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坝子腔

    姚安坝子腔是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样式,多在春耕栽种季节和秧苗拔绿时节以汉族青年男女对唱的方式演唱,主要流传于姚安县以汉族为主的村寨中。姚安坝子腔历史久远,据传是明洪武年朱元璋平定云南后由中...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彝族民歌(彝族酒歌)

    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11个乡(镇)彝族村寨和元谋、禄丰、禄劝等彝族地区。彝族喜饮酒,朋友、宾客至,要先敬酒,唱敬酒歌。景泰《云南图经志》记载,明汉族官...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弹唱)

    布朗族弹唱是布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族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西定乡、打洛镇、勐满镇等布朗族聚居区。布朗族弹唱源于布朗族先民的歌唱,是在布朗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傣族音乐而...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洞经音乐(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

    通海洞经古乐流传于玉溪市通海县境内,以秀山镇、河西镇为中心,传播及九街、扬广、四街等镇。其历史悠久,兴起于元代,创立于明朝初年,兴盛于明末至清朝。到清咸丰、同治至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五圣会、同文会、圣文学、振文...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傣族象脚鼓舞

    傣族象脚鼓舞是傣族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不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广泛流传,而且还传播到东南亚许多国家。其历史悠久,有关鼓...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彝族打歌

    彝族打歌也称“彝族踏歌”,融歌舞乐、美术(服饰)、民间文学(唱词)为一体,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在《蒙化志稿》中有关于踏歌的记载,巍山巍宝山文昌宫...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彝族跳菜

    南涧彝族跳菜历史悠久,又名“抬菜舞”,彝语称为“吾切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彝族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礼节性风俗舞蹈。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增加喜悦气氛,在《奉圣乐》伴奏下,由舞者(引菜人和抬菜人)捧盘...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彝族老虎笙

    彝族老虎笙是祭祀性和自娱性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彝族先民以虎为其祖先,认为虎尸分解创造了万物,他们崇虎、敬虎。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写道:“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太阳,天上没有月亮……天上什么也...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彝族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又称“跳脚”、“跳左脚”,彝语称为“咕嗻”,古名“跺左脚”,是彝族喜爱的一种代表性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它是在彝族长期的刀耕火种生活习俗中逐渐形成的,融歌、舞、乐为一体,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主要...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乐作舞

    乐作舞,彝语称“载比”,哈尼语称“哈塞塞”,又名“龙纵撮”,意为“大家一起跳舞”,是哈尼族、彝族共有的一种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的哈尼族、彝族村寨。它是哈尼族、彝族群众根据晒荞麦而编...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