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命鬼神观念

    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还不够发达,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感到不可理解。他们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幕后支配着一切,他们认为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天或天的人格神上帝,于是形成了天命观念。所谓天命,就是天帝的意图和...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阴阳观念

    阴阳观念集中反映在《周易古经》一书中。《易经》是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所谓占筮,就是用蓍草进行演算而得爻、卦,通过分析卦象、爻象及卦辞、爻辞来预测吉凶祸福的方法。在《易经》看来,吉凶祸福是由阴阳这两种因素变化决...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3.礼的观念

    “礼”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礼”字的最初含义是用来祭祀的器物。祭祀有一定的仪式,祭祀之器有祭祀之仪相配合,后来祭祀的仪式也称为礼。这就是礼字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徐复观先生认为,“礼”字具有人文的意义是...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生命人格与乐感精神

    春秋时期,大国诸侯为了争霸称雄,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不但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更重要的是生灵涂炭,人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正所谓“争野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其惨状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对于...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仁礼学说:生命的理论反思

    多数学者认为,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仁礼学说是孔子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我们认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孔子将其仁礼之学建构成一种生命理论。仁仁是什么?简言之,在孔子思想中,仁就是人心对生命的珍惜、热...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3.“天生德”与“知天命”

    以上所谈孔子对生命的基本态度和独到见解及作为其表现形式的仁、礼思想都基本上属于形下之学,那么孔子的这些学问是否有一个形上根据呢?就是说孔子是否已经建立起形上之学呢?这在孔子研究中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这个问...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仁义礼智根于心”

    孔子转换了“仁”这个古已有之的道德范畴,将它理解为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与尊重。孟子完全继承了这一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孟子》也说“仁者爱人”(《离娄下》)。与孔子一样,孟子也把孝悌看...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人性本善

    孟子的心善论称得上宏大丰富,但总给人一种飘浮的感觉。它缺少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性善论的提出也便成了孟子完善其哲学的逻辑必然。人性善孟子把心的本然状态当作人性。当其弟子请求解释一下“性善”时,孟子便说:“...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3.“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道德形上学,这一点几为学界所公认。事实上,孟子的道德形上学是孔子道德形上学的继续和发展。和孔子一样,孟子的道德本体仍为天。天性诚孟子形上学的逻辑起点便是作为形上实体的天的本性。什么是...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1.经书与经学

    经的本义,据《说文》第十三篇上讲:“经,织从丝也。”所以“经”本来是指织布时直的线。《大戴礼记·易本命》说:“东西为纬,南北为经。”以这个本义引申出有径、道、常、法、理等意思,如段玉裁在《说文注》中说:“织之纵谓...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