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

    乃佛教因缘学说之一。有六种“因”对应四种“缘”构成整个因缘学说的全部内容。六种因是:1.能作因,亦名“无障因”。即某物生时,凡一切不对其发生阻碍作用的事物皆为某物的“能作因”;2.俱有因,亦名“共有因”、“共...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四缘

    指一切“有为法”所借以生起的四类条件,特别用以说明人的思想行为和流转轮回所发生的条件。1.因缘,“因”、“缘”,指直接产生自果的内在原因。此缘适用于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现象;2.等无间缘,此缘只适用于精神现象,...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五果

    佛经《俱舍论》等讲“六因”、“四缘”而生“五果”。所以佛教在分析“因果”关系时,一般把与“因”相对之“果”分为五种,即:1.异熟果,亦称“报果”。指由前生善恶行为所招致之苦,乃异熟因所得之果;2.等流果,亦称...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有漏皆苦

    “漏”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著为“我”,或为“我所有”,这叫作惑,惑使人烦恼,所以惑也叫烦恼。烦恼的种类很多:有六根本烦恼(贪...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十二缘起

    也叫“十二因缘”、“十二缘生”。乃梵文Dvadasangapratjtyasamutpada的意译。为佛教教义中“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来说,有十缘起或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无明缘、...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涅槃寂静

    即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其意译为“圆寂”,就是说,一个人修持到智慧福德圆满成就,而进入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不能以经验上有、无、来、去等概念来测度,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有余涅槃

    我们可以把涅槃解释为逝世或死亡。对于已证得涅槃而肉体并没有死亡的,可称为“有余涅槃”。比如释迦牟尼,他30岁的时候,已经证得涅槃而成佛,不过当时他的肉体还是过去惑、业之果的剩余,所以称这个时候的释迦牟尼为“...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无余涅槃

    是相对有余涅槃而言的。是对已经证得涅槃而成佛,并已逝世者的称谓,如已逝世的释迦牟尼便是“无余涅槃”。...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八正道

    梵文Aryastangikamarga的意译。亦称“八圣道”。意谓八种通向涅槃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八正道包括:1.正见,就是于一切法上见到无常无我缘起四谛之理,同时明确它能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见;2.正思维,就是以四谛等佛教教义而产生的...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三学

    梵文Trisiksa之意译。指学佛者修持的戒、定、慧。戒学,即禁戒之学,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佛经中属律藏的内容;定学,即禅定,能使人们静滤澄心,佛经中属经藏的内容;慧学,即智慧,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查看详细>>

标签:佛教文化关键词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