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法国敦煌学 > 正文

敦煌本《珠英集》中的14位诗人
法国敦煌学

引言


1961年, 我研究了两卷敦煌汉文写本, 即斯坦因敦煌写本S. 2717号背面与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P. 3771号背面,它们都是《珠英 集》的残卷。我就这一内容写了两篇文章。第一篇发表于《纪念戴密 微先生汉学论文集》第2卷,第361—398页以及XI幅图版(巴黎1975 年版),其标题为《敦煌本〈珠英集〉两残卷,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约 为702年)诗选》。
第2篇文章一直保存在我的档案柜中。我经过修改和补充自己 的研究成果之后,现在将它发表。我将要介绍《珠英集》中的14位珠 英学士的传记,因此其中也包括在我的第一篇论文《敦煌本〈珠英 集〉两残卷》中,已经发表的诗人崔融和符凤的传记。在本文中,我 将补充其在两唐书中记载的8位诗人的传记,此外还撰写了在这两 部史著中没有任何传记的6名诗人。
现在已经发表了有关这两卷写本的一些论文。如董康于1936 年在《书舶庸谭》(北京1936年版,1946年第2版,第4章,第10—11 页)中谈到了斯坦因敦煌写本S. 2717号。王重民于其文《补全唐诗》 (载《中华文史论丛》,第3期,北京1963年,第301—346页)中发表了 《珠英集》两残卷中的诗。梅应运在其《敦煌石室经卷题记之研究》 (载《新亚书院学术年刊》第8卷,第235—290页,香港1966年版),也 研究了这些文书。
我有义务发表尊师戴密微先生生前曾校订过的一篇论文的第 2部分。

一、崔融(653—706)


崔融,字安成,生于653年,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东)人。676年 左右成功地经过了8次科考,被委任为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他 然后又被选为皇太子李显(即后来的中宗皇帝,684年登基,后又于 705—710年在位)的侍读兼侍属文。他撰写了大部分致皇后的上表 和由李显上奏的表章,他可能“代皇太子请修书表”。696年1月, 武后为了一场宗教仪轨而前往河南嵩山, 她在那里生活并怀着崇 拜的心情阅读了由崔融于683年为夏王朝(公元前22世纪左右)的 第2位国王启的母亲写的一篇碑文。她于是便要求崔融为她撰写嵩 山朝觐碑。崔融然后又被从魏州(河北的南部)司功参军的职务晋 升到著作佐郎的官品上了。不久之后,他又被敕封以右史的职位。 他说服了武后不要把“四镇”(今新疆的西部和原苏联中亚一段的 附近地区)割让给吐蕃人。696年秋,他作为掌书记前往河北,并于 698年初返回京师。稍后不久,他又充任著作郎、右史和内供奉。 到701年左右, 他以凤阁舍人〔11〕的身份说服武后不要实施定期禁止 屠宰的法令。〔12〕他后来又触犯了武后的宠臣张昌宗,被降职为婺州 (浙江南部)长史〔13〕。当张昌宗的怒气平息之后,他又被召回京师充 任春官郎中〔14〕,负责撰写敕令和知制诰。702年,他再次出任凤阁舍 人。一年之后(703年),他奉命修国史〔14〕b。703年秋,他说服了武后不 要在帝国内征敛过境税和过河税。704年,他又被敕封为司礼少卿, 始终负责撰写敕旨。在705年的事变之后,由于与张氏兄弟的关系, 崔融也与许多文人一样而遭贬,于春天作为袁州(属江西)刺史〔15〕而 被放任到地方上。秋天,中宗皇帝又召他入京并委以“国子司业”的 职务,负责修史。706年,由于和其他文人一起完成了修武后的实 录, 他又获得了清河县子的官衔。在他刚刚完成武后的哀册文之 后,由于累得精疲力竭,于54岁时死亡〔16〕。皇帝后追谥他为文公和卫 州刺史的称号。他留下了60卷著作,但没有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可 以在空海(774—835)〔17〕的《文镜秘府论》提到的他的《唐朝新定诗 格》中,找到某些段落。

二、韦元旦(活动于672—710年)


韦元旦,原籍万年(即京师长安),本人是进士〔18〕。他被任命为东 阿(山东省的西部)尉。672年,他充任左台御史和宫尹司直〔19〕。688 年,又任美原(长安附近)县尉〔20〕,在705年为左台御史。在705年的事 变之后,他作为张易之的亲戚之一,被流放到感义(广西的东部)充 任县尉。由于他是韦后的远房亲属,所以才奉诏入京并于796年〔21〕被 任命为主客员外郎,后来(或在此之前)又任左司员外郎〔22〕。他708年 为修文馆学士〔23〕,709年左右又成为中书舍人〔24〕。在710年反对韦后的 政变之后,由于他与韦皇后的亲戚关系,所以可能被流放。当时修 文馆的大部分文人都遭贬谪或流放。〔25〕

三、沈佺期(大约逝世于714年左右)


沈佺期,字云卿,原籍为相州(河南北部)内黄人,于656年中进 士〔26〕。他曾先被任命为协律郎,稍后不久又于701年被任命为通事舍 人〔27〕并参加编纂《三教珠英》〔28〕。702年,沈佺期在离开两京一段时间 之后出任给事中,704年又被任命为考功员外郎〔29〕。他被指控为贪污 并被投入监狱〔30〕。出狱之后,他又升任给事中〔31〕。705年,在武则天的 宠臣张氏二兄弟失败之后,他被流放到了州(越南北方的德寿附 近)〔32〕,然后又被调到台州(浙江南部)任录事参军〔33〕。707年秋季,沈 佺期又因公还京并作为起居郎而留在那里。708年,他又任修文馆 直学士〔34〕和中书舍人。他于712年冬季充任太府少卿〔35〕,713年任太子 少詹事〔36〕,卒于714年左右〔37〕。此人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和新风 诗(尤其是八句七言诗)的推动者之一〔38〕,共为我们留下了约158首 诗,其中有16首不能最终归与他的名下〔39〕

四、李適(663—711)


李適,字子至,原籍为万年(京师的东部),生于663年左右。他 得中进士〔40〕,作通事舍人〔41〕,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并被任命为户部 员外郎〔42〕。708年左右,他任中书舍人并于708年5月19日又被任命为 修文馆学士〔43〕。在睿宗第2次在位(710—712)〔44〕期间,当道教天师司 马承贞(647—735)于711年左右返回天台山(浙江南部)的前夕,李 適写了一些赞扬该道家人物的诗。继他之后,宫廷中的300多名诗 人也都写了送别诗〔45〕。711年,李適被任命为工部侍郎〔46〕,并死于同一 年〔47〕

五、崔湜(671—713)


崔湜,字澄澜,原籍为清河人〔48〕,于671年诞生于一个官宦之家〔49〕。 他仪表堂堂,天资聪明,雄心勃勃,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其文学才能 而著称于世。他于699年中进士〔50〕,稍后在700—701年又被任命为殿 中侍御史〔51〕,参与了编纂《三教珠英》。此人被晋升为右补阙〔52〕。在神 龙(705—706)初,他官居考功员外郎〔53〕。705年2月20日,在反对武后 (她程度不同地被当作是唐朝的篡权者)政权的政变时〔54〕,政变的5 位首领中的桓彦范(653—706)和敬晖(殁于706年)二人,由于害怕 当时尚未触及的武后的侄子武三思(卒于707年8月7日)〔55〕,便要求 崔湜严密监视他〔56〕。不久之后,中宗皇帝在其妻韦后的影响下〔57〕,开始 疏远并怀疑在705年政变时的支持者,于是便宠爱韦后的情人武三 思。崔湜可能是发现了韦后亲信的崛起,于是便决定改变阵营和秘 密地泄露了亲李氏家族(唐朝的皇族)反对韦后的计划。时隔不久, 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58〕。当桓彦范和敬晖在他们的政治斗争中遭到 致命失败之后,于706年7月20日被最终驱逐到了遥远的南方(广东 及其附近地区)〔59〕。崔湜劝武三思令人杀死他们并向他推荐了自己 的堂兄弟周利贞(殁于713年左右)去行刺,周利贞曾遭桓、敬集团 的贬谪〔60〕。很可能是在朝廷于706年冬从洛阳迁至长安之后,他又 迁任兵部侍郎〔61〕。707年8月7日,武三思在由皇太子李重俊策划的一 次反对韦后及其亲信的政变阴谋中被杀,皇太子同样也被杀。〔62〕崔 湜在博得中宗皇帝的二等妃子上官婉儿(约664—710年〔63〕,宫中最 有权势的女子之一)〔64〕的爱情和支持之后,于708年春〔65〕被任命为吏 部侍郎, 后又于709年4月15日成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66〕。 他由于卷入了对其弟被一官吏候选人贿赂的讼诉中〔67〕, 于是便在 709年6月22日遭谪到襄州(今湖北襄阳),充任刺史〔68〕。始终是在上官 婉儿和中宗皇帝的女儿安乐公主的支持下和经过她们的活动之 后,他又重返京师,于709年12月17日左右出任尚书左丞〔69〕,后又任 吏部侍郎〔70〕。由于中宗皇帝于710年7月3日被毒杀,韦后于710年7月 4日任命他为自己的大臣之一〔71〕。18天之后,爆发了由临淄王(后来 的玄宗皇帝,712—755年在位)李隆基发动的政变〔72〕。韦后和武后家 族这一次在流血的斗争中,几乎全部死亡〔73〕。当李隆基的父亲睿宗 皇帝第二次登基称帝时,崔湜作为华州(京师附近)刺史,于710年7月 24日被遣出京师〔74〕。由于他陷入了由中宗皇帝的儿子李重福于710年 9月12日在洛阳策划的阴谋〔75〕,所以如若不是刘幽求(655—715)和 张说(667—731)的保奏,那就不会逃脱被判处死刑的命运。时隔不 久,他又出任太子(李隆基)詹事。在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保荐 下,他又于717年11月15日被封为大臣之一〔76〕,充任检校中书侍郎; 当玄宗在712年9月10日登基之后, 便于712年9月16日敕封他为中 书令〔77〕。崔湜与太平公主合谋把张说逐至洛阳, 把刘幽求逐至封州 (今广东省丰川)〔78〕。玄宗希望在与其姑母太平公主的斗争中让他站 在自己一边〔79〕,但崔湜更喜欢效忠公主,因为公主权力很大并越来 越与年轻皇帝的亲信们对立〔80〕。在家宴上,他把自己的家族比作在 东晋(317—420)时非常强大的王氏和谢氏家族〔81〕。在由受到威胁的 玄宗皇帝发动的一次暴力事件的前夕, 他隐瞒了皇帝希望知道的 有关公主的秘密〔82〕。在713年7月29日镇压了太平公主一派〔83〕之后, 崔湜遭贬并被遣往广东。宫中一名元氏妃子揭发崔湜曾策划令人 毒杀玄宗,于是皇帝便令他于713年在荆州(湖北)一驿站中自裁, 享年43岁。〔84〕

六、刘知几(661—721)


刘知几于661年诞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原籍为彭城(今江苏北 部的徐州)。他于682年中进士〔85〕,接着在长安和洛阳继续学习历史〔86〕。 691—695年,他官居获嘉(河南北部)主簿〔87〕。700年左右,由于他出 任定王仓曹〔88〕,所以参与了编写《三教珠英》。702年左右,他被委任 为右补阙〔89〕、著作佐郎〔90〕和左史,始终“兼修国史”;唯有704年间除 外,他在此期间任凤阁舍人〔91〕,写了一部其家族史,并与其他人共同 写了一部望族世系谱。705年初,当唐朝在一次政变之后又得以恢 复时,他又被任命为著作郎。706年冬,唐朝宫廷从洛阳迁至长安, 他要求允许留守洛阳。708年,他任太子允中近4年〔92〕,便被召入长安 和充任秘书少监〔93〕。由于他既与其同事们又与负责监督修国史的高 级官吏们不合,于是便在一封信中向他们提出了5种反对意见并提 交辞呈。他既未获准辞职,又未被允许撰写他认为是正确的内容。 为了表明自己个人的见解,刘知几于景龙四年五月间(710年6月2 日—7月1日)发表了《史通》〔94〕,这是一部重要的史书。在710年3周内 发生的两次政变之后,睿宗登基,刘知几被晋升为太子左庶子,同 时又任崇文馆学士。为了避皇太子名字中最后一个字“基”与其名 “几”的同音之讳,他又取字“子玄”而不是“知几”。在开元初的715 年左右,他又晋升为左散骑常侍。721年,其子太乐令刘贶被判处流 放。刘知几曾试图向大臣们作解释。皇帝动怒了,便派他前往安州 (今湖北中部的钟祥)任安州都督府别驾。在他到达那里之后不久 就死去了,享年61岁。除了《史通》,他还留下了一部未能传世的30 卷的著作〔95〕

七、王无竞(约652—705)


王无竞,字仲烈,于652年诞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是东莱(山东) 王偘的次子,而王偘又是棣州司马王弘(379—432)的第10代子孙。 当王无竞于677年20多岁的时候,他已成功地度过了“下笔成章”举 〔96〕。他接着被任命为赵州(河北)栾城县尉,后又相继任秘书省正字、 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务〔97〕。当他官居 这后一个职位时,曾于某一天要求两位大臣按照宫廷的礼仪行事。 这两位大臣大怒,不久便使他改任太子舍人。705年,他受控惹怒了 一些有权势的高级官吏〔98〕,遭谪赴苏州(江苏南部)任司马;在与他 保持关系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垮台(705年)之后,他再次遭贬并被流 放到广州。时隔不久,他于54岁时客死那里。王无竞可能是在其政 敌按照一道矫诏令的唆使下,被拷打致死的〔99〕。其妻为范阳(河北) 卢氏,死于742年之前。

八、马吉甫(积极活动于698—704)


马吉甫原籍为扶风(陕西西南)〔100〕,由于他“眇一目”,所以获绰 号“端箭师”〔101〕。他于698年左右任直崇文馆〔102〕,参加了《三教珠英》的 编纂〔103〕,后又任太子文学〔104〕。此人在当时非常著名,曾有人向武后呈 奏了有关他的一个奇怪故事:“闾知微骑马,马吉甫骑驴。”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碑文,即698年的《周渭南县令李思占清 德颂》〔105〕,此外还有704年的《蜗牛赋》〔106〕和《珠英集》中的3首诗〔107〕

九、乔备(殁于703年左右)


乔备原籍宋国(河南东部)〔108〕。他是《三教珠英》〔109〕的编纂者之一。 此人于702年左右曾任蒲州(山西)安邑令〔110〕,703年殁于襄阳(湖北) 令〔111〕的职位上。乔备留下了一部10卷(一说为6卷)的著作〔112〕,但没有 留传到今天〔113〕

十、元希声(662—707)


元希声于662年诞生于洛阳一个官吏家庭。其父为黄州(湖北) 刺史。在元希声很年轻的时候,世人便称赞他超群的天资。他在7岁 时就可以写文笔优美的文章。在14岁时就已懂得了五经和古代哲 学圣贤们的著作,尚且不谈他操琴的本领。元希声中进士之后〔114〕,被 委任为相州(河南东北部)的内黄主簿,其官宦生涯因其父亡故而 中断。约3年之后,他作为校书郎而工作,后又任右金吾兵曹和京师 的万年主簿。元希声接着任鄎国公武攸望的书记〔115〕,后又任司礼博 士。当武后希望有一些文人来编纂《三教珠英》时,他有幸被第一个 任命(700年左右)。因为元希声令人满意地编纂了此书,所以于701 年末或702年初被晋升为太子文学, 接着在703年左右任主客员外 郎,704年任考功员外郎〔116〕。当中宗皇帝于705年登基时,元希声又晋 升为中书舍人。由于过分忙碌,他徒劳无益地多次请求调往地方工 作。此人稍后任太常少卿,不久于707年又任吏部侍郎〔117〕。他非常消瘦且 病魔缠身,于46岁时卒殁,共留下了现已失传的30卷著作〔118〕

十一、房元阳(700—702年积极活动)


房元阳是洛阳人,也是《三教珠英》的编纂者之一,先于702年 左右任司礼博士,稍后又任水部郎中〔119〕。其父房玄基曾任仓部郎中〔120〕 和水部郎中〔121〕

十二、杨齐哲(700—719年积极活动)


杨齐哲原籍弘农(河南西南部),是《三教珠英》的编纂者之一。 他于702年左右任洛阳尉,曾向张氲奉献嵇康(223—262年)的一把 锤子〔122〕。杨齐哲留下了两方碑文:719年的《纳职令王行碑》〔123〕、712年 的《韦维善政论》〔124〕以及另外一首诗〔125〕

十三、胡皓〔126〕(700—730年积极活动)


胡皓“原籍”安定(甘肃),但却是居住在洛阳的人〔127〕。他在702 年左右任恭陵丞〔128〕,可能于705年被流放到了浙江南部〔129〕。但他的流 放期似乎不长, 因为在711年和713年左右就已经占据了一个相当 高的职位,即充任秘书丞,在712年又充任昭文馆学士〔130〕。胡皓后来 又任著作郎〔131〕和秘书少监〔132〕。722年(约为6月20日左右),他写了一首 送别中书令张说的诗,后者被派往视察北部(陕西北部)边境:“燕 公为汉将”〔133〕。可能是730年3月11日,他又写了一首《奉和圣制同二 相以下群官乐游园宴》〔134〕。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了两篇墓志铭: 《唐并州长崔敬嗣碑》(711年)〔135〕和《光禄少卿姚彝碑》(717年)〔136〕以及 6首诗〔137〕

十四、符凤(殁于710年左右)


在《唐会要》的人名表和《玉海》的引文〔138〕中,我们发现其名又写 作蒋凤。《玉海》〔139〕在引用《刘禹锡集》时同样也提到蒋凤是《珠英集》 中的诗人之一。我们能够得到的《唐会要》和《玉海》的所有版本是 很晚时期的,难以证明“蒋”字的写法是否正确。
在引自《刘禹锡集》的那一句话中,刘禹锡(772—842)著作的 宋版本向我们提供了“符凤”而不是“蒋风”的写法〔140〕。由于这两个 (符,蒋)方块字的相似性,所以可能是由抄写者造成的错误。
据《旧唐书》〔141〕记载,符凤是安乐公主(卒于710年)的仓曹。他曾 建议该公主的驸马武延秀(死于710年)穿黑衣服以适应“黑神孙披 天裳”的预言。符凤是想说武延秀是武后(神皇)的孙子之一,因而 也是帝国中尚记忆犹新的武氏周王朝的继承人。
在《太平广记》中,很可能是根据《朝野佥载》〔142〕记载,我找到了 的符凤的那位叫做玉英的妻子的故事。此女奇美。其夫符凤被流放 到儋州(海南岛北部),来到南海(广东)时,被想把玉英留作妾的獠 贼杀害。她回答说:“‘一妇人不足事众男子,请推一长者。’贼然之。 乃请更衣,有顷,盛服立于舟,骂曰:‘受贼辱,不如死。’”她投海自 杀了。
符 凤传记的年谱完全与我们的这位文人的传记〔143〕相符。他可能 被指控与在710年7月的政变中被杀的安乐公主有勾结〔144〕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