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道家

    道家以“无”为本的思想和出世、禁欲的思想与佛家有相似之处。但从文化的亲和性而言,儒、释、道三家中,似乎儒与道的关系显得较为密切。在争夺统治地位的思想斗争中,道与佛争,儒与佛争,而儒、道之间却未发生大的思想冲突。...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4.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由上所述,理学的形成,合乎中国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它是儒、释、道各自发展并相互摩荡、融会的产物。但这种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性并非概念自身的演绎,而是通过社会政治、文化的种种因素的矛盾运动来开辟道路的,此种矛盾运...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四)“太极图”模式

    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祖师,有两个显著特点,就其人品而言,“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树立了一种美仑美奂的人格典范;就其学术而言,建构了一种数百年来一直作为理学世界观的“太极图”模式。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相关概念之分疏

    在正式讨论二程的“天理”范畴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其哲学中的“道”、“太极”、“阴阳”、“天”、“命”、“性”等概念作些分疏,这不一定即是二程确立“天理论”之前的思想阶段,但可以把它看作引出“天理”概念的逻辑...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天理论”体系之建构

    二程确立起以“天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外书》卷一二)我们应当了解这句话的分量。自家拈出“天理”二程提出“天理”概念,决不仅仅是换一个字眼来代替以往哲学...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生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命题,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至对不同的哲学家,其思想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张载同其他许多理学家一样,在为封建伦理寻求本体根据时,也用“天人合一”来建立其“性与天道”的理论体系...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天人合一”在心性论上的反映

    张载发挥“太虚即气”的唯物论观点批判释氏,曾经在思想领域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要以“气”本体论为封建伦理作论证,却不能不碰到极大的困难。于是“性”这一范畴便在张载哲学体系中突出发展起来,俨然成为又一本体。张载...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3.“天人合一”理论的社会政治作用

    张载把人所从来归本于“天”,引申其造化万物、生生不息的意义,把“天”奉为信仰对象,作为人们伦理生活的精神寄托。反过来他又以自然秩序来论证社会秩序,认为现实社会的人伦关系都是符合“天理”的,以此来制约、束缚人们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命:心性之大原

    我们今天会听到人们说:“性格就是命运。”此说法认为个人的命运多半与其性格相关。而朱熹所谓“命”与“性”已不限于命运与性格,而是有更宽泛的意义,并且更主要的是他认为性决定于命,而不是命决定于性。在朱熹看来,“命”...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心:情性的总脑

    从“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的授受关系而言,“命”概念之下应紧接着言“性”概念,且朱熹以“性”为体,“性”较“心”是更为本质、更为重要的概念,按照朱熹早年“性体心用”的思想,朱熹也一定会将“性”概念置于“心”概...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