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及新编历史剧
1989-11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开展了对旧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的改革,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1943年延安中央党校的一些京剧爱好者组成的大众艺术研究社,集体创作了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 (杨绍萱、齐燕铭等执笔)。1944年元旦在延安上演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剧本系根据《水浒传》中林冲被逼投奔梁山的故事改编而成,在旧的故事里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观点。剧本着重表现林冲从旧军官走革命道路的历程,表现了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对林冲思想转变的推动作用,使《逼上梁山》与以往常见的宣扬“英雄”的史剧有根本区别。剧本还将林冲和高俅之间的矛盾,注入了抗金与降金的政治内容,林冲之所以受到高俅的迫害,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是抗金派。在艺术形式上, 《逼上梁山》冲破了旧剧的死板程式,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的要求,运用京剧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在舞台布景和效果方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增加了生活实感和演出效果。艾思奇在《解放日报》(1944年1月8日)首先撰文,称赞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剧, “在平剧改革运动中,这算是一个大有成绩的作品。”毛泽东在观看演出后,向该剧编剧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你们则在旧剧方面做了此种工作。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这封信对于正在兴起的京剧改革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逼上梁山》的创作与演出,不仅使京剧获得了新生,而且带动了各种传统戏曲的改革。使京剧和其他戏曲,从严格的程式中解放出来,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更多同类【中国现代文学】......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