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学天文观测是最古老的天文观测方式。早期的光学天文观测以目视为主,搭配各种天文观测仪器。例如用于天体位置测量的浑天仪,以及用于光学观测的天文望远镜。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和在光学天文观测中的应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光学天文观测是最古老的天文观测方式。早期的光学天文观测以目视为主,搭配各种天文观测仪器。例如用于天体位置测量的浑天仪,以及用于光学观测的天文望远镜。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和在光学天文观测中的应用,...[继续阅读]
10月14日晚,驻扎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次日上午,在该县南沙镇中心小学举办完“中国中学生恒源祥文学之星元阳创作行启动仪式”后,离吃午饭时间还有近一个小时,导游便带我们参观了距县城只有11公里的那里傣...[继续阅读]
1979年10月30日,美国科学家利用高空气球,测出了宇宙空间的反物质流。气球在高空中飞行了8个小时,它的探测器的磁场最终测获了28个反质子。这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以外第一次发现反物质。1克反物质能产生相当...[继续阅读]
#每周天文名词#蒙气差,又称“大气折射”,蒙气即为行星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原本沿直线传播的星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就会因此产生折射。与天体的实际位置相比,蒙气差通常会...[继续阅读]
2024 年10 月 24 日,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江辉在科普中国说“传承科学家精神,让荒漠绽放生命之光”主题场带来演讲《破解土壤次生盐渍化难题,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张江辉的演讲节选:目前,...[继续阅读]
自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始,到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宇宙的广袤与复杂。宇宙,在我们心中已是无垠的代表词。然而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印象中已是无穷大的存在居然还在继续膨胀。17世纪,牛...[继续阅读]
撰文丨周煦之我们呼吸的空气,每天都在持续不断的逃离地球。 它们是怎么逃走的呢?科学家发现,双极电场是帮助大气逃逸的“隐秘推手”之一。 双极电场究竟是什么?它还有什么作用?首先介绍一个概念,叫大气...[继续阅读]
2024 年10 月 24 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从娟在科普中国说“传承科学家精神,让荒漠绽放生命之光”主题场带来演讲《死亡之海并非生命禁区,让亘古荒原重见绿色》。以下为李从娟的演讲节选:...[继续阅读]
《湿地大家庭》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品希望通过对湿地的介绍,让大家认识湿地...[继续阅读]
被誉为“海底大花园”的海山,是地球上人类最不了解的生物栖息地之一。全球有近一半的海山分布在寡营养的“海洋荒漠”区,它们孕育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场所,是海洋中的“生态...[继续阅读]
近期,我国多地开启降温模式,大家在深秋感受到了冬的气息,纷纷讨论冷冬是否即将到来。关于冷冬的热议,离不开“幕后推手”拉尼娜。早在今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拉尼娜准备在秋季“返场”。许多人认为拉...[继续阅读]
地震是不可阻挡的,很少或根本没有警告,但我们慢慢地更加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科学家已经开发出用于监视地面移动,以及可能导致地震发生的地下水和磁场的变化传感器网络。与此同时,工程师们创造了新的建...[继续阅读]
2015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了一项决议,将11月5日定为“世界海啸日”,以提高各国对海啸的防范意识。2024年是世界第九个海啸日,掌握一些海啸知识,关键时刻可能救命!海啸如何产生?海啸是世界上最猛烈...[继续阅读]
作者:流畅如果说上周末的“潭美”台风只是秋风开的小玩笑,那这几天的“康妮”台风就是刚刚到来的11月给我们的“下马威”。谁能想到,都11月了还在刮台风,而且还带来了这么大的大风大雨。对于小编这种除了周...[继续阅读]
首张宇宙地图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谜团,而人类一直在不断努力解答这些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设备被送入太空,为我们提供地球上无法获取的独特视角。最近,欧洲空间局的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继续阅读]
近日,《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卢骁副教授、范绍佳教授和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等与国内外多个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梳理全球城市站点地表臭氧浓度的历史变化趋势,揭示了地表臭氧浓度年代...[继续阅读]
(银河系河外视角想象图,来源: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银河系比我们原先以为的更大,恒星分布也没有那么密集,这颠覆了我们对银河系结构的认知。今年(2024年)7月,中国科学家利用斯隆数字巡天中的近...[继续阅读]
11月5日,一位网名为@RGarlicor的博主发布了当天拍摄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图片——在黑色的夜空里,有一颗明亮的彗星,它的尾巴长长的,周围还散布着许多明暗不一的星星。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C/2023 A3,Tsuchins...[继续阅读]
图虫创意曾几何时,火星的大气层与现今的样貌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的地质观察和分析,火星早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其中二氧化碳(CO₂)的压力曾高达0.25至4巴,这甚至超过现今地球大气压1巴的水平。然而,现今...[继续阅读]
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宇宙起源和引力本质的探索热潮。然而,这个旅程中发生了令人惊讶的转折:爱因斯坦原本的“静态宇宙”设想被证明是一个错误。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科学探索的曲...[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