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浦江清中国文学 > 正文

第二节 《儒林外史》
浦江清中国文学

古典小说发展到十八世纪,产生两部伟大的有高度现实主义 的作品,《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吴敬梓和曹雪芹处在同一时 代,吴敬梓比曹雪芹大二十余岁,他生于1701年(康熙四十年),卒 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他们的精心杰作,脱离话本小说和拟话 本小说的作风,建立近代小说的规模。《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按其思想内容和小说艺术已经十分接近于世界文学中资本主义 社会的近代小说。
一、吴敬梓的家世和出处问题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文木,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所谓世代书香的科举家庭。高 祖吴沛,有子五人,四成进士,在明末清初。曾祖吴国对是顺治戊 戌年进士第三名(探花)。祖父吴旦,监生,以孝授州同知,是个孝 子。父亲吴霖起,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为拔贡,做江苏赣榆县 教谕。霖起为通儒,其仕亦贤,不奉承上司,而济困厄,曾捐资破 产兴学宫。他有名士风,且为孝子。吴敬梓的家庭在曾祖时是极 盛时代,祖父起,即在康熙时代,渐渐中落。
吴敬梓十四岁起,随父在赣榆。二十二岁,父去官。返居家 乡。二十三岁,考取秀才,而父病死。他是一个不管家务、不善经 营家产的人,喜欢读书,讲经学,作古文诗词赋,热心助人,没有几 年,把家产花尽。他曾赴乡试,未中式,从此后便绝意进取,三十 岁后,思想渐成熟,对功名亦复淡薄。在家乡耽不下去了,1733年 (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寄居秦淮水亭。文名藉甚。雍正十三 年,清政府下令举行“博学宏词”科考试。原本科举制度是不勉强 人去赴考的,至博学宏词科则有推荐,带点强迫性,此为朝廷牢笼 汉人学者之政策。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在府、省均被取录 了。因他此时已有名望,为一名士。安徽巡抚赵国麟要正式荐举 他进京赴考,临时,吴敬梓托病不入京。从此以后,他也不应乡举 考试了。即以秀才终身。
据胡适的考据,吴敬梓那时还有功名念头,是真病,失去机 会,后来有点懊丧。这个结论是不实在的。胡适的根据是,唐时 琳(吴的老师)的《文木山房集序》:“两月后敏轩病愈,至余斋。余 度其容憔悴,非托为病辞者。”胡适认为据此则吴敬梓乃真病。其 实,从此条中即可证明颇有人疑他是托病不去的。此外,胡适又 据吴敬梓三十六岁《丙辰除夕述怀》诗:“相如封禅书,仲舒天人 策,夫何采薪忧,遽为连茹厄。人生不得意,万事皆愬愬,有如在 网罗,不得振羽翮。”“连茹”,出《易经》,妨碍出行;“愬愬”,亦出 《易经》,惊惧貌。胡适以此为敬梓真病之证。
然而,吴敬梓三十七岁那年,有许多人进京去考,有考中者, 有不得意者,有死在京中者。《文木山房集》有不少诗嘲笑他们 的。惟此类诗与丙辰除夕诗距离不过半年者,何以思想转变如此 之快?可知他三十六岁时对博学宏词试曾有思想斗争,而主导思 想是他不想去。
吴敬梓的友人程晋芳作《文木先生传》,明明说安徽巡抚赵国 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宏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 应举。所谓病,因为是在清政府的压迫下,不能不装病。《儒林外 史》中的杜少卿,是敬梓本人的影子。第三十四回,杜少卿辞征 辟,对夫人道:“你好呆! 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 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为什么要送我到京里 去?”“好了! 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 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吧!”《儒林外史》充分表现了吴 敬梓反对功名富贵的思想,小说大力抨击热中科举、势利熏心的 人。他不愿入京应辟,和《儒林外史》的思想是一致的。因为他出 身于一个科举家庭,从小就接触官僚士大夫阶级,眼见清统治者 的箝制思想、奴役汉人,并无真意振兴礼乐、延揽名儒,荐博学宏 词不过是牢笼手段。应举做清官,不得好结果;征辟也不能有所 作为:所以早就迟疑。思想斗争的结果,就是辞退不出山了。
吴敬梓早年喜欢诗赋古文,本来反对八股文。他的诗赋见 《文木山房集》。中年以后,阅历更广,思想愈成熟,写作《儒林外 史》,抨击一般士人的庸俗、无耻、贪鄙。以王冕那样一个人物为 理想典范;以市井名士作结。《儒林外史》应作于其四十到五十 岁、在南京的时期,即不应博学宏词考之后,所谓“做些自己的事” 也。他写作小说的精神是严肃的,不是作来遣兴,是耐贫之作。
吴敬梓四十岁时,友人捐资刊出了他的《文木山房集》。同 时,他捐资兴复江宁雨花台的先贤祠,集合许多名士祭祀吴泰伯 以下二百三十余人(《儒林外史》中的修太伯祠为此影子),为此鬻 去了所居房屋,复居城东之大中桥。他的生活愈来愈贫穷,常以 书易米。“冬日苦寒,无酒食,则邀同好汪京门、樊圣谟辈五六人, 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互应和。逮明,入 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程晋芳《文木先 生传》)
程晋芳本一盐商,其后亦穷困,思想与敬梓有契合处。他有 《怀人诗》云:“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 传!”诗作于1748—1750年之间,故《儒林外史》必是1750年以前 所作,有成书。程晋芳家境衰落后,敬梓曾对他叹息道:“子亦到 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盋山志》述敬梓售去家产后,迁家南京,“日惟闭门种菜,偕 佣保杂作。人皆不知其为贵公子也”。《盋山志》的作者为顾云 (本人为南京人,比金和略前),所记颇为可信。敬梓墓即在盋山 底下。种菜园的人,在《儒林外史》中也有描写。
后来敬梓愈益穷困。1754年,年五十四岁,卒于扬州,归葬南 京。
二、吴敬梓的思想
吴敬梓的思想,有杰出的民主成分。他的思想也不脱离他的 阶级。
明代中叶以来的王学左派思想(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 有原始的民主自由思想,是封建社会里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的 反映。到了明亡以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大师,他们的 思想,是自由民主思想加上民族气节,成为遗民思想。清初进步 的作家无不受其影响。吴敬梓有遗民思想是不成问题的。
顾、黄、王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王阳明空疏的谈性理之学,提 倡实学,是反宋儒以来的唯心主义、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哲 学思想的。其后有颜李(颜元、李塨)学派,重实学、重实践(身体 力行),反理学。颜元的实践主义,格物,力行,接近于唯物论的哲 学思想,这影响了觉悟的知识分子,为封建末期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进步思想。清廷对颜李学派十分仇视,颜、李死后,其书即被 禁,而颜、李弟子亦有被害者。故颜、李弟子绝口不敢谈颜、李(如 程廷祚为李塨弟子,而晚年绝口不谈李恕谷)。吴敬梓的好朋友 程廷祚(《儒林外史》中的庄绍光)、樊圣谟(《儒林外史》中的迟衡 山)同吴敬梓自己都是受这派思想影响的人。他们有复古思想, 讲求礼乐兵农医的实学,以复古为革新;有自由民主思想,极端反 对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通过小说 艺术来揭露八股取士的对于整个社会流毒之大。吴敬梓的儿子 吴烺为有名的算学家,此亦他讲求实学的表现。(吴烺在京做官, 乾隆南巡时曾以书进献,那么敬梓何致有时两天没得饭吃、穷饿 如此?)
在政治问题方面,吴敬梓反对科举制度,当然也反对文字狱。 他赞成开明的地主、好官。向往古代的礼制。
在社会问题方面,他痛恨大官僚大商人的罪恶,反对男女的 不平等,鄙视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寄生虫(假名士)。
他的主张是重实学,尚致用。
三、《儒林外史》的主题及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原书有五十回及五十五回两说,不知孰是。今定 为五十五回。最早刊本在乾隆四十年左右,是吴敬梓卒后约二十 年其友人金兆燕在扬州所刊,今不可得。今所得之最早刊本是 1803年(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作家出版社据以排印。此本共五 十六回。惟最后一回,讨论者认为是伪作,故而删去。通行本尚 有六十回本,则更是他人所增。
小说从话本发展到拟话本的个人创作,明万历年间有《金瓶 梅》,系无名文人所作。明末冯梦龙辈文人始作小说,也是拟话本 体裁。内容涉及社会现实各方面,男女情爱还是主要的。《儒林 外史》是一高级知识分子所作,取其生活经验最熟悉的部分,专门 描写知识分子一群,以讽刺士林为主,别开生面,非常深刻。这部 书不见得普遍于人民大众,但对于士林阶层是起进步作用的。
文学、政治都是上层建筑,为统治阶级服务。在中国的封建 社会,把文学、政治、哲学思想密切配合起来,巩固这个封建统治 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有明经进士等科,思想还 比较自由,考经学、策论、古文、诗赋等。到了明朝,开始用制艺 (即八股),《儒林外史》内称为“文章”。这是无论形式、内容方面 都完全束缚思想的东西。其内容方面,是代圣人立言,出经书上 一句或一节为题,专以发挥儒家程朱一派的理学思想。其形式方 面,是用八股,对偶的古文,格律极严,等于女子之缠足跳舞,同律 诗同样情形。为的是使阅卷者容易看出高下,所以限制了长短、 形式、题材、作法。无论谁要爬上统治阶级,必须先学八股,攻举 业。不从科举里出来的人,没法做文官,只有做了官以后,或者科 举上失败的,方始作些诗、古文。因此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大受 打击,斫丧原气。民主的文学,反统治的文学,就无法抬头。此所 以明代的诗、古文非常平庸之故。明朝亡国以后,有遗老们隐居 著书,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潜心哲学、考据、经史,开学术 研究风气,是为朴学,风气渐渐转移。可是一般的知识分子,仍专 门作八股,以八股为天地间唯一的正文,酸腐风气,从明末传下 来,没有改革掉。有清一代,完全用八股取士,同于明代。《儒林 外史》在知识分子群中起着极大的进步作用,是秀才举人们自己 照自己的一面镜子。其主题思想是:作者以深沉严肃的态度,予 当时士林以锐利辛辣的讽刺,从而暴露了以科举制度为中心的封 建主义统治的罪恶本质。在一般士林热中科举的时代,这部小说 是了不起的,指示了反封建革命的道路,必须要废去这个科举制 度。
作者并没有脱离封建时代,士的阶层是封建统治的支柱。如 果士的阶层道德品行好,对于人民有利;如果士的阶层道德品行 坏,便会加深对人民的压迫。第一回楔子中写道,王冕见到礼部 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他说:“这个法 却定的不好! 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 看得轻了。”文是文章、文学,有思想内容的东西。行是品行、行 为、行动。出是出仕、做官。处是退隐。《儒林外史》尽量揭露用 八股文考试的科举制度怎样影响士的阶层,影响整个社会。吴敬 梓有力地讽刺了热中科举的人物、秀才举人们,批判这些人物的 (1)虚伪;(2)酸腐;(3)残酷;(4)热中;(5)鄙陋;(6)庸俗。
科举考试文章用八股文,题目出在四书、五经上,体例是代圣 人立言。好像是要每个人都做圣人,都是孔子一派的嫡传弟子, 但是哪里能够每个人都做圣人,结果是言行不符,一概地虚伪。 例如范进中举以后居丧尽礼,不用银镶杯箸,换了磁杯、象牙筷, 也不肯用,直到换了白竹筷,方才罢了。落后却在燕窝碗里拣了 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尽礼之伪,即小见大。其次,八股文中 所谓圣人,是古代的圣人。四书、五经里的道理早已不合乎近代, 是陈旧发霉的过时的东西。科举使一般士林,专门子曰文章,脱 离实际,不针对现实。秀才们的头脑闭塞聪明。酸腐到极点,变 成残酷。例如王玉辉的迂拙,鼓励女儿殉节,留名青史。女儿绝 食死后他还仰天大笑道:“死的好! 死的好!”后来入祠建坊,转觉 心伤,辞了不肯来。看见老妻悲恸,心下不忍。深刻地写出了礼 教吃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当时的思想家戴震(东原)反对朱 熹,说“人死于理,其谁怜之?”礼教杀人,戴东原已说到。所以《儒 林外史》的思想和那时候的思想界是相通联的。科举制度使得每 个读书人都要往上爬,社会地位完全靠功名,所以这班秀才举子 就普遍地热中功名。例如周进到贡院后撞号板、满地打滚,范进 中举后发疯,这些深刻描写都表现了他们的热中科举。这种心理 甚至影响闺阁,如鲁编修的女儿,闺阁小姐从小学制艺,见丈夫不 习八股文,气得要命。鲁编修见女婿不能上进,负着气要娶姨太 太生儿子。鲁小姐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日夜拘着四岁的 小孩读八股文,书背不熟,就要责督他念到天亮。他们只读四书 五经,其他一切文化遗产都不知晓,知识鄙陋。例如范进竟不知 道苏轼,以为他是一个明代的考生;张静斋硬说刘基是洪武三年 开科第五名的进士。读书人既将科考作为唯一的上进途径,他们 的读书,就再也不是为求真知,而只是谋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所以 一概庸俗。例如年轻的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在六十多岁的周进 面前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只因周进是个童生。后周进考中进士, 梅玖却又谎称是他的门生。科举制度的毒害更大的在于要使千 百万知识分子都变成无用的废物,不劳动的寄生虫,而这般秀才、 监生们便成为社会的统治者,胡作非为。例如严贡生关别人家的 猪,将云片糕说成是名贵药来讹船家的钱等,又如举人张静斋打 秋风,怂恿知县为示清廉枷了送礼的回教徒,把送的牛肉都堆在 枷上,以致酿出人命。《儒林外史》揭示了他们冠冕堂皇的外衣下 卑鄙恶劣的实质。
《儒林外史》以描写士流为中心,笔触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在 官吏之中,着重写了萧云仙的义侠。第三十九回,郭孝子道:“而 今是四海一家的时候,任你荆轲、聂政,也只好叫做乱民。”暗示清 政府禁止侠义行为,不允许人民之间有义气肝胆的人。郭孝子劝 萧云仙:“像长兄有这样品貌材艺,又有这般义气肝胆,正该出来 替朝廷效力。”后来萧云仙果然去投军,在平少保那边效力杀敌。 他辛苦经营建筑了青枫城,叫百姓开垦田地,兴修水利。结果如 何呢?竣工后上报兵部,工部核算建筑开销,要使萧云仙赔出七 千多两银子。萧云仙卖去他父亲的产业,全数缴纳还不够。向鼎 是一位名士,固然并非贤吏,但并不贪污,断案尚为明白,而几乎 受到革职的处分。可见朝廷的赏罚不明。反之,王惠分发到南昌 府,就问地方人情,可还有什么出产,关心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 花银”! 高要县汤知县为求清官之名好升官,把无辜的回民枷死。 盐商宋为富骗娶沈大年之女沈琼枝为妾,江都县知县接受宋为富 的贿赂,反诬沈大年为刁健讼棍! 蘧太守辞官回家,他的儿子死 了,他说,这是做官的报应。凡此揭露官吏的贪污、统治阶级的腐 朽,这表明了吴敬梓对一般官吏的看法。
《儒林外史》写严贡生、张静斋等,以见所谓乡绅在地方上的 横行,欺压人民。写扬州盐商万雪斋、宋为富等,表现盐商们的豪 富、恶俗、享乐,他们纳妾,勾结官府,欺压人民,而又附庸风雅,结 交翰林清流。
官吏、乡绅、豪商、地主为当时社会中的支配者,而一般人都 利欲熏心,社会风气势利。《儒林外史》是写实文学,不夸大,不用 浪漫主义手法,如实地揭露这社会的形形色色,而加以无情的抨 击,深刻的讽刺。
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儒林外史》是一部高度现实主义的小说。本书时代设定在 明朝成化年间,实际上所描写的是作者自己所处的时代。吴敬梓 假托所写的是明代人物,实际是按照他当时所认识的社会面貌, 写出这社会中的典型人物,以一般知识分子(士流)——即所谓 “儒林”为中心,而广泛地触及整个社会的各阶层。这部书的现实 主义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并能表现典型社会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时代是清统治政权已经巩固了的时代,统 治者一方面用文字狱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另一方面用 科举制度八股文取士的手段以麻醉士人,使一般知识分子士大夫 都变成愚昧无知、只醉心于功名富贵、庸俗贪鄙的人物,起不了统 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良好的桥梁作用。
《儒林外史》描写清初的社会,书中的人物有好些是实有其 人,作者从自己熟悉的人中抽出典型来描写,所以每个人都是真 实的。书中的人物可分四类:
1.热中科举求取功名的人物。
如周进、范进。他们的热中科举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周进 六十多岁还未中秀才,坐馆教书,受尽梅玖等尖酸刻薄的嘲讽,王 举人当着他面吃鸡、鱼、鸭、肉,他只有一碟老菜叶,却还要昏头昏 脑扫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不久又被辞退,连书 馆先生也做不成了。所以他到贡院去撞号板,号啕痛哭,满地打 滚。这是长期的抑郁、悲愤至极的爆发。范进中举前,被丈人骂 得狗血喷头,家中断炊,母亲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得知中举, 见到喜报,喜出望外,心理经受不起,竟至乐极发疯。这些描写虽 然夸大,可是真实。因为科举制度影响了社会风气,人们趋炎附 势,有无功名社会地位截然不同,功名利禄是分不开的。从思想 本质来看,二人没有什么不同,从人品方面看,范进原本更为贫 寒,中举之后,一步登天,就被张静斋拉拢,一起去打秋风,更为虚 伪。二人都知识鄙陋,周进反对学习诗赋杂学,范进竟不知苏轼、 刘基,都是除八股外不知其他的庸人。
此外,有卑鄙无耻的虚伪敲诈人物如张静斋、严贡生、王仁、 王德之流,为此社会的典型人物。《儒林外史》所写的严贡生(严 致中)、严监生(严致和)兄弟俩,都是乡绅、地主阶级形象,非常成 功。大严(贡生)喜欢享受、花钱,为贡生而不务正业,看到结交官 府得势更能得利,便攀官亲,攀汤知县,攀周司业,吹牛说谎,招摇 撞骗,横行霸道。为人势利,在人前摆架子,克扣剥削下人。以云 片糕讹诈船家,关邻居家的猪讹钱等等,为小利不择手段。严监 生死后,他欺压严二的妾,侵吞兄弟的家产。小严(严监生)是富 有的守财奴,靠盘剥生财,一年仅典铺利钱就有三百两,可见家产 不少,但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他有钱无势,胆小怕事,生性 懦弱。在家里受妾蛊惑。他的妻子王氏也节省、守财,病时为妾 赵氏所逼,同意将赵氏扶正做个填房,受气受刺激而死。严监生 为花钱太多,想念王氏,又忧虑将来,操劳算账、管理田产,也得了 重病。临死还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恐费了油,伸着两个指头, 总不肯断气。吴敬梓描写二严,主要贡献在乎恰如其分地写出这 两个典型的没落的地主阶级形象,对大严是完全憎恨,对小严是 鄙视笔墨。均为讽刺,但同时对严监生还有同情。讽刺最有力, 而笑中带有眼泪。王氏的两个兄弟王仁、王德,只认银子不顾亲 情,欺侮严监生。先是撇下妹子,振振有辞地作主扶正赵氏,后是 认可严贡生欺压赵氏,霸占家产。他们的身份,都是秀才廪生,而 他们的作为,都是亡仁、亡德。
本质很好,但受八股文的毒害如马二(纯上)先生。他是制艺 选家。与匡超人萍水相逢,便送盘费十两、棉袄、鞋,让匡超人回 家奉养父母,并劝说道:“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 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是有 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他讲义气,倾其 所有替蘧公孙赎回枕箱,免除官司,还为憨仙料理丧事。然而他 对蘧公孙大发议论:“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 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 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 的道也就不行了。”可见中毒之深。又如王玉辉的迂拙,以女儿殉 节为好题目,为伦纪生色。此类人物皆科举制度所造成的。
2.名士派人物。
刻意求雅,求不俗,而没有逃出庸俗的、求名矫情的人,如娄 家两位公子、蘧公孙等,这些人物有“做名”的心理,是要从另外一 方面取得社会地位的。要是有钱的,有些义举豪兴,无钱的,做帮 闲。他们都非真名士。
二娄(娄三,玉亭;娄四,瑟亭)性格相同,但也有不同处。娄 四议论尤偏激,如论宁王反叛事一段。拜访杨执中也是他首先提 议。二人尚有其可以肯定之处,他们虽为相府的公子,对地方还 好,不是欺压人民。刘守备的船冒用相府官衔灯笼,被二娄撞见, 娄三责备他们不该在河道里行凶打人,坏了他家的声名,并说他 家从没有人敢做这样事,但随即宽恕了对方。娄四甚至认为不该 戳穿对方,扫他们的兴。可见二娄待人以宽,并不仗势欺人。但 他们矫情干誉,其实可笑。《儒林外史》讽刺他们的公子派头,求 名求贤的思想行为。他们力求高雅,实际精神生活不够。以矫情 为高,努力想脱离庸俗,结果并没有脱离庸俗。招贤好客,而没有 见识,请来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陈和甫等一批清客帮闲,糊涂 受骗。蘧公孙也好名,矫情,最初追求名士,后来把“做名”的心看 淡了,又热中功名,讲究八股。
还有一批斗方名士,如匡超人所接触的人物。匡超人是温州 人,出身贫穷,跟着卖柴的客人记账,流落在杭州,以拆字为生。 马纯上遇之,劝他做举业,又接济路费。他回家后,杀猪,磨豆腐, 边读八股文,边服侍重病的父亲,是个孝子。后来进学成了秀才。 父亲临终前吩咐他:“……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 的。我看你在孝弟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 得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 并嘱他娶妻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他再到杭州后,为景兰江 等所包围,成为斗方名士,冒充风雅,相互标榜。遇到潘三后,又 变为信奉实利主义,伙同潘三私雕印信,短截公文,当枪手代考 ……做了许多违法的勾当。为攀附权贵,竟停妻再娶,违背了父 亲的教训。又忘恩负义,在人前贬低马二先生,违背马二先生之 教。他的性格随环境变化而发展,对匡超人的描写中体现了吴敬 梓的现实主义精神。
3.社会上各个阶层的典型人物,骗子。
如张铁臂、权勿用之类。牛浦郎之冒称牛布衣,到处说谎吹 牛。又如陈和甫扶乩者之属,托名于阔老引进。又如夏总甲的谎 说黄老爹请酒等。
杨执中与权勿用均庸俗人物,张铁臂、陈和甫等十分无聊。 吴敬梓写出他们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表里不符。他们是帮闲、清 客、骗子,是贵族地主阶级的寄生虫。《儒林外史》揭露他们的无 聊和招摇撞骗,极为有力。
《儒林外史》的独特的优点,在于认识社会上人物的深刻,通 过作者锐利的眼光,无不真相毕露。尤其对于人物的性格随同环 境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点的掌握上尤为成功。如牛浦郎、匡超人, 初出场时给读者以一个好孩子的印象,后来愈变愈坏。所谓“读 书上进”,人格却愈来愈堕落。这也是这个社会的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作者不是攻击个人,而是抨击社会制度,通过艺术形 象,反映社会本质。
4.《儒林外史》所肯定的人物。
(1)真名士与真儒。以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 等为代表。
《儒林外史》首先写的是王冕,作为全书的理想人物。他出身 下层劳动人民,不为名利所动,反对科举制度。
杜少卿即作者自己。《儒林外史》赞他“品行、文章,是当今第 一人”,肯定他的豪举。他反对纳妾,与夫人携手游山,在当时社 会可谓惊世骇俗。但是他挥金如土,实际受下人欺骗,并不是把 钱用来救济平民,只是名士作风而已。这代表作者的思想。
庄绍光(人物原型为程庭祚)、虞博士(育德)、迟衡山等,讲礼 乐,修泰伯祠。《儒林外史》以他们为真儒,肯定庄绍光等的恬淡, 体现了对古代礼乐的向往。也写出他们的缺点,如虞博士不免酸 腐。
马纯上(人物原型为冯粹中),是有缺点的正面人物。他本质 不错,只是受八股文的毒害。吴敬梓否定他的迂腐,而肯定他以 选文吃饭,讲义气。
(2)侠义人物。如萧云仙。
(3)奇女子。如沈琼枝,不贪富贵,不甘为盐商之妾,逃到南 京。自食其力,以卖诗文和绣品度日。《儒林外史》中女性很少。 鲍廷玺的续妻王太太会撒泼,图享受,不能如愿便装疯卖傻;鲁编 修的女儿热中功名,酸腐;严监生的姨太太赵氏虚伪,处心积虑谋 扶正,结果仍被大伯算计。这些都是一般的女性。沈琼枝与她们 成为鲜明的对比。她有勇有谋,特立独行,不俗。
(4)鲍文卿。《儒林外史》中所最为标扬的是鲍文卿这个人 物。他是戏班中的老戏子,知道敬重儒生,因为唱过向鼎作的曲 子,爱惜才人,救了向知县(鼎),也不肯接受五百两谢银。他很严 正地对行贿的两个书办说:“……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 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 百两银来寻人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 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 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 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与倪霜峰的交情也是义 气相投的。
鲍文卿忠直义气,安分守己。他自己觉得是下贱之人,对于 老爷们不是平等的,但是他有他的人格。在社会地位上他看出有 阶级,在人格上无阶级。他最有良心,仁爱、有礼、高洁,是一个正 直的人,但是他有阶级观念、奴隶心理,代表着封建社会里的君子 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向鼎这个曲家也是名士派人物而为鲍文卿的行为人品所感 动了的。向鼎称鲍文卿为老友,一生感激他,给他平等待遇。这 在升任知府、道台的向鼎说来也难得。鲍文卿死后,向鼎给他题 铭旌,上称他为“义民”,并自署“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 老友向鼎顿首拜题”。可见二人友谊之真诚,是精神上的契合。 《儒林外史》写梨园中人物人品在一般士林人物之上,是讽刺。书 中有爱有憎,有歌颂有讽刺。写二人的交情,还是以标扬鲍文卿 为主。
(5)市井奇人。书末写擅长琴棋书画的四个人,是开茶馆、做 裁缝、卖纸火筒等的,说明真名士只在市井间。他们像王冕一样, 是超然于功利之外,不为科举制度所牢笼的。
(6)一般的劳动人民,小商人等。如写卜老爹与牛老儿的友 谊,坦白、真挚。
《儒林外史》所肯定的人物,首先是劳动人民。第一提出来的 是王冕,其次如鲍文卿,最后第五十五回,作者写了四奇人,均是 市井细民。此外如马二先生、沈琼枝,也肯定了他们的自食其力。 这体现了吴敬梓的思想,奉行颜元之教,力行近乎仁。当然作者 有局限性,本书所肯定的人物,总之是封建社会的人,不能超越时 代,今天看来,也可以批判的。吴敬梓有儒家正统思想,他肯定了 一些地主,也向往着古代礼乐,肯定了如庄绍光、虞博士之讲礼 乐,修泰伯祠,乃是复古思想,也是落后的。此外如鲍文卿的奴隶 思想,其实是有害的。杜少卿慷慨仗义,却贤否不明,花钱如淌 水,不过是名士作风。作者的思想如此,我们今天可加以批判。
至于书末第五十六回的幽榜,乃是俗人所续,非吴敬梓的原 文,故宜删去。
五、《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的结构很特别。全书从一个人物引起另一个人 物,是短篇故事的连合,而又错综穿插。祭泰伯祠是一部分人物 的汇聚。作者撷取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将这些短篇故事, 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一个中心思想的统一之下,表现了一个历 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及其发展。它不同于短篇小说集,而具备了长 篇小说的特征。此形式为内容所决定。
《儒林外史》的结构吸取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1)以往历史学家的文学天才。如《左传》、《史记》,以人为 经,以事为纬。《史记》的合传体,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人物围绕 事情而展开,事情通过人物而发展。
(2)市民文学的优良传统。结合讲史与小说的体例。如连环 短篇。《水浒》、《三国演义》以事为经,人为纬,而《儒林外史》以人 为经,以事为纬,通过一定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现实。
吴敬梓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小说的作风。在《儒林 外史》之前无此作风,而以后的小说则受它的影响甚为巨大,由此 成为章回小说的一种格式。
其次是语言的特点。在《儒林外史》之前,小说都有口头创作 的基础,没有脱离拟话本的体裁。《儒林外史》是纯粹用书面语言 写的,可是并未完全与口头创作绝缘。它吸收了口头创作的优 点,生动与逼真。同时,经济、谨严,锻炼出朴素的语言风格。《红 楼梦》的语言以北京话为底子,《儒林外史》以南京话为底子,《金 瓶梅》、《醒世姻缘》以山东话、河北话为底子。
语言的规范化,必须通过文学语言。《儒林外史》创造了长江 流域普通话的文学语言的范本。
最后,《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还在于它是一部最好的讽刺文 学作品,它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论讽 刺》、《什么是“讽刺”》中说:“其实,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 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 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又说:“‘讽刺’的生命 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中国小说史 略》以《儒林外史》为清代讽刺小说,说:“是后亦少有以公心讽世 之书如《儒林外史》者。”所谓“公心”,即是民主的思想,人民的立 场;“讽世”即是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批评与讽刺,而最后的目的 在改革这社会。讽刺文学对于变革社会起巨大作用。
讽刺就是揭露,从漂亮的外衣里揭露其丑恶的本质。《儒林 外史》以写一般士流的生活、思想、感情为主。全书以王冕为理想 人物,并不加讽刺,而万雪斋等恶俗市侩,是反面人物,也用不到 讽刺。施以讽刺的对象是基本被否定的人物,或者本质不坏,而 缺点很多的人物,如马二先生。鲁迅讽刺阿Q,但还对他表若干的 同情,因为阿Q的缺点,不是阿Q的,而是整个社会制度所给予 的。《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也如此。如匡超人。
《儒林外史》的讽刺在人物、事件的描写上表现。讽刺所及在 热中科举的人物和一批假名士,这些士流都在作者讽刺的笔墨 下。虽说名为“儒林外史”,笔触也不限于儒林,人物类型多而有 变化,然尤其擅长的是写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儒林外史》刻划人 物用史笔,寓褒贬(即爱憎),用皮里阳秋的笔法。笔墨是含蓄的, 不是谩骂。通过一个具体事情,揭露其本质。皮里阳秋,微言大 义。含蓄而深刻。例如写杜慎卿。杜慎卿之原型为吴檠(青然), 是吴敬梓的族兄,二人关系本来很好,但后吴檠成为进士,走上仕 途,二人的思想感情便有所不同。书中写杜慎卿忙于纳妾,却一 本正经地说:“妇人那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 屋就闻见他的臭气。”他好男美,季苇萧哄骗他去找来霞士:“只见 楼上走下一个肥胖的道士来……一副油晃晃的黑脸,两道重眉, 一个大鼻子,满腮胡须,约五十多岁的光景。”娈童变丑男,令人绝 倒。他出资举办莫愁湖湖亭大会,评选色艺双绝的旦脚,趁此“好 细细看他们袅娜形容”。这些描写,都对杜慎卿的声色之好表示 了不满和嘲讽。《儒林外史》的人物描写,善于抓住本质,从生活 细节上雕塑人物,即小见大。如表现严监生的吝啬,写他临死之 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既不为人,也不为事,也不为田 地,只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挑掉一 茎,他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又如马二先生游 西湖一段,便幽默地写出了他身为穷儒的迂,完全表现了他的为 人。本书中对于人物只在暴露,让读者自己看,便能体会到其中 含着褒贬。而且都是即小见大,没有夸张。全书无轰轰烈烈的热 闹文章,没有大场面,看似平淡,然而深刻,因为书中所写的,都是 真实的人。这是纯粹的写实主义,没有一点浪漫主义手法。不像 后来的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是特 别找异常之事件来写,有些夸大。《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情节,是 那个社会里天天遇见的人物情节。
《儒林外史》注重写出人物的转变,即人物个性的发展,这样 便抓住了人物的本质。倒如范进出场,似乎是个像样人物,是刻 苦用功的寒士,可是后来会同人去打秋风。牛浦郎小孩子时刻苦 用功,后来却偷诗卷冒名。蘧公孙似乎是贤者,可是从小就想博 名士名声,刻书行世,从本质上看,他的名士作风不是洒脱而是热 中,所以后来自然结交马二先生大讲制艺。马二先生为制艺选 家,似乎恶俗,后来转变为有朋友义气的一个人。其实不是转变, 乃是因为他本质上是一好人,只不过生活在科举时代便迷信举 业,他是认真的,不苟的。书中不少人物,起初不见得坏,后来令 人觉得可笑,其本质是逐渐暴露的。
这些表现手法都是可以学习的。

《儒林外史》不反对读书,但反对以读书猎取功名富贵。小说 崇尚恬淡,提倡去除名利观念,求实学、实用,为下一代着想。这 在今天对人民,尤其对知识分子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儒林外 史》在中国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思想影响上,它对资产阶级 革命反封建科举制度有所促进;在艺术形式上,为后世小说所效 仿,并由此产生了清末谴责小说。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