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中国序跋鉴赏 > 正文

《诗品》序
中国序跋鉴赏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 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词, 《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 “郁陶乎予心。”楚谣曰: “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 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 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 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好, 将百年间, 有妇人焉, 一人而已。诗人之风, 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 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 曹公父子, 笃好诗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 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 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 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勃尔复兴,踵武前王, 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 贵黄、老,稍尚虚谈(20),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21),微波尚传(22)。孙绰、许询、桓、庾(23)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24),建安风力尽矣(25)。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26);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27)。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28)。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29)。元嘉中,有谢灵运, 才高词盛,富艳难踪(30), 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31)。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32);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33)为辅;谢客(34)为元嘉之雄,颜延年(35)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 文词之命世也(36)
夫四言文约意广(37),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 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38), 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 二曰比, 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 兴也; 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 寓言写物, 赋也。宏(39)斯三义, 酌而用之, 干之以风力, 润之以丹采(40),使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41);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42),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43)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 夏云暑雨,冬月祁寒(44), 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45)寄诗以亲, 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46),汉妾辞宫(47);或骨横朔野(48),魂逐飞蓬(49);或负戈外戍,杀气(50)雄边;塞客(51)衣单,孀闺(52)泪尽;或士有解佩(53)出朝, 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54)。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 莫尚于诗矣。故词人作者, 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55),甫就小学(56),必甘心而驰骛(57)。焉。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58)。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59),终朝点缀, 分夜呻吟(60), 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61)。次有轻薄之徒, 笑曹、刘(62)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63), 谢脁(64)今古独步。而师鲍照, 终不及“日中市朝满”(65);学谢脁,劣得“黄鸟度青枝”(66),徒自弃于高明, 无涉于交流矣。
观王公缙绅(67)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68),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69),喧议竞起,准的(70)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71),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 口陈(72)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73), 《七略》裁士(74),校以宾实(75),诚多未值(76)。至若诗之为技,较尔(77)可知, 以类推之, 殆均博弈(78)。方今皇帝, 资生知之上才, 体沉郁之幽思, 文丽日月, 赏究天人(79),昔在贵游(80), 已为称首(81),况八纮既奄(82),风靡云蒸(83),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84)。固以瞰汉、魏而不顾,吞晋、宋于胸中(85)。谅非农歌辕议(86),敢致流别(87)。嵘之今录(88),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89)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 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往, 其文克定(90);今所寓言, 不录存者(91)
夫属词比事(92), 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93);撰德驳奏(94),宜穷往烈(95)。至乎吟咏情性, 亦何贵于用事(96)? “思君如流水”(97),既是即目(98); “高台多悲风”(99),亦惟所见; “清晨登陇首”(100),羌无故实(101), “明月照积雪”(102), 讵(103)出经史?观古今胜语(104), 多非补假(105), 皆由直寻(106)。颜延、谢庄(107), 尤为繁密, 于时化之(108), 故大明、泰始(109)中,文章殆同书钞(110)。近任昉、王元长等(111),词不贵奇, 竞须新事(112)。尔来作者, 寖以成俗(113),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114), 拘挛补衲,蠹文已甚(115)。但自然英旨, 罕值其人(116)。词既失高, 则宜加事义, 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117)!
陆机《文赋》,通而无贬(118);李充《翰林》,疏而不切(119);王微《鸿宝》,密而无裁(120);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121)。观斯数家, 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至于谢客集诗(122),逢诗辄取;张骘《文士》(123),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 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124),掎摭(125)利病,凡百二十人。预此宗流者(126),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耳(127)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128),锐精研思, 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129)之辨,四声(130)之论。或谓前达(131)偶然不见, 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 皆被之金竹(132)。故非调五音, 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133),“明月照高楼”(134), 为韵之首。故三祖(135)之词, 文或不工, 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 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齐有王元长者, 尝谓余云: “宫商与二仪(136)俱生, 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137)乃云律吕音调, 而其实大谬;惟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138)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139)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 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140)细微,专相陵架(141),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142), 本须讽读, 不可蹇碍(143),但令清浊通流, 口吻调利(144),斯为足矣。至于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145), 闾里已具(146)
陈思赠弟(147),仲宣《七哀》(148),公幹思友(149),阮籍《咏怀》, 子卿双凫(150),叔夜双鸾(151),茂先寒夕(152),平叔衣单(153),安仁倦暑(154),景阳苦雨(155),灵运《邺中》,士衡《拟古》(156),越石感乱(157),景纯咏仙(158),王微风月(159),谢客山泉(160),叔源离宴(161),鲍照戍边(162),太冲《咏史》(163),颜延入洛(164),陶公《咏贫》之作(165), 惠连《捣衣》之作(166),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167), 文采之邓林(168)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 ①“气之动物”四句——气,气候。摇荡,感动。舞咏,歌舞,最初的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故此处指诗歌。此四句言气候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又感动着人,所以被激动的感情便表现在诗歌之中。这是讲诗歌产生的原因。②“照烛”二句——照亮天、地、人三才,使万物辉煌亮丽。此言诗歌影响之大。③“灵衹”二句——意谓神灵靠诗歌受到祭祀,幽微的道理借诗歌明白地阐发出来。灵祇(qi), 神灵。致,给与。飨(xiang),祭祀。幽微,幽深微妙。昭告,明白地阐发出来。④“昔《南风》”三句——《南风》,古歌名,相传为舜所作。《卿云》,古歌名,相传舜让位于禹时,百工相和而作。颂,颂词。敻(xiong),深远。⑤郁陶——积愤而哀思。⑥“名余”句——语出屈原《离骚》。⑦滥觞——起源。⑧“逮汉李陵”句——李陵,字少卿,汉武帝时为骑都尉。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击匈奴,战败投降,后病死于匈奴。《文选》载李陵有《与苏武诗》三首,但历代学者认为是后人伪托。逮,到。目,体裁项目,此指五言诗体。⑨“古诗”二句——古诗,指汉代流传下来的不明作者的多首五言诗。钟嵘所见到的“古诗”有数十首之多,大半已亡佚。今天仅见《文选》所辑《古诗十九首》及散见于他处的几篇。眇邈(miao miao),遥远。人,指古诗作者。世,指古诗的写作年代。这几句说, 由于年代之远,古诗的作者及写作年代已难以确知了。⑩炎汉——指汉朝。古代王朝有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交替为王的说法,据说汉代以火德兴起,故称“炎汉”。(11)衰周——周代晚期。(12)“自王、扬”三句——意谓王褒、扬雄等人都在辞赋方面争相表现才华,却没听说他们有什么诗歌创作。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四人都是两汉著名辞赋家。竞爽,争相表现。吟咏,指诗歌。靡闻,无闻。(13)“从李都尉”四句——李都尉即李陵。班婕妤(jie yu),汉成帝宫人,班姓,名不详。婕妤,后宫女官名。班婕妤初受宠幸,后赵飞燕得宠,乘机进谗,班乃居长信宫。有《怨歌行》一首,疑为后人伪托。一人,指李陵。这几句意谓,从李陵到班婕妤的近百年间,五言诗人除了有一位妇女之外,只有李陵一人。(14)“东京”二句——东京,指东汉。东汉建都洛阳,相对于西汉的都城长安而称东京,这里以东京代指东汉。《咏史》,最早的文人五言诗,班固所作。写孝女缇萦为赎免父亲刑罚,请求为婢的故事。质木无文,枯燥无文采。(15)“平原”句——平原兄弟,指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曹植曾封平原侯。文栋,文坛栋梁。(16)“次有攀龙”句——龙、凤,指曹氏父子。属车,侍从之车,指侍从、部属。这几句说,建安时期自动团结在曹氏周围的文士将近百人。(17)陵迟——盛况渐衰。(18)“太康”句——太康, 晋武帝年号(280—289),太康前后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诗人。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19)“勃尔”三句——勃尔,猝然。踵武,跟着别人的脚步,有效法、继承之意。未沫,没有停止。这几句指太康诗人能继续建安文学成就,诗歌创作在太康前后又兴盛起来。(20)“永嘉”句——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这句说,永嘉年间,崇尚道家哲学,逐渐兴起专谈玄理之风。黄、老,黄帝和老子,二人为道家之祖,用以称代道家。虚谈,玄谈。(21)爰及江表——到了东晋。爰,于是。江表,江之外,东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故用“江表”代称东晋。(22)微波——指上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风。(23)桓、庾——指桓温和庾亮。他们与孙绰、许询四人都是玄言诗的代表作家。(24)平典似《道德论》——指玄言诗意蕴平淡而多理语的特色。平典,平淡而多故实。《道德论》,阐述老庄哲理的论文,魏晋时不少人都写过,今皆不存。(25)“建安”句——谓建安时代作品中具有的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内在特质,即“建安风力”,在晋代玄言诗中已消失殆尽。(26)“先是郭景纯”句——郭景纯,名璞。这句说郭璞以他出众的才智开始转变玄言诗的风气。隽上之才,指才智出众,隽同“俊”。变创其体,改变玄言诗,另创新体。指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借游仙抒怀,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比玄言诗高出一筹。(27)“刘越石”句——刘越石, 名琨。其诗今存三首,代表作《重赠卢谌》。这句说刘琨凭借着清新刚健的诗风,辅佐郭璞“变创其体”。清刚,清新刚健。赞成,辅佐。厥美,其美,指上句“变创其体”一事。(28)“然彼众我寡”句——彼,指玄言诗。我,指郭璞、刘琨。未能动俗,没能扭转世俗的风气,即玄言诗仍旧盛行。(29)“逮义熙”二句——义熙,东晋安帝年号(405—418)。谢益寿,名混,小字益寿。其诗清新,长于写景,始革玄言诗风。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继作,指继郭璞、刘琨而作。(30)“元嘉中”三句——元嘉, 南朝宋文帝年号(424—453)。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他开创山水诗,取代了玄言诗的统治地位。富艳难踪,指谢诗宏富艳丽,别人难以赶上他。(31)“固已”句——谓谢灵运的成就超越了刘琨、郭璞、潘岳、左思等前代诗人。含跨,兼并、超越。凌轹(li),压倒。(32)“故知陈思”二句——陈思,即曹植,曾封陈王,卒谥思。公幹,刘桢字。仲宣,王粲字。钟嵘认为曹植是建安时代成就最大的诗人,故称“建安之杰”,其下当推刘桢、王粲二人。(33)安仁、景阳——指太康诗人潘岳(字安仁)、张协(字景阳)。(34)谢客——谢灵运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35)颜延年——名延之,与谢灵运同时代,其诗也与谢齐名,世称“颜谢”。(36)命世——即名世,称名于世。(37)文约意广——文字简约,意思丰富。(38)指事造形——表现事物,创造形象。(39)宏——发扬光大。(40)“干之”句——以风力为骨干, 以辞藻为润色。(41)踬(zhi)——阻碍,指文词不通畅。(42)嬉成流移——指信笔所至,略无管束。嬉,轻浮。流移,流动、油滑。(43)芜——杂乱。(44)祁寒——大寒。(45)嘉会——美好的宴会。(46)楚臣去境——指屈原被放逐。(47)汉妾辞宫——指王昭君和亲匈奴而辞别汉朝宫廷。(48)朔——北方。(49)飞蓬——飞转的蓬草。(50)杀气——抵御敌人的气概。(51)塞客——守边战士。(52)孀闺——指丈夫久征不还的妇女。(53)解佩——解去佩物,以示辞官。(54)“女有扬蛾”二句——女,指汉武帝李夫人。蛾,蛾眉。扬蛾,犹扬眉,女子获宠而志得意满之态。再盼倾国,喻好貌美,见《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55)胜衣——指儿童稍长能穿成人之衣,体力禁得住衣服重量。(56)甫就小学——刚刚能入小学。甫,刚刚。小学,古时儿童读书的学校, 古人七八岁入小学。(57)甘心驰骛(wu)——甘心于写诗。驰骛,奔走,此处指努力写诗。(58)“庸音”二句——平庸的诗歌,杂乱的形式,各有各的面目。(59)“膏腴”二句——富家子弟,以诗歌达不到一定水平为耻。膏腴子弟,指富家子弟。不逮,不及。(60)“终朝”句——谓日夜修改斟酌。点缀,指衬托或修饰。分夜,半夜。呻吟,即吟咏,指作诗。(61)“独观”句——自己看来以为是警策之句,而众人看来终是平庸拙钝之笔。警策,指优秀诗句。(62)曹、刘——曹植和刘桢。(63)“谓鲍照”句——言时人推崇鲍照,将他比作羲皇上人,在诗坛至高无上。鲍照,南朝宋诗人。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64)谢朓——南朝齐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也以山水诗见长,人称“小谢”。他是“永明体”代表作家之一。(65)“日中市朝满”——语出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66)“黄鸟度青枝”——语出南朝齐文学家虞炎《玉阶怨》。劣得,仅得。(67) 缙绅——做官的人。(68)口实——指经常谈论而不离口的话题,此指谈论诗歌。(69)“淄渑”二句——谓评价作品无优劣标准。淄渑(sheng),今山东境内的两条河。并汔,混合在一起。朱紫相夺,正色的红与杂色的紫混在一起,喻对诗的看法庞杂混乱。(70)准的——标准与目标。(71)“近彭城”二句——谓刘士章是一位有才能的鉴赏家。刘士章,名绘,彭城(今江苏徐州)人。(72)口陈——口头上说说。(73)九品论人——《汉书·古今人表》品评人物分为九等。魏时曹丕又定九品中正制,分人才为上、中、下三大等,每大等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合为九品,依品授官。(74)《七略》裁士——汉哀帝时刘歆奉诏校理群书,将典籍分为七大类而分别评论之,因成《七略》。裁士,指按类划分、评论作家。(75)宾实——即名实。(76)未值——未符。(77)较尔——明显的样子。(78)殆均博奕——几乎等同于下棋。博,古代一种棋类游戏。奕,围棋。(79)“方今皇帝”四句——方今皇帝,指梁武帝萧衍,他博学能文,著述丰富。这几句意谓萧衍凭借过人的天赋体察深幽的文思,文采与日月同辉,赏析作品能穷究天人之理。生知,生而知之。天人,天理人情。(80)贵游——高贵的交游,指萧衍为帝前和一些文士的交游生活。据《梁书·武帝传》载,萧衍与沈约、谢脁等人交游,号称“竟陵八友”。(81)称首——萧统为“竟陵八友”之首,此指被称为文坛领袖。(82)八纮(hong)既奄——指萧衍登帝位,拥有天下 。八纮,八方,喻天下。奄,包有。(83)风靡云蒸——形容萧衍周围人才济济。(84)“抱玉者”二句——抱玉者、握珠者, 皆指有才之士。联肩、踵武, 皆言其多。(85)“固以”二句——意谓雄视汉魏,气吞晋宋。瞰(kan),从高往下看。不顾, 不屑一顾。(86)农歌辕议——农人之歌,车夫之议,喻言论浅俗。此句与下句均为作者自谦之词,意谓方今之世,文学兴盛,实在不是我这浅俗的议论敢于品评的。(87)致流别——就文章的源流、派别给予品评。致,给予。(88)今录——指《诗品》所录。(89)“庶周旋”——意谓我写的《诗品》只可以流传乡里,等同于谈笑之资。庶,近、差不多。周旋,流传。闾里,乡里。均之于,等同于。(90)克定——能够定论。(91)存者——指当时还在世的诗人。(92)属词比事——组织词句,排比事实。(93)“经国文符”句——言文书之类应旁征博引。经国文符,治理国家的文书。资,凭借、用。(94)撰德驳奏——撰述德行的文章、驳议和表奏。(95)宜穷往烈——应当尽量引述前人的功业。烈, 功业。(96)用事——用典。(97)“思君如流水”——语出徐幹《室思》。(98)即目——眼前所见。(99)“高台多悲风”——语出曹植《杂诗》。(100)“清晨登陇首”——《北堂诗钞》卷一五七引张华诗句“清晨登陇首,坎行路难”。(101)羌无故实——没有典故。羌,发语词。(102)“明月照积雪”——语出谢灵运《岁暮》。(103)讵(ju)——岂。(104)胜语——出众之语,即诗中的优秀句子。(105)补假——拼凑,借用前人语句或典故。(106)直寻——径直拈来,指作者的直接感受。(107)颜延、谢庄——颜延即颜延之。谢庄,南朝宋文学家。二人都有堆砌典故的毛病。(108)于时化之——指颜、谢二人在当时很有影响。(109)大明、泰始——大明, 宋孝武帝年号(457—464)。泰始,宋明帝年号(465—471)。(110)书钞——篡集事典的类书。(111)任昉、王元长——均为南朝齐梁时文学家,“竟陵八友”成员。(112)竞须新事——争相引用新奇的典故。须,用。(113)“尔来”句——尔来,近来。寝,逐渐。成俗,成为习俗。(114)“句无虚语”二句——句句都用典故,字字都有来历。(115)“拘挛”二句——拘挛,拘束。补衲,补缀拼凑。蠹文,损害文章。(116)“自然英旨”二句——很难遇到能写出具有自然之美的作品的诗人。英旨,精美。值,遇见。(117)“词既失高”三句——是对作诗掉书袋之风的尖锐讽刺。意谓文词已经不高明,则须加上典故,这样虽然比不上天才,但总可以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学问,这也是诗中大量用典的一个理由吧!事义,典故。(118)“陆机”句——意谓陆机《文赋》只是通论作文,而对不良创作倾向并无批评。贬,指出缺点。(119)“李充”句——李充,字弘度,东晋文论家,作有《翰林论》,已散佚。疏而不切,指《翰林论》只是分条陈述而不中肯。(120)“王微”句——王微,南朝宋文学家,著《鸿宝》十卷,今佚。密而无裁,指《鸿宝》一书繁密而无剪裁。(121)“挚虞”句——挚虞,西晋文论家,撰有《文章志》,已佚。博赡,广博宏富。知言,知晓评论。(122)谢客集诗——《隋书·经籍志》录有谢灵运的《诗集》五十卷、《诗集钞》十卷、《诗英》九卷,今均佚。(123)张骘《文士》——张骘(zhi),未详, 《文士传》已佚。(124)“轻欲”句——作者自谦之词,意谓轻率地想要辨明好坏。辨彰,辨别清楚。(125)掎摭(ji zhi)——指摘。(126)预此宗流——列入《诗品》所论各诗歌流派中的人。预,参预、加入。宗,流派。(127)“至斯三品”四句——意谓至于《诗品》以三品来表示诗人的高下,大抵还不是最后的定评,我还要继续斟酌改动,故先呈寄于方家以请教。差非定制,不是定论。变裁,另外的论断。(128)“体贰之才”——言陆机、谢灵运二人之才接近于曹刘之圣。(129)宫商——原指乐音,此指字的声韵。(130)四声——指平、上、去、入。(131)前达——前代之贤达。(132)被之金竹——配乐之意。被,加。金竹,金属和竹子制做的乐器,代指音乐。(133)“置酒高堂上”——语出阮瑀《杂诗》。(134)“明月照高楼”——语出曹植《七哀》。(135)三祖——魏武帝曹操(太祖)、魏文帝曹丕(高祖)、魏明帝曹睿(烈祖)合称“三祖”。(136)二仪——天地。(137)颜宪子——即颜延之,宪子是谥号。(138)进——向皇帝进奏。(139)三贤——指王融、谢脁、沈约, 皆为“永明体”代表作家。(140)襞(bi)积——衣服上的褶子。喻声律过于繁琐。(141)专相陵架——专以此技竞相超越。陵架,超越。(142)文制——指诗歌。(143)蹇(jian)碍——不顺口。(144)口吻调利——音调和谐流利。(145)蜂腰鹤膝——沈约等所指出的八病之二。作诗时两句中的一句前二字与后二字用仄声,中间一字用平声,成了两头大(重),中间小(轻),有如蜂腰一样,称“蜂腰”之病;另一句前二字与后二字用平声,中间一字用仄声,成了两头细(轻)中间粗(重),有如鹤之膝,称为“鹤膝”之病。(146)闾里已具——指蜂腰鹤膝之类的毛病在俚歌俗曲中也是有的。(147)陈思赠弟——陈思王曹植有赠异母弟曹彪的诗,即《赠白马王彪》。(148)仲宣《七哀》——王粲有《七哀诗》。(149)公幹思友——刘桢有《赠徐幹诗》,为思友之作。(150)子卿双凫——苏武字子卿。《古文苑》载苏武《别李陵诗》云:“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实系后人伪托。(151)叔夜双鸾——嵇康《赠秀才入军》第十九首起句:“双鸾匿景曜”。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152)茂先寒夕——张华字茂先,他的《杂诗》有“繁霜降寒夕”句。(153)平叔衣单——何晏字平叔,三国时魏文学家,其“衣单”诗已佚。(154)安仁倦暑——潘岳《悼亡诗》其二中有“溽暑随节阑”之句,《在怀县作》中有“隆暑方赫曦”之句,为“倦暑”之作。(155)景阳苦雨——张协《杂诗》十首中写雨的句子有好几处。如“飞雨洒朝阑”、“森森散雨足”、“阶下伏泉涌,堂上水生衣”等。(156)士衡《拟古》——陆机有《拟古诗》十二首。(157)越石感乱——刘琨有《重赠卢谌》、《扶风歌》属感乱一类作品。(158)景纯咏仙——郭璞有《游仙诗》十四首。(159)王微风月——南朝宋文学家王微,字景玄,其“风月”诗已佚。(160)谢客山泉——谢灵运性好山水, 以写山水诗著称,故用“山泉”概其诗。(161)叔源离宴——《全晋诗》卷七中载谢混《送二王在领军府集诗》末二句:“乐酒辍今辰,离端起来日”,离宴应指此。(162)鲍照戍边——鲍照有《代出自蓟北门行》,是咏戍边之作。(163)太冲《咏史》——左思有《咏史》诗八首。(164)颜延入洛——颜延之有《北使洛》诗。(165)陶公《咏贫》之作——东晋诗人陶渊明有《咏贫士诗》。(166)惠连《捣衣》之作——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有《捣衣诗》。(167)珠泽——有珍珠的沼泽。(168)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弃其杖,化为邓林。”此借邓林比喻文采总汇的地方。
赏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走向成熟的时期。以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及钟嵘的《诗品》为代表一大批论著的出现,宣告着“文的自觉的时代”(鲁迅语)的到来。钟嵘的《诗品》品评汉魏以来五言诗的优劣,论及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对他们的创作追溯源流,评论得失,诠次品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论诗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纯文学意义上的诗学著作。而在此之前,诗学还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 “诗”大抵是指《诗经》而言,对于诗的探讨也止于对《诗经》的研究, 因此“诗学”实际上是等同于《诗经》学。《诗品》品诗不仅撇开了《诗经》,而且也抛弃了经学从政治、道德角度论诗的批评方法,而代之以对诗歌本身审美特征的探讨,指明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批评趋向。所以《诗品》的出现更显得意义重大。
《诗品》的体例很有独创性,它以三品论诗,即把所论自汉至梁的五言诗代表作家按成就大小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为一卷。原本每卷前各有序言(从“气之动物”至“均之于谈笑耳”为上卷序; “一品之中”至“请寄知者尔”为中卷序;以下为下卷序),后人将三卷序文合而为一,统称《诗品序》。序言明确指出作者写作《诗品》是有感而发。当时的文坛存在着一股不良批评风气,“王公缙绅之士”谈论诗歌“随其嗜欲”, “准的无依”,对诗歌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钟嵘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其优劣高下, 毕竟是“较尔可知”的,诗歌评论理应避免“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制度那样名实不符的流弊。因此钟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审美鉴赏原则,表达了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深刻认识。
序言采用了破立结合的写法,时而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时而借助批评南朝诗风申明自己的诗歌主张。《诗品》本就有感而作,这种写法就更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与现实性。作者疏理五言诗的发展脉络,列举五言诗的名篇名句,评述前代文论,分析某类诗的弊端,仅仅两千多字的短小篇幅中包容了十分丰富的内涵。这里仅分析一下他的所立与所破,从中指出钟嵘主要的诗学思想。
关于诗的缘起,钟嵘遵循着传统的“物感说”,认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把文学看作是诗人的心灵受到外物触动,有感而发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钟嵘还对传统的“物感说”中笼统的“物”作了进一步的解说。“若乃春风春鸟”一段指出“物”包含着自然物色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自然物色可以感荡诗人,而社会生活对于诗人性情的感召力量更为巨大。“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人生中的种种遭遇对于诗人心灵的震撼,都会使诗人借助文学形式表达出来发泄出来。自“楚臣去境”始,作者接连罗列出八种不同的人生际遇,不禁感慨系之:“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可以骋其情?”诗歌的题材之所以不断得以拓展与创新,就是本于这丰富多彩的人生。
关于诗歌的审美鉴赏原则,钟嵘以味论诗,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他在解释五言诗取代四言诗的原因的时候说,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有滋味”的具体表现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创造意象、抒发情怀都能细致而深刻。要达到“有滋味”的要求,诗人在创作中应当妥善处理好“兴、比、赋”三者的关系。“赋”、“比”、“兴”本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其含义, 自 《诗大序》之后,有不少权威性的解释。但钟嵘在序言中不仅对这“三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而且大胆地将其顺序颠倒,把“兴”置于首位,正是由于“兴”最能体现诗歌艺术的审美特质。钟嵘的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兴”的写法使诗歌最具令人回味无穷的魅力,如果与比、赋相互配合,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就能够“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这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优秀诗人都以此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滋味”的有无便成为衡诗之优劣高下的标准。最好的诗必然是“滋味”浓厚而深远之作。与之相对,钟嵘对产生于西晋末年的玄言诗进行了批评,依据便是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枯燥的说理掩盖了辞采与情感,便没有了“滋味”,失却“滋味”的诗也便失却了诗的审美特征。
贯穿《诗品》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钟嵘对自然之美的倡导。他重视艺术表现上的自然本色,反对刻意雕琢的藻饰之美。在序言中,他的这一思想是在批评南朝文坛的不良风气时表述的。
魏晋以来,许多诗人片面地继承与发展了曹植诗“辞采华茂”的一面,而忽视其“骨气奇高”的一面。一时间追求藻饰之美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到了南朝,这种风气愈演愈烈,集中表现在滥用典故与排比声律两个方面。针对滥用典故之弊,钟嵘指出,旁征博引是文书、驳奏等应用文体的一种写作方法,而诗的特质是“吟咏情性”,不应以用事为贵。“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 皆由直寻”,五言诗的名句都是直写所见,直抒所感而来。那种将文章等同于“书钞”的做法,“拘挛补衲,蠹文已甚”,破坏了文学的“自然英旨”。钟嵘不无幽默地嘲讽那些掉书袋的诗人“虽谢天才,且表学问”,意思是说,他们文词既然不高明,则须加上典故,这样虽然比不上天才,但总可以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学问,这大概便是在诗中大量用典的理由吧!
针对排比声律之弊,钟嵘认为,古代的诗歌最初都是入乐演唱的,调五音以使诗歌中节是无可厚非的,现在诗歌与音乐已经分离,还要以宫商论字,一味追求声律,反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声律论伤害了诗的自然之美。的确,如果按照“永明体”的开创者沈约等人提出的“四声八病”之说进行创作,就会使诗人只注意形式上的造作,扼杀诗人的灵性;如果以此为标准评论作品,则许多名句都会因不合声律而被排斥在佳作之外。诗是有音节的文体,其中本来就有一种自然的音律,所以钟嵘认为“但令清浊通流, 口吻调利,斯为足矣”,意思是说,只要音调和谐,朗朗上口,也就足够了。他主张一种自然的声律美。
清代学者章学诚称赞《诗品》: “思深而意远”,作为全书总论的《诗品序》以其对诗歌现状的敏锐思考和对诗歌内在规律的深入探讨,也足以担当这个赞誉。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