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图片(共2张) :
《诗经》里的植物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多 依托自然界中的鸟兽草木来感物抒怀。据著名植物学家潘富俊先生在《草木缘情》中 记载,《诗经》305篇中有135篇出现植物,植物种类多达137种。潘先生按用途不同 把《诗经》植物分为食用植物、衣用植物、器用植物、观赏植物四大类。


荇菜/庞 博 摄


食用植物出现的种类最多,包括野菜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关 雎》)“荇菜”别称莕菜,漂在水面或扎根在淤泥中,叶子形状像睡莲的叶子,开黄 花,是古人餐桌上的常客。“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小雅》)“薇”,俗称野 豌豆,多年生草本,诗经时代著名野蔬。“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周南》)芣 苢(fú yǐ),即车前,草地、沟边、湿地、路旁等处常见到它们的身影。“菁菁者 莪,在彼中阿。”“莪”为“莪蒿”,俗称“抱娘蒿”(即“播娘蒿”),多年生草 本植物,生在水边,嫩的茎叶可当蔬菜吃。另外还有谖草(黄花菜)、蕨(蕨菜)、 芑(苦荬菜)、荠(荠菜)、芄兰(萝藦)等至少30种。古人极少种植蔬菜,基本上 都是吃采来的野菜。“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谷风》)中“葑”即蔓菁,“菲” 即萝卜,这两种应该是种植类蔬菜。其他谷物类有5种:麦(小麦)、牟(大麦)、 稷(黍)、粟(小米)、菽(豆类)。水果类有棘(酸枣)、瓜(甜瓜)、桃、梅、 李、梨等。《诗经》中食用植物占大多数。


桑/庞 博 摄


衣用植物如“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葛屦》)句中“葛”,豆科,葛属,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诗经》时代常使用葛纤维作纺织原料。“东门之池,可以 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东门之池》)“麻”指大麻,一年生直立草 本,雌雄异株,茎皮纤维可制绳。“纻”指苎麻,多年生草本,茎皮纤维是重要的纺 织原料。“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绿”即荩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枝叶煮成黄色 染料后可用来染衣物。
器用植物如“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柏舟》),柏木用来造船。“维桑与 梓,必恭敬止”,“梓”,紫葳科落叶乔木。木材可用于建筑或制造器物。其他还有 松、檀(青檀)等乔木。也出现一些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的草本植物,如“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茅”就是白茅,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意思是说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 赶着搓绳索。此外还有苇、蒲、柳、楚(黄荆)等。
观赏植物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中 “荷华”即荷花,“有女同车,颜如舜华”中“舜”为木槿花等。
先秦时代人们喜欢赋予植物一定的意象用以抒情达意,这些植物也是当时人们生 活环境和风俗人情的真实写照。
“桑”是《诗经》中提到篇数最多的,这说明桑树在当时已非常普遍,与人们的 生活密切相关。“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小雅·小牟》)“桑梓”即指家乡, 意思是见了桑树和梓树就会引起对家乡父母的思念,从而生出恭敬之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泛指芦苇。句意是:芦苇茂盛,晨露凝霜,我思念的人儿啊,就站在水的那 一方。思念之心像芦苇那般茂盛,直接抒发思慕之情。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王风·采葛》)“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源出于此,今指恋人或友人间的殷切思念。“萧”即艾蒿,比较受古人青 睐,他们常以此为祭祀植物,对其充满敬畏。
另外《诗经》中也有一些“恶植”,象征恶的事物。如“既方既皂,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小雅·大田》)“稂”俗称狼尾草,“莠”俗称狗尾草,它们都是 田间杂草,为恶草,农人欲除之而后快。句意是说禾苗已经进入秀穗灌浆期,很快就 会籽粒坚挺饱满,田间没有妨碍庄稼生长的杂草。这两种恶植也用来形容人群中的 “害群之马”。
丰富多彩的《诗经》植物从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一路走来,且就在我们身边生 息繁衍。好多植物生长在曹妃甸,如野生植物蒹葭(泛指芦苇),沟塘边、湿地里, 凡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到处可见茂盛的苇林,由于其易生长,成规模,颇具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和环保作用,所以称得上是曹妃甸野生草本植物之魁首。其他像芑(苦荬 菜)、荠(荠菜)、芄兰(萝藦)、芣苢(车前)等野菜更是杂生于田间地头,甚或 进行专门种植,被邀请到餐桌上,成为倍受推崇的绿色营养野味菜蔬。



更多同类【曹妃甸野生植物】......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