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重宝《仪礼》简
2006-05


图2a 《仪礼》简(局部)


磨嘴子汉墓群,位于甘肃武威城南约15公里处。从杂木河岸 台地的东部直至祁连山麓,在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 地带内,密集分布着200余座汉代墓葬。甘肃省博物馆于1957年7 月和1959年7至11月,两次清理、发掘了其中的37座。后来被定为 国宝级文物的《仪礼》简,即出土于该地的六号墓中。
六号墓是一座夫妇合葬的小型单室土洞墓。随葬物中有莽币 “大泉五十”12枚,所出日忌木简背面有署“河平”年号的记事文字 一行。“河平”系西汉成帝年号,前后仅4年(前28至前25),此为墓 主生时所经历的年代。由此可推知,此墓的下限当在新莽时期。简 册顺置于男棺盖的前端,分木质和竹质两种,共469支,编为三本, 我们以甲、乙、丙分别称之。简面有勾划圈点的记号,当为墓主生前 习诵的抄本。简的长、宽度不一,长度大致在50至56厘米之间,56厘 米正合汉尺的2尺4寸,这是当时经书简策的最大长度;宽度大致在 0.5至0.9厘米之间,正面打磨光滑。从编绳遗痕书写空越的情况可 知,乃先编后写。甲、乙本编纶四道,丙本编纶五道。每简正面书字 一行。甲本简宽字大,每简容60字为度;乙本简狭字小,每简容百余 字,最多者达123字;丙本分章书写,每章另起行,故各简容字大有 出入,多者60余字,少者20余字。三本共书27332字。甲本内容包括 存世《仪礼》十七篇中的七篇:《士相见之礼第三》、《服传第八》、《特 牲第十》、《少牢第十一》、《有司第十二》、《燕礼第十三》、《泰射第十 四》。乙本内容为《服传》一篇。丙本内容为《服传》篇别名《丧服》的 一篇。各篇首尾俱全,篇首皆题记篇名与篇次,中间虽缺失24简,但 总体说保存完好。简材质地与制作皆较精细,木简中的大部分出土 后光洁如新,令人惊叹不已。
《仪礼》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详细记述周代贵族 阶层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各项礼仪和准则,反映了当时上 层社会生活诸领域中的习俗、制度与道德规范,为贵族子弟们入仕 前的必修教材。《仪礼》乃晋以后的书名,在先秦本来只称《礼》;至 西汉,又称《士礼》或《礼经》。西汉《礼》学属今文经学的体系,是由 鲁国著名学者高堂生传授下来的。《汉书·艺文志》载:“汉兴,鲁高 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 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汉书·儒林传》亦言“《礼》有大戴、小戴、庆 氏之学”。东汉时经学中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阵线分明,斗争十分 激烈。一代大儒郑玄,分别撷取今、古文之长,融两大学派于一体, 揭开了中国学术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后汉书·董钧传》对此作了简 要的说明:“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 学。”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清代刊本《十三经注疏》中的《仪礼》,即郑 玄所注本,它兼容今文与古文,已非西汉立于学官的三家所传《士 礼》的原貌。而磨嘴子汉墓所出简本《仪礼》,据陈梦家先生考证,系 未糅合今、古文以前的、西汉晚期立于学官的今文经本,很可能就 是后来在东汉初年又曾盛行过的庆氏《礼》的一部分。庆普之《礼》 学,乃后仓氏《礼》学的嫡传,故由此简本可窥知西汉后仓氏《礼》的 规模及风貌。这是迄今我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的手写本经籍,其珍 贵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在经籍版本校勘、古文字形体研究与简册 制度考察等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还能帮助我们了解、验证经学史上 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丙本《丧服》保存了完整的经文和记文,与今 存世本内容相同;甲、乙本与今存世本相较,也只在文字上及某些 记文的繁简上有些差异。由此可知,传世《仪礼》虽经郑玄作过一番 兼采古、今文之长的整理,而基本未失后仓氏所传今文《礼》之旧 貌。此经当时并非今、古文两大派别斗争的焦点所在,故在经文传 授上今、古文内容并无太大的区别。《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中期出 世的古文《礼经》“与十七篇文相似”,看来是可信的。汉代有被经师 和学子们极为看重的所谓“章句之学”,《论衡·正说》曰:“夫经之有 篇也,犹有章句也;有章句,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 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篇则章句之大者也。谓篇有所法,是谓章句 复有所法也。”互校甲、乙、丙三种本子的《服传》与《丧服》,我们很 容易看出当时对篇、章、句的讲求。首先,经与记是被明确断开的, 记文另起一简,以特殊符号标之。其次,经文每章也必另简开始,简 首记以圆点或圆圈,章末留空。再次,简中用小圆点定句(节)。所 谓“章句之学”,最初实即指对经文的序篇、分章、定名的学问。汉代 经籍写本,总是明确标写每一篇的次序。学派不同,师法不同,对篇 目的安排顺序也不同。如简本 《仪礼》的篇序,就颇异于传世 的郑玄注本。篇之下分若干章, 章之下又分若干句,句即相当 于节。对经文先下这样一番梳 理功夫之后,方能对文字义理 进行训诂和阐发。后世将对经 文的讲解也归之谓章句之学, 并非汉代章句学的初义,那已 是广义的章句之学了。
磨嘴子汉墓所出简本 《仪 礼》,是由许多书手抄写而成 的,在书写水平与走笔风格上, 自然各有差异,而且也有不少 简率之作;但总起来说,书写得 很认真,结构规范,字态端正, 其中不乏古代书法之珍品。文字形体已完全摆脱篆体框架,笔态扁 匀,蚕头燕尾,逆入平出,已具成熟隶书的雍容气象。金文至西汉已 呈衰竭之势,数量不多,且多为小篆,不能代表当时的书法风格。而 西汉的文字石刻,流传至今世者,更是凤毛麟角。保存较多而又能 体现西汉书法神采的,唯有简册上的墨迹。磨嘴子简本《仪礼》,最 晚亦当写于西汉成帝年间,其时的书手们已有如此卓越的造诣,这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图2b 《仪礼》简(局部)





更多同类【物华史影】......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