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道教老学史 > 正文

二、《河上注》之主旨
道教老学史

对于《老子河上公章句》之主要思想,王明先生曾有一个论断:“《河上公章句》,以治身为主谊,此所谓治身,非修善积德之谓,乃养生益寿之谓也。”[1]以治身思想为《河上注》之主旨,这是十分正确的。前面我们认为《河上注》是黄老道的代表作,其老学旨趣之变亦是一大理由。而对于《河上注》之宗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一)身国同构,修身为先
《河上注》认为老子之常道乃指自然长生之道,但并没有否定经术政教之类的治国之道,因此,在很多时候,《河上注》是把治身之道与治国之道放在一起加以阐发的,例如第10章之注:
治身者,受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
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治国者,布施德惠,无令下知。
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而不唱也。

这是关于《老子》第10章之注文“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能无雌乎?”的注解,原文本是表述通过无为的方式治国安民的道理,但注文增加了治身方面的内容,将治身与治国联系起来阐发,身国同治。又如第35章之注:
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己。
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体安而大寿。
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之时也。

这里再一次强调了圣人用道治国与治身的统一性,圣人体道,治身则寿,治国则安。
《河上注》中,治身治国并举的例子十分普遍,当然,这并不代表两者的地位是等同的,实际上,《河上注》以治身为重点,或者说,治身的思想在《河上注》中是居于第一位的。所以《河上注》一般论及治国时总要强调治身,如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之注为:“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常知楷式”之注:“能知治身治国之法式。”等等,都强调以治身为先。这一点在第64章“学不学”之注中表现最为明显:
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圣人是老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是体道者,其理想追求当然与普通人有异。世人之学在于治世之政术,圣人之学非此,而是治身,治身之关键则在于“守道真”。再看第3章“象帝之先”之注文:“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河上注》将“象帝之先”释为道先天地生,准确地把握住了老子原旨,但注文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引申出了“修身法道”的思想。由此可见,《河上注》之宗旨,确实是以修身为先的,修身与治国是一种本末关系,修身为本,治国为末,而圣人循本,世人则逐末。所以《河上注》又云:“众人学问皆反也,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实者也。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2]老子讲“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河上注》以为是要让众人知道修身为本的道理,圣人更是不会离开这个“本”的。因此,从这种本末关系的确立,可以看出黄老学向黄老道转变的历程。
(二)长生不死之道
老子讲“长生久视之道”,但并没有明显的神仙思想,而《河上注》则有新的发挥,即将老子长生久视之道阐释成了“长生不死之道”,这是由道家向道教迈出的重要一步。
《河上注》首先强调了个人生命的价值,认为“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3],“人乃天下之神物也”[4],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与道是相通的,尊道就一定要贵生。第47章之注曰:
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天人相通,天人同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个人通过修炼与体悟,是完全可以达到与天合一、与道合一的境界的,此即老子所谓之“玄同”。关于“玄同”,《河上注》解释说:“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5]
《河上注》几次提到“道人”这一概念,如第16章之注:“道人捐情去欲,五脏清静,至于虚极也。”第67章之注:“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也。”这都说明了人与道的密切关联,而人们尊称道士为道长,其来历抑或可追溯到《河上注》所言“道人之长”。按照《河上注》的阐发,老子之道是抽象的,更是神秘的、神异的:
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而不危殆也。[6]
对个体来说,如果修道,那么道的神异性必然在人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河上注》第25章“远曰反”云:
言其远不越绝,乃复反在人身。
这一解释非常独特,按照一般的理解,“远曰反”乃指道本身的特性及运行规律,如王弼注:“(道)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7]但《河上注》却认为“反”指道返回人身,强调了人道合一,强调了以人为主体对道的契合。由于道是永恒的、神异的,故个人一旦得道,生命亦可永恒,此即“不死之道”,所以第6章注云:
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
第16章注云:
言能安静者,是谓复还性命,便不死。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能王则德洽,神明乃与天通矣。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与道合同乃能长久。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同没,终不危殆也。
由道的永恒到体道者对生死的超越,反映了《河上注》老学思想之主旨,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河上注》中关于个人长寿、长生不死的论述十分普遍:
说天地长生久寿,以教喻人也。……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8]
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9]
德不差忒,则久寿长生,归身于无穷极。[10]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得长寿也。[11]
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绝时。[12]

人能长寿不死即为神仙,由此可以看出,《河上注》之神仙气息已颇为浓厚。再看第13章之注:
使吾无身,体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
“轻举升云”、“与道通神”,这是典型的神仙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河上注》中还用“真人”来指修道者:“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也。”[13]由道人到真人,我们不难理解以神仙信仰为核心信仰的道教一贯视《河上注》为本教之大典的原因了。

科普知识
心理健康 优生优育 休闲旅游 健身美容 饮食健康 人与自然 地球家园 海洋技术 科海拾贝 科学之迷 科技前沿 科技史话 科幻未来 神话传说 童话故事 致富指南 农用物资 生物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花卉 特产养殖 营养早餐 减肥晚餐 晚餐食谱 营养晚餐 减肥中餐 中餐文化 中餐菜谱 中餐营养 健康早餐 减肥早餐 早餐食谱 晚餐禁忌 宝石鉴定 安全生产 安装钳工 钣金技术 宝石观察 焙烤工业 变性淀粉 插花技能 车工技术 道路工程 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 电气设备 电网工程 电源技术 电站工程 淀粉科学 调味配方 发电节能 防水材料 飞机飞行 服装生产 钢铁材料 工程建设 工业工程 公路工程 管道工程 罐头工业 国际组织 国家电网 华北电网 火电工程 货运物流 机床设计 机电工程 机修钳工 基本资料 家用电器 建设工程 节约用电 金银技术 金属材料 连续铸钢 轮机工程 奶牛养殖 农村电工 配电技术 皮革工业 啤酒工业 苹果产业 钳工简明 青工车工 青年审美 肉类工业 入侵检测 食品科学 世界修船 兽医兽药 水下工程 税收制度 通信设备 统计公文 土木工程 维修电工 味精工业 文物鉴赏 物业电工 铣工计算 线损管理 鞋楦设计 烟草工业 盐业产品 冶金产品 液压技术 印刷科技 用电管理 油墨技术 轧钢技术 粘接技术 照明设计 制浆造纸 土元养殖 兔场疾病 外国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