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

    古代用于宗庙祭祀的纯色全体的牲畜的统称,分言之,色纯者为牺,全体者为牲。牺牲一般由牛、羊、豕充当,是古代祭祀用得最多的祭品。古人用牲十分讲究,大凡重要的祭祀,作牺牲的牛羊豕在使用前得圈养一段时间,使其肥壮,经过圈养...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毛色纯、肢体全的牺牲。《说文》:“牷,牛色纯。”段玉裁注解说牷也可释为“体完具”。牷,多用于较隆重的祭典,如社稷之祭、四时之祭等。目的自然是以此显示对鬼神的诚信和慷慨,求得神灵的庇佑。《周礼·牧人》载有关“祭祀...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圈养祭祀用的牛羊豕等牲畜的地方。《说文》:“牢,养牛马圈也。”释为会意字,从牛,从冬字省略,表明四周封闭,以圈养牛等牲畜。建牢的本意是把牛马等牲口圈住,以防野兽袭击咬死。饲养时,须把牲口系于柱子上,因又用牢来代称牲...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古代用舞蹈招致神灵的神事人员。《说文》:“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其实远古时代男女均可行巫,并非仅为女子。“巫”与“舞”古韵相通,可通假,所以,“以舞降神”倒是巫人的职...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与巫同为古代专以神事为业的人,但与巫有明显区别,巫以舞降神,祝以辞通神。《诗经·小雅·楚茨》有“祝祭于祊,祀事孔明”的诗句,可知古人对祝的通神术十分迷信。周朝设有祝的职位,主理各类神事活动。《周礼·春官》分祝为大...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殷周时朝廷中兼管占卜、祷告的官员。由于其职责与祝、巫相关联,故史籍中常将其与与祝、巫并称,即所谓“巫史”、“祝史”。《周礼》说,大史、小史职掌朝廷重要礼仪活动和文书工作,祭祀典礼当属其中之一。每逢重大祭祀,大史...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代神者。古代祭祀时,选派死者的一名臣下或晚辈来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这个代神的人叫作“尸”。《礼记·郊特牲》:“尸,陈也。”《说文》同。然历代传注者以为非,主张训尸为主。清段玉裁认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为道家和道教的基本概念。源于先秦时期老庄学派的哲学概念。道教奉祀老子为神明,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尊其《老子》(五千文)为《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一书系统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社会政治思想、...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道家哲学范畴,后与“道”一起成为道教教义的两个方面。“德”原指从事物总规律的“道”所获得的特殊规律、特殊性质。《老子》第三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就是“常德不离”、“常德不忒”,“常...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太极

    哲学名词,指天地未分以前的混沌状态。《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指天的最高处。《庄子·大宗师》:“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或指天地的本体。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神秘文化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