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三教关系的辩论

    韩愈等在天人关系上的辩论,说明儒学开始突破旧体系的束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魏晋以降,佛教和道教兴盛起来,与儒家并立为三,互争短长,儒学已不再享有独尊地位。面对佛、道的挑战,儒学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然要涉...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5.唐代后期儒学的意义和影响

    论及唐代后期儒学,一般的意见总嫌其粗浅,在哲学理论上没有什么贡献。确实,唐代后期的儒学思想家们既没有创造出完整的宇宙生成体系或高明的哲学本体论,也未能建立系统的认识论或心性修养学说,无论是与当时的佛学家比,还是...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发明圣学”

    依理学家自己的看法,理学是儒学中“发明圣学”的一个统系。北宋儒者深感于唐代韩愈《原道》之文:“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接续道统

    理学各派都声称自家学说接续了道统。道统既然要由孟子那里接续,所以理学家都是尊孟的。由此可以看出宋、明儒学与汉、唐儒学之不同。汉、唐儒者往往尊尚荀学,而冷落孟学,宋、明儒者则冷落荀子,抬高孟子的地位。因而荀学中...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3.心性思辨

    朱熹曾说:“学者学圣人,存天理而灭人欲。”这也许是对理学宗旨最为扼要、明确的概括。理学开创者多是道德理想主义者,“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高尚、纯粹的道德境界被加以提倡,由于它在人心中唤起了道德的崇高感,所以几个世...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两宋的所谓“道学”

    北宋儒者首先用“道学”称其学并有文献为见证的,当推王开祖。南宋学者宝谟阁待制陈谦于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所作《儒志先生学业传》中说:“皇祐贤良儒志先生王景山,讳开祖,……所著书多不出,惟《儒志》一编,门弟子传习。…...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道学”与“道统”

    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程颢)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程颐将其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3.“道学”与“理学”

    道学又称理学。但理学概念的出现较晚。就我们目前所见,它最早出现在南宋人的文集中。《陆九渊集》有“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始有师道。”(《与李省干》)张栻的《南轩文集》有“学者徇名忘实,此真可忧,但因此遂谓理学之不可...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经学

    理学的形成可以视为儒家经学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里程,在我看来,这一阶段,这一里程,并不是可以绕开的。经学在历史上确立不拔的地位,在于它与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农业经济以及大一统政治相适应。宗法观念升华宗法...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佛学

    佛学虽然有自身的历史,但从中国心性学说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把佛学的心性论看作儒家思孟一系心性论的一种接续与发展。孟子当时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论证的,在佛学中得到了论证。一些佛家学者甚至借用儒家语言来说心...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