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明清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文化 > 正文

《杜氏述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明清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文化

我们在了解了《杜氏述训》的创作目的后,再对《杜氏述训》的内 容做进一步的认识。《杜氏述训》共由八千四百余字组成,其中包括 四十八则内容,在原文中这四十八则用段落的形式加以区分。然而, 与被称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又详分为《序致》《教子》《兄弟》 《后娶》《治家》等不同,《杜氏述训》原文并没有再详细划分篇章,但 为了大家认识和了解的方便,笔者根据《杜氏述训》文意将其家庭教 育思想细分为教子思想、为学思想、读书思想、为人处世思想、杂论等 几部分,现将有关内容试做阐述。
其一,教子思想。主要包括第二至十五则。教子思想中主要阐 述了以下重要内容:
1.早期教育思想。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历来重视早期教育,《杜氏 述训》则把这一教育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如《杜氏述训》第二则云 “先大夫每引《颜氏家训》教余兄弟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盖 幼时肫然赤子,惟父母是听;迨其渐长,因物而化,虽习而迁,虽父母 之命将不能行。乃始搰搰然提其耳而教之,固已晚矣。谚语‘教儿婴 孩,教妇初来’”等。此则提到的早期教育思想明显是对《颜氏家 训》早期教育思想的继承,但在继承同时,《杜氏述训》又对它进行了 发展,即加入了新的教育内容,如第3则中则提出要在早期教育中对 孩子进行“知爱知敬”的教育,而要想做到“知爱知敬”以至于“始 家邦终四海”,就必须从小杜绝其自私自利之心,凡出现自私自利 的行为,家长必要“怒责之”。
2.严爱结合的思想。如第4则中提到,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子女 并“欲其富、欲其贵、欲其寿考”,但是当孩子“名不立行不成”时“听 之而已”“伤生伐性”时“任之而已”,这种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爱之 而适以害之也”。因此不言则明,对孩子的教育要严爱结合,不然 一味的溺爱,溺爱则“与无子何殊”! 另外,第十四、十五则提到对于 少儿游戏要适当的控制,特别是对一些不健康的游戏更要严格限制, 如第十五则中提到的“樗蒲”游戏,此游戏是古代赌博游戏的一种,像 这类游戏娱乐活动,家长要坚决杜绝孩子参与,“必断根绝蘖而后 可”
3.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杜氏述训》的这一思想是对孔子“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直接继承。《杜氏述训》中明 确提出“教子以身不以言”,那么何谓“以身不以言”? 即“非不以 言也,所言皆其所行耳”。实际上教育子女并非不用言教,而要言 行一致,如果言行不一,那么,孩子就会“从其身不从其言也”,更进一 步,《杜氏述训》提出家庭教育的交互性原则,即家长由于在教育子女 时需要身教,这就要求家长要言行一致,所以,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 对家长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教育和反思,这就是《杜氏述训》在本则中 所云的“人有不美之行,念及其后嗣,而幡然改悔者,迁善改过,盖亦 教在其中矣”
4.无差别的教育思想。孩子的禀性虽有差异,但“子孙虽愚, 《诗》《书》不可不读”,如果孩子资质较差即“不中不才”,父母不 加以教育和引导“怒而付之度外,是弃之也”。不管孩子的禀性如 何都要施之以教育,即使孩子读书不成,但“终其身,悖理伤教之言不 敢出也,干名犯义之事不敢居也”。《杜氏述训》提出对全体子女要 进行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杜氏家族的人文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5.终身不已的教育思想。《杜氏述训》在第11则提出:“人之于 学,终身焉而已矣,谓其身既终,则学亦止也,吾谓终身焉而犹不已 者。”为什么教育要“终身焉而犹不已”? 主要是在教子中会面对层 出不穷的新知识和新事物,比如“西洋习算法”之类,虽然父母可能不 会,但一定要求子女去学,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才能 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是当今所提倡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在 育人中的应用和体现。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杜氏述训》教育眼光的前 瞻性和长远性。
其二,为学思想。主要包括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二 十三则。“为学思想”主要阐述了以下主要内容。
1.力戒奢华、安于贫贱。第十六则开宗明义言:“为学先要安 贫”这一思想继承的是“孔、颜家法”。《杜氏述训》对为学为什么 要安贫进行了说明,即:“汲汲营营……终身只在忧戚歆羡中过,目不 暇学,学亦无益。”如果一门心思羡慕富裕的生活,就会顾不上学 习,而一旦放弃了学习则会“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
2.立志为先。《杜氏述训》强调立志对于学习的重要,其中17则 提到:“志不立,则漫然尝试之而已矣。”
3.开阔眼界和心胸。第十八则其所谓为“为学,先要拓其识见, 所谓放开眼孔是也”即要求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读书不能只是为 了“谋衣撰食之资”,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稻粱之谋,那么不仅与学 无益,想必更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关于何谓心胸开阔的思想,第十九 则谈到,学习、做学问要善于吸纳各方面的知识和观点,不能“同则受 之,异则拒之,合则详之,离则略之”。《杜氏述训》的这些教育内容 充分表达了对子女要进行全面、系统的“通识”教育的思想。
其三,读书思想。虽然“为学”和“读书”有很多相近之处,但是 《杜氏述训》还是单独把“读书”列出来,有很多则开头直接说“读书” 应如何,这充分表明《杜氏述训》对于读书的极端重视。这一部分主 要包括二十四至三十三则,在这几则中包含有很多重要的读书思想, 如读书要端正目的、讲求方法、珍惜时间,应当读怎样的书等等。而 《杜氏述训》对于读书的目的和方法的训教价值最大。
1.端正读书目的,第二十四则、二十六则、三十三则等都涉及了 这一问题。在当时很多人读书“直以为科第梯梁,须借是耳”,在多 数世人眼中,读书就是为了科举,为了谋求功名。他们虽然知识不 多,却已利禄熏心。如果仅仅把读书当成是谋求科名的工具,那么不 但忘记了读书人“尽职报国”的责任,更会使其“家风日替”。这样的 读书目的虽然短期内能以“平熟庸滥之文弋获科名”,但是于己、于 家、于国都没有任何好处,《杜氏述训》明确的反对功利主义的读书目 的。那么《杜氏述训》倡导为何而读书呢?笔者认为其所倡导读书目 的有二,其一是读书是着眼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二是读书为了“化 民成俗尽职报国”,即儒家所谓的“治国”“平天下”,而这两者相比 较,第一个目的则是主要的。如上文教子篇“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中提到“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而读书的结果会是怎样? 即“终其身,悖理伤教之言不敢出也,干名犯义之事不敢居也”,不言 自明,读书可以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素质。另外,《杜氏述训》中“优 亦不必仕”的重要思想(将在下文详论)也是体现了读书旨在提高个 人修养和素质而不在于为官的思想内容。
2.讲求读书方法,《杜氏述训》中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如 第28则中提到,在读书过程中要“先观其大意,次寻其条理,次味其 意趣”。读书了解大意是第一步,然后再寻找层次条理和顺序,再 次领会其中的要旨。不但如此,《杜氏述训》还强调读书要“正观之, 反观之,侧观之”,即要求读书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全面地读书。 另外,读书还要学会触类旁通即“读一书而诸书咸在”。而对于不 同类型的书籍也要有不同的读法,如第二十九则提到的“读经,要收 纳到身心上来;读史,要推拓到事物上去”。这实际上是教育后人 要采取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来读书,读经一类的作品要用归纳思维, 而读史则要用演绎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读物中应用 是比较科学的。
其四,为人处世思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散在第一则,第九则、 第二十则、第二十一则、第三十四则、第三十五则、第四十一则、第四 十四则、第四十五则等。《杜氏述训》有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思想不 乏精辟、独到和充满新意之处。
1.自知之明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第一则开篇提出“自见之谓 明,自听之谓聪,自胜之谓强”,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大概是做人要充 分地认识自我,并且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一个人一旦迷失自我就会 “既自是矣”,而自以为是的后果就是“长傲益怠”,骄傲、自满、懈 怠等等则都是没有充分自知的结果。《杜氏述训》强调,做人仅仅自知 还不行,还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人只有“自胜”才能不断强大。 《杜氏述训》此语寓意深远,笔者认为,这似乎是在阐明外在教育只是 成材的一方面,而其中内在的因素才是关键。同时《杜氏述训》把此则 放于文首,它在无形中阐释了在家教中,一切教育都应当是建立在子 女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外因要服从内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至关重要。而家长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孩子没能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那么“其父兄亦大愚也”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二十则提到做人的第一功夫就是“克 己”。人只有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私欲“收之愈 约”,则会“拓之愈广”。同时第21则提出做人还要善于“忠 恕”,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第41则更直接提出“凡能照管 他人者,其后多能全自己”,做人多为他人着想,并且要懂得付出和 回报,这一做人思想的提出,充分展现了《杜氏述训》育人思想的开 放性。
3.和谐处世。据第九则云“至家人异姓聚处,各有爱憎,或形迹 介念,或言语生嫌,或小人搆衅,皆所不免”,在与其他人相处的过 程中,有小的摩擦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来处理。《杜氏述训》在本则 提到,如果孩子秉承家教,就会“将以义胜私,化其忿忮之情,求合于 惇睦之意”。这里涉及了一条与人相处的原则,那就是在和别人发 生冲突的时候要用“义”来胜“私”,也就是要用义气和宽仁来代替自 私自利之心去化解冲突和矛盾,力争做到与他人的和睦相处。可是 生活中的争论又是难免的,这里《杜氏述训》又进一步提出了在冲突 中与人相处的原则,就是要做到“争而不胜,其让也”,虽然可以争 论,但要做出让步,使别人获得胜利。这一点应当说是与人相处的一 种非常高的境界。与他人和谐相处是《杜氏述训》对子孙提出的为人 处世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是在处事中要讲求义气、宽仁和 让步等。
4.懂得付出和回报。第四十一则提出“凡能照管他人者,其后多 能全自己”。此语隐含了这一道理:能先想着他人、照顾别人者,那 么将来就会能够成全自己,也即回报别人会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成 功有直接关系。在本则末尾《杜氏述训》又进一步提到“所簿者厚而 所厚者薄,亦未之有也,更宜反转观之”,对别人刻薄而别人对自己 仁厚,或者对别人仁厚而别人对自己刻薄的人是没有的,而这句话的 真实用意是“更宜反转观之”,也就是本则开头所云,“厚者厚”,对 别人仁厚者,他人亦如此待自己。这则旨在强调做人要懂得付出,而 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当然,在为人处世篇中,还有很多闪光的思想,如待人以“诚”与 “敬”的思想等等,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再累而述之。
其五,杂论。之所以称其为“杂论”,主要因为除以上几篇内容的 区别较明显外,其他各则内容归类不甚明晰,但这些内容中又包含了 杜堮很多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价值颇高,所以姑且称其为“杂论”。这 部分内容包括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四十 三、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等则。在此部分,杜堮关于“学习与出仕” 关系的论述最能体现《杜氏述训》的特色,特举例说明。
《杜氏述训》第三十八则提出了“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 必仕”的光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 的发展和深化。为什么要“不优则不仕”? 主要是因为朝廷“设爵以 待贤者、能者”,朝廷提供高官厚禄是让贤能之人“功施社覆、德被 生民”的。所以说在杜堮眼中,只有贤能之人才配出仕,也即所谓 “不优则不仕”。而为何“优亦不必仕也”? 与多数读书人为求仕进 “奔走风尘”,弄得一官半职后即使已“花发盈头”也在所不惜不同, 他反对“官本位”的世俗观念,即“视有官为荣、无官为辱”的习俗,他 认为真正的贤者不能“只为与世俗争一日荣辱”,而应当看到“无官 反荣、官反辱者,比比而是”的事实。杜堮对“仕宦”的认识参悟的 非常深刻,已经到了大彻大悟的境地。笔者认为,杜堮对“仕宦”的理 解包含有两层含义,其一旨在说明为官与否,不能强求,既要看自己 的素质是否能够承担这份责任,对得起所拿的俸禄,又要看自己的志 趣是否适合,自我的追求不能为世俗所左右;杜堮在《跋述训后》中介 绍其父亲时已经把此点说的比较清楚,本来其父可以做官,但是却一 心隐居,这主要是其父“无意仕进,非不谓荣且贵,顾吾性不宜”。因 此说,这种仕进观,一言以蔽之,即做官与否要和自己的能力、志趣相 结合。其二旨在强调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他 一再反对读书仅仅是为了以“平熟庸滥之文弋获科名”,“优亦不必 仕”也是这一观点的间接反映。
在《杜氏述训》“杂论”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关于传承家 学的重要性的论述、关于“进与退”的看法、关于富贵与贫贱的看法等 等,受篇幅所限在此不再展开。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