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二战秘闻 > 正文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始末
二战秘闻

日本自入侵中国东北三省以来,就暗暗以苏联为第一假想敌,准备实行北进战略,企图彻底征服在远东对它威胁最大的苏联。从1932年开始,日本明确拒绝苏联关于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提议,并几度秘密制定“对苏作战计划”,打算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但最初的这种计划,一般说来还都是防御性的。到1936年以后,随着日本日益扩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其对苏作战计划的设想已经多少有些走样。在此之前,日本很大程度上是为确保日本在东北的独霸地位而计划对苏防御作战的。在日军参谋本部的诸多文件中,甚至把扩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行动也归结为其“对苏作战”的一种“安全工作”。但在此之后随着对华入侵的加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英美各国的密切关注,加强对英美干预的防范乃至与英美作战的可能性,迫使日本军方渐渐开始动摇此前单方面对苏作战的战略构想。为了实现“以迅速巧妙之手段使中国本土归我支配,以日满华三国为基本范围实行自给经济”的政治意图,达到独霸东亚的目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开始明确提出“南北并进”的战略意图。随后发生的日本国内的政局变动,以及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一度改变了日本的这一作战计划。但是首先北进征服苏联的方针短时间内并没有改变。
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以后,日本一时已无力推进其北进方针,但其各种文件中还是特别强调“对苏战备”问题,北进的方针基本上仍未改变。陆军参谋本部于1938年1月30日制定的《昭和十三年(1938)以后战争指导计划大纲草案》就明确地强调“准备对苏战争”,甚至主张一旦“对苏关系如较现在更为急迫时,必须先发制人对其采取攻势”。结果,7月间因中苏边境张鼓峰一带日苏两军发生领土纠纷,陆军参谋本部不顾日军主力正在大举进攻中国武汉和广州,北方兵力不足以对苏开战的情况,贸然决定对苏联“给予一击”,并借此进行对苏联“军事威力的侦察”。从7月底到8月11日,驻朝日军第19师团在张鼓峰一带与苏军展开激战,没想到却受到苏军的沉重打击。1939年5月又发生诺门坎事件,日军再度以6万人的兵力与苏军展开激战,为时两月有余,最后终因兵力悬殊惨遭失败,损失近2万人。至此,日本的北进方针明显地受到遏制。
其实,还在诺门坎事件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所谓《八号作战计划》时,就已经深感实施北进方针十分困难。诺门坎战役的惨败,以及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更进一步使日本首先制服苏联的计划难以实行。随后,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苏联西部威胁基本扫除,英国却被牵制于欧洲战场不能东顾。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被迫放弃北进方针,改行南进方针。1939年12月28日,日本阿部内阁确定了《对外政策的方针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首先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而苏联方面,当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苏联曾宣布实行“中立政策”,继而转售中东铁路,将帝俄时代从中国掠夺的殖民权益全部转让于日本,变相承认“满洲国”,日苏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是1936年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之后,两国关系又转趋恶化。中国抗日战争之初,苏联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牵制住日本,从道义、物质和人力上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大力支持和援助。后来随着德国在欧洲飞速扩张,德苏关系受到影响。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为了祸水西引,使自己置身于所谓的帝国主义战争之外。但苏联与德国关系的“蜜月”,严格说来只维持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在1939年秋至1940年秋这一年时间里,苏联的确没有受到战争的威胁,相反,它明显地成为欧洲战争的受益者,不仅同德国有大笔的买卖可做,其西部边界还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不过,情况从1940年8月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德国事实上对苏联并不放心,尤其是苏联迅速推进自己西部边界的做法,更引起希特勒的反感。从1940年7月底开始,德国就已经在秘密地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了。至于何时开始这种进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苏联也需要缓和对日关系,以避免在遭到德军进攻时,东西两面吃紧。
一方面苏联试图根本解决来自东线的威胁,另一方面日本这时决心改行南进方针,也在谋求改善苏日关系。还在1940年7月27日,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就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的文件,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之后,根据松冈外相提出的依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形式订立苏日条约的建议,日本外务省还制定了具体调整苏日关系的计划书。
早在1939年11月,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就曾向阿部信行内阁的野村吉三郎外相提议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东乡的意图在于以此来削弱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以寻求解决日中战争的线索,同时也以此向美国施加压力,以利于调整日美邦交工作的展开。在诺门坎吃了败仗以后,日本陆军内部的对苏强硬论也销声匿迹,“北守南进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参谋本部,从切断援蒋的西北通路以导致解决日中战争这种战略观点出发,主张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论调正在抬头。而且以驻意大使白鸟敏夫为中心,外务省的革新派和革新右翼所倡导的亲苏外交论也盛行起来。这种亲苏外交论所设想的是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相呼应,日本同苏联也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以此为基础结成与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相抗衡的日苏意德四国协约,以图对抗英美维持现状的努力,建立世界新秩序。这一设想很快就同松冈外相所推进的大设想沆瀣一气了。对于这种设想,野村外相和其后来内阁的有田八郎外相都因其将使日本同英美的关系更加恶化而表示反对。因此,陆、海、外三省事务当局协商的结果,采纳了在政治上靠拢程度比“互不侵犯条约”更轻微的妥协方案,判定了“中立条约案”,取得了外务省首脑的同意。这样,日本政府通过东乡大使向苏联提出了中立条约的方案,但未及苏联答复,米内内阁就倒台了,这个问题就移交给继任的第二届近卫内阁了。8月接到了苏联的答复,其要点有三:第一,取消北库页岛石油和煤炭的权利;第二,缔结条约,保证不参加敌对同盟及不进行侵略;第三,通过中立条约,日本将可以向南方积极扩张,从而得到极大利益,而苏联却要承担同中国和太平洋拥有重大利害的国家之间关系恶化的危险,要求日本政府对此点予以说明。对于日本所希望的停止援助重庆政府问题,苏联则避而不答。东乡大使的意见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即使向苏联让步,取消北库页岛的权利,也应缔结中立条约。但松冈外相却决心在新的设想下就日苏邦交的调整问题进行谈判,便召回东乡大使,停止了中立条约的谈判。
所谓松冈的新设想就是先缔结三国同盟,然后通过德国斡旋,订立日、德、意、苏四国协约,并以此为压力迫使美国退出亚洲,以解决日中战争,并使日本的南进政策顺利展开。松冈的这一设想与后藤新平曾经提倡过的“新旧大陆对峙论”颇有类似之处。于是,首先“以将来把苏联拉入同盟的前提”,缔结了日、德、意三国同盟。1940年10月3日,作为“三国同盟订立后的外交追击战”的进度计划,日本外务省制定了《调整日苏邦交要纲草案》,这是松冈大设想的具体化。其内容是:向苏联作若干让步,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使苏联承认内蒙、华北和东南亚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而日本则承认外蒙、新疆和中近东方面为苏联势力范围作为交换条件,而且为使苏联一道参加建设世界新秩序,缔结日、德、意、苏四国同盟。10月30日,新任驻苏大使建川美次会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提议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然而,莫洛托夫却回答说:作为苏联来说,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而不同时收复失地,也就是说,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南库页岛如不能收复,就不能考虑,所以希望就“中立条约”进行会谈,但前提条件是取消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石油和煤炭权利。松冈外相接到莫洛托夫的答复后,认为不能考虑取消北库页岛权利,反而训令建川大使,要他向苏方提议收买北库页岛。结果遭到莫洛托夫的拒绝,日苏交涉停滞了。可是在三国同盟谈判的过程中,松冈曾得到斯塔玛特使的允诺,所以当日苏交涉时,便指望德国出面斡旋。然而,德国在缔结三国同盟前不久的7月,就已决定对苏发动进攻,因此德国的斡旋几乎无望。1940年11月12—13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德期间,德国曾为争取苏联完全站到德、意、日三国同盟一边,消除德国人所认为的来自苏联的威胁,做过最后的努力。根据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的建议,苏联应当同德、意、日三国同盟订立一个为期10年的合作协定。德国提出的具体条款包括:“苏联赞成三国同盟的目的,决心在政治上同三国合作,并为达此目的而努力”,“德、意、日宣布:承认并尊重属于苏联现在所有的领土范围”,“德、意、日、苏相约不参加并且不支持同以上四国中任何一国相敌对而结成的其他国家间的联合协定。四国就一切经济问题互相支援,补充和扩大四国间现存的协定”。为了彻底消除来自法西斯各国的长期的战争威胁,苏联未必不肯签订这样一种协定。但是,签订这样一个协定,苏联无疑要冒极大的风险。这是因为,美国尚未参战,战争的胜负并没有真正地显露出来。一旦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在英、美一方,公开赞助德、意、日三国同盟,必定使自己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而更重要的是,公开宣布支持法西斯各国的政治军事目标,这在政治上会给自己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使其过去为签订苏德条约所作出的冠冕堂皇的解释统统失去意义,从而完全丧失其“中立”的立场,并成为一切受侵略国的众矢之的。因此,苏联在仔细研究了德国建议之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即要求在德国提案上附加四个条件:“(1)德国军队立即从苏联的势力范围芬兰撤走。(2)苏联同保加利亚缔结互助条约,通过长期租借,在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范围内设置陆海军基地。(3)确认从巴统及巴库以南至波斯湾地区为苏联在领土上所希望的中心。(4)日本放弃在库页岛北部采煤和开采石油的权利。”苏联提出这样一些毫不掩饰的扩张势力范围的要求,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德国一定要苏联签订这样一个在政治上对苏联严重不利的协定的话,苏联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
对于苏联的上述扩张要求,一心想统治全世界的希特勒当然不会接受。于是,德国放弃了四国协约的设想,最后决心进攻苏联。12月8日,希特勒发布巴巴罗萨作战令,指令在第二年即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进攻苏联的准备。这样,对日本来说,德国的斡旋已不能指望,而为了推行南进政策,北方的安定便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于是,松冈决心亲自出马进行交涉。为了日本既定的战略目标,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于1941年1月提出了《对德意苏谈判方案纲要》,明确提出:“设法使苏联接受所谓里宾特洛甫草案,根据这个草案使苏联同日、德、意打倒英国的政策统一步调。与此同时,希望调整日苏邦交。”具体到与苏联谈判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条件上,《纲要》主张可以放弃日本在库页岛北半部开采煤矿和石油的权利;承认苏联在新疆、外蒙的地位。作为补偿,苏联须答应在今后五年内供应日本250万吨石油;承认日本在华北、日本占领的内蒙地区的地位;苏联放弃对蒋介石的援助。日本另外设计的世界格局是四大势力圈,即由日本控制的大东亚圈,德国的欧洲圈(含非洲),美国的美洲圈,另由苏联控制中国的外蒙古、新疆以及伊朗、印度等形成苏联圈。日本希望苏联能按这个“四圈构想”一道瓜分世界。随后,松冈带着这样一个方案首先于3月中旬前往德国首都柏林,与德国政府会谈,希望取得德国政府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
在德国说明不能接受苏联的条件,因此不能考虑按照日本方面的愿望促进日苏之间关于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之后,松冈只能前往莫斯科去寻求达成一个双边的协定。事实上,德国已经向松冈指出苏联难以相信,暗示谈判不要过于深入,而苏联方面考虑到它与中国的关系,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条件也颇让日本难以接受,原定的达成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计划显然不能实现。不仅如此,由于苏联坚持应该在日本对库页岛问题作出让步的条件下来达成协议,双方的谈判一度陷于困境。结果,还是由于斯大林在最后几分钟里出来表态,同意将库页岛问题放到条约签订几个月之后再去考虑,谈判才取得了最终的成果。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
这个条约毫无疑问是苏日两国为了各自利益的需要而相互妥协的产物。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的受害者。《苏日中立条约》互相保证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使中华民族的权益又一次遭受践踏和蹂躏。但无论苏联还是日本方面的领导人,对于这一条约的签订都是相当满意的。《苏日中立条约》确实为苏联赢得了某些安全的保障。在两个月后德国突然入侵苏联之后,作为德国盟国的日本,没有乘机回过头来向苏联找便宜。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对英、美两国来说却是一种灾难。因为它无疑为日本实施南进方针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其侵略气焰。主要障碍已除,战争很快就要降临到英、美的头顶上来了。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