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吉利”钱币考——兼论隋唐之际高昌地区的文化融合

    “高昌吉利”为圆形方孔铜钱,系浇铸制成。正面为汉文隶书“高昌吉利”四字旋读,背面无文。钱体大而厚重,文字古朴,肉好郭圆,制作精良,直径25.5毫米,穿7毫米,重约14.3克(图A1-1)。图A1-1 高昌吉利关于“高昌吉利”钱币的最早载录...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铸地考——兼论上元元年(760)后唐对西域的坚守

    一“大历”(766—779)是唐代宗年号,“建中”(780—783)是唐德宗年号,但唐代文献中却从未见有关于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的记载[1]。最早记录这两种钱币的是五代的张台,张台的《钱录》虽没有流传下来,但南宋洪遵在《泉志》大历、建中...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准噶尔普尔钱考

    一、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准噶尔为我国厄鲁特蒙古四大部落(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之一[1],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较强。特别是经过部落首领哈剌忽喇(1606—1634)、巴图尔洪台吉(1634—1653)和僧格(1653—1671)三代的努力,准噶...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清代反叛势力及入侵者铸行钱币三考

    同治初年,受太平天国、捻军及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新疆也于同治三年(1864)首先在库车爆发了反清起义,在起义民众的打击下,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机构基本瓦解,全疆陷入了社会动荡之中。反清起义的主导权后来被伊斯兰教上层封建主...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伊帖、阿尔泰通用银券考

    “伊帖”是清朝末年伊犁将军发行的一种纸币,以制钱为兑换单位,面值有壹千文和贰千文两种,流通范围仅限于伊犁一府二县;“阿尔泰通用银券”是民国初年阿尔泰办事长官公署印发的一种临时钞券(期票),以元为单位,有壹元、伍元、...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俄国及前苏联在新疆铸行钱币三考

    沙皇俄国是近代侵略我国最积极、也是获利最多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伊犁条约》(1881)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民国新疆两种未发行(流通)纸币考

    民国时期,新疆货币主要是使用纸币,但是,有两种纸币却因故没有发行(流通)。一种是1925年“殖边银行”拟在新疆发行的红钱票,虽已基本印好并运抵新疆,但未及发行便因上海分行发生挤兑风潮,导致殖边银行总行倒闭而夭折;另一种是...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民国新疆割据军阀铸行钱币考

    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933—1937)间,因东疆农民起义而导致的甘肃军阀马仲英的侵扰以及南疆“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乘机发动的内乱,使新疆再次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当时,独霸南疆的喀什区行政长马绍武;由甘肃侵入新疆...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三区纸币(期票)考

    三区纸币又称三区期票,属于三区历史的一部分。多年来,基本无人涉足,研究者更是寥寥,可资参考的文章仅有董庆煊《新疆近二百年钱币图说》[1]及陈延琪《新疆三区政府货币的历史考察》[2]两篇。本文拟通过对三区纸币实物的考释...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新疆银圆票考

    银圆票是1949年5月20日新疆省政府在国民党统治行将瓦解之际,进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时发行的纸币[1],目的是摆脱省币因受法币及金圆券的拖累而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以期拯救已临崩溃边缘的新疆经济。银圆票自1949年5月20日发行,到1...查看详细>>

标签:钱币文化与西域历史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