚地表明了其意图。他以对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发展历史的追 忆而开始,并且明确或含糊地提到了这种传播中的主角人物:迦叶 摩腾、龙树、马鸣、慧远(334—417)、道安(312—385)以及菩提达 摩。因此,他的这些历史暗示没有超过6世纪。对于这些大师们的继 承人,他仅满足于宣称相继数代人传灯并且都善于撰文。这种对于 佛教在中国的协调发展的乐观看法, 却立即由某些互相矛盾的看 法所削弱。作者提示说,在佛教内部存在着一种双重的潮流,一些 人依靠行为准则而寻求真实, 其他人则在高谈阔论佛法的内容和 实质。然而,这正是已受度者们的说法,他们的语言脱离了那些仅 仅希望以合适的方式接受佛教最基本原则的凡夫俗子。因此,为了 在赞扬佛陀及其道德助人,作者写下了《斋琬文》。其著作中介绍了 愿文中所有的祈求形式。作者希望在他参照其个人的经验并使用 资料、口传教义和对仪轨的直接观察,而肯定掌握了这一切时,很 希望透彻完整。这批所获得的资料系从《斋琬文》中挑选出来的。它 成了共分成10卷,并纳入按旧例而介绍的80个标题的内容。
因此,《斋琬文》是一种备忘录,形成了供结合在一起的、所有 社会阶段的信徒们使用的、惹人注目的书仪。对于史学家来说,该 文则无限弥珍,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在帝国时代的中国社会中,以 及在对宗教关系和自身组织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直接反映。在佛教 研究方面,该文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最后,《斋琬文》从一种双重 观点来看,都是完全新颖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中不存在任何这类 经文,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提到其10卷的任何一个标题。
这就是我为什么现在正为该文献的复原和断代而工作。
2.《斋琬文》的结构
现在据我所知,《斋琬文》仅仅是通过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P. 2940号正面那非常不完整和未抄完的抄件而为人所知。那波利贞 首先揭示了该文的存在并刊布了其目录(第22—31行),载《史林》 杂志,第23—24期(1939年),见第547页。最近,陈祚龙于一部叫做 《敦煌学海探珠》(台北1979年版,卷下,第322—332页)的文集中刊 布了该写本的全文。粗略地阅读一下他的那篇叫做《新校重订〈斋 琬文〉》的文章,就可以使人相信存在有另一种抄件,即作者为校对 其刊本而广泛使用了的P. 2104号写本。事实上,这里是指P. 2104号 写本背面第4篇文献,其中仅仅登录了该文序言的标题和前4行。这 就是说,我尚需要进行全部研究,才能成功地全文复原该文献。然 而,我却可以认为这两位专家在刊布《斋琬文》的作者本人于其序 后编制的目录时,为我们探索写本的范围确定了标记。我手中掌握 了这一文献,我在伯希和特藏的写本中寻找可能会写有《斋琬文》 10卷标题中某一个的文献。我从未遇到过它们,其中包括在P. 2547 号文献集中,但其中却写有该目录,而且比写于P. 2940号写本正面 文书更为完整。
P. 2547号写本是逐渐确定我复原《斋琬文》计划的基本文书。 它以一种册子卷的形式出现,其中所有抄页都残损得极其严重,有 一些甚至似乎是已丢失,但10卷中至少每一卷都残存一部分(根据 可能的迹象来看,唯有第8和第9卷除外)免遭损坏。由于这些残存 的片断,我可以通过有利的假设而认为,今天已复原了原文的68%。 我的算法很简单。《斋琬文》共占P. 2547号写本的24页。目录写于第 2页正面,属于第10卷的“马死”和“牛死”等标题,则写于第21页背 面。我可以认为这样就算掌握了该文的首尾,序言部分不计在内。 根据现已证明为残损最少的第19页正面半页上所保留的15行文字 的情况,大家便可以由此而得出结论认为,每一页最少有30行。我 们用24来乘这一数字,那就会得到720行的总行数。在P. 2547号写 本中仅残存245行,其中仅有76行是完整的。然而,由于这三分之一 的内容,我始终是根据有利的假设,而得以考证出其他写本残卷, 这样就可以复原487行,其中四分之三是完整的。如果现在大家考 虑到这487行文字,几乎完全相当于前7卷,其中每一卷包括65行, 再从中排除序和目录的32行, 那么我就会把需要找到的总行数减 少到682行。很明显,这两种假设说明,我不能再由此而降低总行数 了。
事实上, 我已经考证出了两卷写本——分别写于正面和背面 的P . 2867和3772号写本,均为《斋琬文》的抄件,它趋于证明我们 的文献还应扩大。这二者均是为了列入一种册子卷的内容,而抄写 和安排的。大家甚至可以思忖这里是否是指同一位抄经师,无论如 何也是出自同一抄经室。它们的文字风格很近似,因为我从中又一 次发现了一种同样用红笔断句的做法。我顺便指出,它们都有与P. 2547号写本同样的特点! P. 2687号是由两页背对背粘贴起来的册 子卷组成,其长为78cm。35行文字写于正面,37行写于背面。P. 3772 号卷子的长度为76cm,正面有46行,背面有44行文字。在这两种写 本中就如同在P. 2547号写本中一样, 每一完整行的字数均徘徊在 30—35个。然而,我已计算到这两卷写本各自相当于P. 2547号完整 的两页。在此情况下,我应于每页中计算到37—45行文字。因此,如 果假设最后两卷也如同前几卷那样长,我们的文献一旦复原之后, 那么就可以达到950行左右。
某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计算具有虚张的不诚实感! 我则觉得 这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应估量需要复原的文献的篇幅有多长,并在 敦煌写本各特藏中更好地发掘,以寻求所阙的最后一个字。
3.用于复原《斋琬文》的写本
在进入更为详细的论述之前, 我编制了能使人耐心地复原论 文的伯希和各卷写本的目录。此外又从中加入了在北京图书馆收 藏的两卷写本。
序P.2940正面(第1—22行)、新字311背面、P.2104背4(5行)、P. 2178背A,Ⅰ(7行)。
目录P.2940正面(第22—31行)、P.2547第2页正面。
第1节P.2940正面(第32—62行)、P.2547第2页背面和第3页 正面。
第2节P.2940正面(第62—83行)。第1个标题§2、P.2547第3页 背面§4正面(第1—7行)。最后第5个标题。
第3节P.2547第4页正面—第6页背面、P.2867正面和背面。
第4节P.2867背面(末)、P.3535背面2(? )。
第5节P.2547第9页背面§10正面(? ),其次是第11页背面§12页 背面(? )。
第6节P.2547第13页正面(? )。
第7节P.2547第14—21页正面、P.3772正面和背面、P.2991背面 1,P.3541(第1—15行和第41—68行)、P.2990背1。
第8节P.3541正面(第29—40行)、昆字56(? )。
第9节P.3541正面(第20—28行? )、P.3678正面。
第10节P.2547第21页背面。
因此,我现在已统计到13卷写本,其中一大部分可以不容置辩 地使我得以复原《斋琬文》。统计表中附加在某些写本号码中的问 号,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考虑,但在其文献的确切内容问题上,却 存在有怀疑,其内容可能与我们的《斋琬文》相似。此外,P . 2547号 写本有时也附有这同样的符号(? ),这就说明我在确定文献的地点 问题上尚有质疑。我们不应忘记,这在某种意义上仅仅可能会由于 增加文中的新内容,而受到变化的一种研究报告。
我面对P.2547号写本而感到的犹豫不决之处,是由于写本的物 质状态产生的。它是由巴黎国立图书馆修复的,第1次裱修于1954 年,第2次是1964年。就在这一年,10件已登记的用于加强增补的文 献被从纸页上剥离了下来。这些加工措施挽救了写本。但在剥离 中,人们都害怕从其背面揭下了许多半页。虽然原来的裱装完全受 到了尊重,我还是倾向于认为,第22—24页并未遵循作者于其目录 中规定标题的主题顺序。行文中的某些标题,确实未于该目录中提 及。这或是作者在撰写其著的过程增补的内容,或是晚期加入的。 抄件末尾出现的变化应归咎于抄经师的粗心大意。无论如何,根据 由戴仁(J.—P.Drège)先生对这类写本的研究来看。P.2547号写本, 是以其一次装订的方式,形成的册子卷之形状而出现的。如果根据 第19页正面之半页的体积来看,并把行数乘以一个横线的宽度,即 (15×2)×1.7=51(cm)计算,那么这里确实是指剪成至少为5cm长的 数页的一份卷子。这里是一种最小的长度。因为所有各页都严重遭 到残损。它们很可能是曾具有可与P. 2867和P.3772号写本相比较 的体积,每页各自的尺寸为78cm和76cm,正如我上文已经指出的那 样。我们的这几页文书有一些带有原卷子各页的边缘,都折成了对 开并有一半背对背地与前后的半页粘贴在一起, 以至于形成了一 本小书。此外,它们都被装订在用以加强并能附于一个固定小棒上 而又不妨碍阅读原文的粘贴纸条中。被漆成棕红色的木棒被从其 纵面剖开。册子卷被用绞成绳索状的3根线固定于上面。木棒本身 则于两端各用一根细绳紧紧扎住。一幅草图可以帮助更好地表示 这一写本。(见下图)


展开的P.2547



卷起的P.2547


我认为无须于此描述其他写本了。然而,我提醒大家注意我的 某些要点。P.3541号写本正面是一篇残损极其严重的写本,共由3件 残卷组成,而每一件又各由2页破损甚重的文书组成。前15行相当 于P.3547的第15页正面和P.3772(第3—14行),因而就相当于第7卷 的内容。第41—68行,也就是该号正面末尾的情况,也如此。第29— 40行相当于第8卷,第20—28行则相当于第9卷。在第1—15行相当 于与P.2547号写本文献相同,而且它们为两卷写本中唯一的共同残 存部分的情况下,大家完全可以认为这二者均与《斋琬文》的同一 文本相符。由此可以看到,北京图书馆崑56号写本则符合另一种传 统,当然近似于我们的这一种,但却略有不同。因为对于一些相似 的标题,却仅有P.3541号正面第38—40行相同。这两种文献在形象 构思方面相同。大家在P. 3541正面b和P.3678背面(第26行以下), 在属于第9卷有关“入宅” 标题的问题上, 发现了同样的差异。P. 3678事实上是从P.2990中脱落下来的一残卷, 而且从发现时即如 此。大家由此便可以得出结论认为,这两卷写本是根据与我的文本 略有小异的另一种文本抄写的。所以,复原这另一种文本对于将其 全文与我们的文本进行比较,则是有益的。最后,这将是我针对这 些有关类似我们的愿文文献的这些不同传统的最终看法, 艾丽白 小姐于一篇正在写作的论文中,在P.3545(其中有为牲畜写的多种 愿文)中,发现了与写于P.2547写本第21页背面相同的许多句子,或 句子的组成部分。因此,当时使用了一种参考文本中的某些段落以 将之纳入其他文献中。

试对《斋琬文》断代


1.对各抄本的断代
在我的13种抄本中没有任何一件被断代。但我掌握有足可以 确定其中某些抄本的附属资料。为了讲得更加清楚一些,我将根据 P.2547和P.2940正面目录,而编制的写本顺序,以统计表的形式来 介绍它们。
可以用于对抄件断代的因素:
P.2940正面无
P.2104背面4在正面,于《十地义疏》抄本之末有两篇跋,其一断 代为保定五年的
这一乙酉年(565年), 另一篇记载的抄经时间为庚辰年(980 年)五月二十八日。
背面Ⅰ在一条不同的记载中页提到了同一年。
P.2178正面A,Ⅰ无
P.2547(1)从第26页背面到和第27页正面的文献,与P.3535 背面2的第12—15行之文献(有关这一个号,见下文)相同。我们写 本文献的下文,系出自同一人之手所写,也出现于P.4072—2(相当 于P.3535背面2的第17—39行)。
(2)在第20页正面(共有残损不全的3行)、22页背面(残损的一 行)、25页背面(同上)、26页正面(同上)的粘接处,是3种户籍残卷 并附有分给他们各自的土地数。该户籍制订于天宝六年(747年)。 有关同一部户籍,请参阅P.2592背面、
P.3354号背面和S. 3907。
在P.2547的每一残卷上都钤有一颗印迹——“敦煌县印”。然 而,该印鉴被运用于8世纪的上半叶。请参阅P. 3557(701年)、3354 (747年)、2547(746年和747年)、2822(未作断代)、3359背面(751 年? )。
(3)在第2篇文献(2行)上,提到了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P.2867正面和背面无
P.3535正面2(1)正面1(第1—3行),文末,其中有一种抄件出现 于P.2991正面Ⅱ,Ⅰ中。
(2)正面3—背面1,为玄宗寿诞的祝寿文献。其中提到了千秋 节(第41行),这就说明原文是于729—748年写成的,因为这一节日 的名称于748年变成了天长节。
(3)背面2是为戒斋而发的愿文和赞文,这是于其谥名为天慧 的禅宗大师一行(683—727年)及其窣堵波前竖碑时,根据皇帝的 敕令而举行的。原文由沙门道氤所作。其中注有一个时间:开元十 六载七月三十日(728年8月21日)。
P.3772正面和背面无
P.3541正面1在背面1中是张善才貌真赞并序(共30行),此人 于金山白帝(905—920年在位? )执政时被封为僧政。
P.2991背面B 无
P.2956无
P.2990背面1(又编为伯希和敦煌文写本Pt.133号) 于背面2中 有19行藏文(请参阅拉露:《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敦煌藏文 写本目录》第1卷,第46页,第133号提要)。
P.3678背面无
P.2991背面B(1)正面Ⅱ,Ⅰ(第107—120行)是为纪念太宗皇帝 晏驾周年而举行的“官斋行道”的抄件。文末有另一抄件。请参阅P. 3535正面1。
(2)正面IV,Ⅰ(第160—177行)提到了“西汉金山国”,从而将 该文献置于张承奉时代(905—915年左右)。
(3)在该写本中有多种赞文和建窟记,其中提到了于848—920 年统治敦煌的张氏家族。
这些杂乱无章的资料导致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考虑到P. 2104号写本背面4仅有标题和序中的4行文字,那么在从8世纪下半 叶直到1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年代期间,《斋婉文》的文献是要定期 抄写的。这就可以使人怀疑,这部著作在整个这一阶段曾于敦煌广 泛使用。最古老的抄本肯定是P.2547、P.2867正面和背面以及P.3772 正面和背面。P.2547的文字肯定是8世纪中期的。戴仁先生于其 《论敦煌的册子卷》(载《敦煌学论文集》,日内瓦—巴黎1979年版, 第19页)的论文中认为,在8世纪下半叶,也很可能存在有册子卷。
2.写作时间
在我们于前文已提到的一篇文章中, 陈祚龙认为该文撰写于 742—756年。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向我们提供使他得出这种结论 的论据。他断言,载于形成第3卷各段落的官吏名表中的“折冲”这 一尊号,可以使人得出如此的断代。我不能否认,能够得出该文的 起源和时间的钥匙之一, 就在这幅名表中, 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钥 匙。相反,在P. 2940正面该文的序第65行中,我在有关对皇帝的功 德赞和繁荣誓愿的段落里,发现了“天长”一词。但玄宗寿诞节最早 被称为千秋节,后来又于784年改为天长节(尤其请参阅《旧唐书》 卷8第193页,卷9第222页;《新唐书》卷22第477页)。在稍后不远处 的第68行中,又提到了“永泰”。如果这里是指一个年号的名称,那 么我们就是在765年。始终是在同一卷子的第82—83行中,似乎是 暗示了由玄宗在其府邸附近建庙的事, 他当时尚为太子(请参阅 《新唐书》卷37,第976页)。
此文很可能是于770年左右写成的。至于P.2547的抄本,它必然 要晚于747年。这是写在用于保护这一册子卷背面的粘条之一中的 时间。至于该著的作者,他则可以根据那些似乎是在第69—79行中 提到的尊号来考证。这一切现在依然仅为猜测。

结论


现在有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尚待于去做。我对《斋琬文》初步 研究的成果尚微不道,因为在浏览共计83行的一篇文献之后,相继 又要阅读318行的另一篇,接着是487行的一篇,我还应试图有秩序 地发掘了所阙的另一半残卷。我依靠国际合作以达到自己目的。对 《斋琬文》的复原工作一旦完成,那时我们就能够估约它从8世纪末 起在敦煌僧众中的影响了。我同样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自己对佛教 的应时性文献的分类,在可能的情况下,也根据由我们作者的计划 而分成10卷的大量标题,而重新编制对这类写本的内容索引。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