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 正文

九 《广韵》和《广韵》的声韵系统
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

9.1 《广韵》四声韵部
《广韵》是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等根据唐本《切韵》所增修的。卷首题“陆法言撰本,长孙讷言笺注”,又列举增字诸家姓名,有郭知玄、关亮、薛峋、王仁煦、祝尚丘、孙愐、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等人。后有陆法言《切韵》序和孙愐《唐韵》序。这些序文都是因承唐本之旧[1]
真宗景德年间曾令丘雍等刊修《切韵》,诏崇文院雕板印行,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萃集唐代诸家韵书而成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对于研究音义和古今音韵的演变用处极大,所以一向为人所重视。
全书五卷,分为二百零六韵,共收字26194字,四声韵部排列的次序与徐铉改定《说文篆韵谱》所据的唐李舟《切韵》的韵次相合[2]。惟《说文篆韵谱》平声“仙”韵后有“宣”韵,“宣”韵为“仙”韵的合口,《广韵》则“仙”“宣”为一韵。《广韵》所根据的唐本《切韵》,注文最为繁富,反切多同于孙愐《唐韵》。惟韵目下的反切与书中不同,而同于夏竦《古文四声韵》所根据的唐《切韵》。这可能是抄纂时的忽略。由此推想《广韵》所根据的直接底本应是因承《切韵》而来的《唐韵》一系的韵书,也就是在孙愐《唐韵》以后的一种《切韵》。
《广韵》的四声韵部是相承的,如东董送屋,钟种用烛之类,惟有“咸衔严凡”,四韵的上去二声失次。清人戴震著《声韵考》认为是出于后人据景祐《礼部韵略》所改。
又《广韵》韵目下有“同用”或“独用”的注文,这是为礼部考试而设,所谓同用,即作诗时可以通押;所谓独用,即只限于一韵单用,不与别的韵相通。唐封演《闻见记》“声韵”条说: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为切韵,……以为文楷式;而先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法言所谓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者也。今《广韵》韵目下所记未必是许敬宗所奏,可能是出于宋代礼部所议定。为便于理解,将《广韵》四声韵目叙列如下:


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
(据戴震《声韵考》)


 平  声 上  声   去  声   入  声
 东一三
独用董 
独用送 
独用屋 
独用
 冬一
钟同用宋 
用同用沃 
烛同用
 钟三
 肿 
独用用烛
 江二
独用讲 
独用绛 
独用觉 
独用
 支三
脂之同用纸 
旨止同用寘 
至志同用(置)
 脂三
 旨至
 之三
        止        志
 微三
独用尾 
独用未 
独用
 鱼三
独用语独用御独用
 虞三
模同用麌姥同用(牝鹿)遇暮同用
 模一
 姥暮
 齐四
独用荠独用霁祭同用
 祭三
 
 泰一
独用
 佳二
皆同用蟹骇同用卦二
怪夬同用
 皆二
 骇怪
 夬二 周易
  (卦名)
 灰一
咍同用贿海同用队代同用
 咍一
 海代
 废三
独用
 真三
谆臻同用   轸(车后横木) 震    质
 谆三
 准稕(束杆)术
 臻二
 
 文三
独用吻问物
 欣三
独用隐焮(火气)迄
 元三
魂痕同用阮愿月
 魂一
 混慁(忧闷)没
 痕一
 很(很戾)恨
 寒一
桓同用旱翰曷
 桓一
 缓换末
 删二
山同用潸产同用(泪下貌)谏 
裥同用黠 
鎋同用(坚黑)
 山二
 产裥 
(裙) 鎋 
(车轴头铁)
 先四
仙同用铣狝同用(钟两角)霰 
线同用屑薛同用
 仙三
 狝(秋猎)线薛
 萧四
宵同用筱小同用(细竹)啸 
笑同用
 宵三
 小笑
 肴二
独用巧 
独用效 
独用
 豪一
独用皓一
 号
 哥一三
戈同用哿 
果同用(嘉)个过同用
 戈一
 果过
 麻二三
独用马独用祃独用(祭名)
 阳三
唐同用    养荡同用   漾宕同用    药铎同用
 唐一
 荡宕(洞室)铎
 庚二三
耕清同用梗耿静同用映诤劲同用陌麦昔同用
 耕二
 耿诤麦
 清三
 静劲昔
 青四
独用迥独用径独用锡独用
 蒸三
登同用拯等同用证登同用职德同用
 登一
 等嶝(小坂)德
 尤三
侯幽同用有厚黝同用宥候幼同用
 侯一
 厚候
 幽黝幼
 侵三
独用寑独用沁独用(水名)缉独用
 覃一
谈同用感敢同用勘阚同用合盍同用
 谈一
 敢阚(姓)盍
 盐三
添同用琰忝同用(玉名)艳㮇同用叶怗同用
 添四
 忝(辱)㮇(火杖)怗(安)
 咸二
衔同用豏槛同用(豆半生)陷鉴同用洽狎同用
 衔二
 槛鉴狎
 严三
凡同用俨范同用酽梵同用(咪厚)业乏同用
 凡三
 范梵乏
附注:(1)《广韵》原书“盐添咸衔严”五韵的上声、去声韵目次第与平入二声不相应,这里据戴震《声韵考》改定。
(2)韵目后所注一、二、三、四指宋代等韵图中所列的等第。
(3)韵目后所注“独用”或“同用”是指宋代科举考试规定诗赋押韵的范围,有的韵只能独用,有的韵可以同邻近的韵通押。

由这个韵目表可以看到《广韵》分韵已经与陆法言《切韵》不同。从分韵的多寡来说,平声比《切韵》多谆、桓、戈三韵,上声多准、缓、果、俨四韵,去声多稕、换、过、酽四韵,入声多曷、术二韵,共多十三韵。就韵目的次第来说也跟《切韵》不完全相同。主要有两方面:(1)平声蒸登两韵和闭口韵覃谈两韵的地位跟《切韵》不同;(2)《切韵》里入声韵跟阳声韵的次第不完全相应,《广韵》则两类对照得很整齐。这些都是很大的改变。韵目的名称,“欣”韵,《切韵》原作“殷韵”,“映”韵原作“敬”韵,《广韵》因避宋讳而改。
9.2 《广韵》的声类

宋人的三十六字母是承袭唐人的三十字母而又参酌北方的实际读音而定的,跟《广韵》一书的声母类别还不完全一致。清代陈澧《切韵考》根据《广韵》反切,应用系联法发现正齿音“照穿床审”,四母和喉音“喻”母各有两类。陈澧又合“明微”两母为一类,于是定《广韵》声类为四十类。按照实际情况,“明微”应是两母,总数应为四十一类。今用三十六字母名称叙列如下:
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来日
见溪群疑
精清从心邪
照(庄)穿(初)床(崇)审(山)照(章)穿(昌)床(船)审(书)禅
影晓匣喻(于)喻(以)

在这四十一类当中见溪疑晓影来几母的反切用字有两套,一套字切一二四等韵,一套字切三等韵,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B.Kanlgnen)著《中国音韵学研究》很敏锐地看到这种事实,所以定《广韵》的声类为四十七类。不过精清从心四母的反切用字似乎也同样有分为两套字的情况,如果精清从心各分为两类,那就总有五十一类了。但是从音位上来讲,定为四十一类还是符合《广韵》实际的。
9.3 《广韵》的韵类

《广韵》一韵之内,有的只有一类,有的多于一类。例如平声“东”韵见纽有“公”字,又有“弓”字,“公”音古红切,“弓”音居戎切;溪纽有“空”字,又有“穹”字,“空”音苦红切,“穹”音去宫切。则“公、空”为一类,“弓、穹”为一类。东韵应当有两类。
分析《广韵》的韵类主要是根据《广韵》的反切进行系联,辨别同异。但是《广韵》字下的反切有因同韵之中没有同类的字可用而借用另一类字的。如去声“废”韵“刈”字音鱼肺切,“刈”为开口字,“肺”为合口字,“刈”字因无同类字可以作反切,故借用“肺”字为切。还有,《广韵》中有一些牙喉音合口字是用开口字作切语的。如入声“职”韵“域”字音雨逼切,“逼”为开口字,而“域”为合口字,二者韵不同类。因此,单凭反切下字定类,有时会开合不分,混为一类。这样,在应用反切系联法之外,还必须参考宋代的等韵书和现代的读音来确定。
清代陈澧作《切韵考》,考查《广韵》的韵类共有三一一类,但实际不止此数。以往曾经做过一番统计,应当是三二四类[3]
在《广韵》中有因同韵字少,不立韵部,而列入邻近韵部之内的,应当分出另为一类。如钟韵上声肿韵的“湩”本为冬韵上声字;欣韵上声隐韵的“��”字当为臻韵上声字;“龀”字当为臻韵去声字,魂韵入声没韵的“麧”字当为“痕”韵入声字。
又《广韵》支脂真仙宵侵七系(包括上去入)和祭韵内唇牙喉声母都具有两类字,一类字的反切下字与舌齿音同。一类字的反切下字不与舌齿音相同。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后一类字是重出的唇牙喉声字,这一种情况通称为“重纽”。重纽字在前代书音当中如《玉篇》、《经典释文》、《博雅音》等都截然不混[4],其差异在韵母,而不在声母。因此,在辨别《广韵》的韵类时,这些重纽字当作为两类计算。至于两类字的读音,在韵母上究竟有什么区别,尚无一致的意见,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这些字在周秦古韵里是有分别的。
9.4 关于《广韵》声韵部类读音的构拟

关于《广韵》声韵部类的读音,近人已经有许多拟测。尽管拟测出来的读法未必与古人所读的音完全相合,但比朦然不晓要好得多。
拟测古音的根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韵书的声韵系统和反切的分类;
(2)时代相同或相近的关于音韵的材料;
(3)早期的等韵图,如《韵镜》和《七音略》;
(4)古代的梵汉对音和汉藏对音的材料;
(5)域外的借音,如朝鲜、日本、越南古代的借音字;
(6)现代汉语方言的读音。
在构拟古代的声韵读音,不能不注意两件事:一是系统上要有一致性,二是要注意古今流变,能说明原委。一纵一横,都要顾及到。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在这两方面都是很用心的。
9.5 《广韵》声类的读音

关于声母的读音,在前面论《切韵》声类的时候曾记出《切韵》三十五母的读法,《广韵》因承唐代《切韵》一系的韵书编纂而成,声母的部类与《切韵》相去不远,只是多分出非敷奉微娘喻(于)六母。
非敷奉微四母只见于三等韵,是由双唇音(重唇音)分化出来的。高本汉指出三等韵总都是有ǐ介音的,而由双唇音变为唇齿音,一般都限于三等合口一类。那就是主要元音前有u或主要元音为唇元音才会变[5]。即p+ǐu-或p+ǐu之类>pf>f这里我们还需要补充修改一下,那就是古代唇音声母可能有圆唇的声势,pω+ǐu-⇁pf⇁f,在读音上才更为合理;还有,凡是双唇音变为唇齿音,它的韵母的主要元音几乎都是央元音或后元音,在这样的条件下双唇音才变为唇齿音。
《广韵》音系中的非敷奉微四母我们可以拟为pf、pf`、bv、
说到“娘”母的读音,这在前面(8.3一节)已经讲过读为
至于“喻”母,《广韵》分为喻(以)、喻(于)两类,喻(于)一类本归匣母〔ɣ〕,喻(以)一类本读〔j〕,《广韵》中的反切喻(于)跟匣母判为两类,则喻(于)已读为〔j〕,喻(以)当已变为〔o,w〕,〔o〕为零声母,开口是〔o〕,合口是〔w〕。唐人《归三十字母例》以“精清从喻”为一组,与藏文字母ts、tsh、dz、w相应,喻(以)一类很像是已不读〔j〕而读为〔o,w〕。
《广韵》四十一类声母的读音,今拟测为:
帮组 p p′ b m
非纽 pf pf` bv 
端组 t t` d n l
知组 ȶ ȶ`  
精组 ts ts` ʣ s z
庄组 ʧ ʧ`  ⨜
照组 ȶ t` ʥ   
见组 k k` g  x ɣ
影组 ɂ o     j
这里的庄组ʧ、ʧ`、、⨜高本汉拟为`、,这两类音本来是相近的,`是舌尖后音,ʧ、ʧ`是舌尖与舌面的混合舌叶音,庄组字跟知照两组后来都变为`一类的声音。
浊音b、d、g、ʣ等音,高本汉都拟为送气的浊音b`、d`、g`、ʣ`。现在很多人都定为不送气。我认为全浊声母的读法在古代方言中可能不是一致的,有的地方读为不送气音,有的地方可能读为送气音。音位还是一个。
9.5 广韵反切上字表

见 古公佳过诡各格姑兼工沽革
  居举九吉纪俱规几
溪 苦康口空客枯牵谦揩恪肯阔
  去丘岂区祛墟窥驱羌钦倾起绮诘曲卿弃
群 巨具臼暨渠其求彊衢奇共强钤
疑 俄研五吾午
  牛拟宜疑危鱼语愚玉遇虞仪麌
晓 呼荒呵火虎馨海
  许虚朽香况兴羲休喜儇
匣 胡户侯乎黄下何候河瑚
影 於乌哀一伊��安烟鹥爱挹央忆依衣忧
  乙谒纤屋英
喻 于玉羽雨云永有洧禹韦荣为筠远
  迂薳
喻 以羊与余馀弋营夷悦移予翼杨允
端 都当多丁冬得德
透 他托土吐汤天通台它
定 度杜地徒同唐田陀特堂大动待
泥 奴乃那诺内妳
来 卢郎鲁落洛来赖勒练灵
  力吕良里离林龙连
知 竹陟知张中猪徵追卓
彻 丑敕耻痴楮褚抽
澄 直丈宅治柱场持迟除池伫驰长
娘 女尼拏
照(庄) 庄争侧阻邹簮仄
穿(初) 初楚创疮义刍测厕
床(崇) 助锄床雏豺崇查士仕俟
审(山) 疏山数沙砂生史所色
照(章) 之职章诸止旨脂征正支煮占
穿(昌) 昌尺齿赤处叱充春姝
床(船) 乘食神实
审(书) 式失书舒识赏商施始伤诗矢试释
禅 市是时署氏殊寔视蜀常承臣植殖尝成上丞
日 如人汝仍而儿耳儒尔
精 则子作兹资姊醉遵祖臧借即将咨祚佐
清 仓粗苍采雌醋此千七亲迁取青浅
从 昨祖在酢自藏才慈疾匠渐秦情前胙
心 苏桑素思私斯司速虽息先相悉辛写须
  胥损锡
邪 似随寺徐祥详辞旬夕辞
帮 博补北布伯边巴百脯
滂 普滂匹譬
并 薄步傍部白蒲裴旁捕
明 莫慕母模谟模
非 必卑兵笔彼陂并畀方府甫分封
敷 丕披敷芳抚妃孚峰拂偏
奉 婢便弼毗皮平符房扶防附缚苻父冯浮
微 弥眉靡美明绵武亡无文巫望密
9.6 《广韵》韵部读音的拟测

《广韵》分韵很细,要拟定某一韵的读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找到一些条理才好进行。
《广韵》中有很多邻近的韵与今音读得一样,不易分辨。前人把《广韵》的韵部归为十六摄。用摄的名称代表某一韵或相邻的某几韵,以便于称述:“摄”是总摄的意思。例如“东、冬、锺”三韵称为“通摄”,说到“通摄”就知道指的是东冬锺三韵。要构拟韵部的读音就要把一摄中几韵的分别指出来。
下面是元刘鉴《切韵指南》所定的十六摄的名称:


  这十六摄里除“江、假、深”三摄代表一个韵部以外,其余所代表的都是音近的几个韵部。“元”韵在《切韵》和《广韵》里是与“魂、痕”两韵为一组的,《切韵指南》归在山摄里是根据宋元时代的语音来定的,我们应当归入臻摄去拟音。
要拟测这十六摄每一韵部的读音,必须理清下列几个问题:
(1)韵母主要元音的洪细问题
我们知道同一摄内的韵母主要元音有洪细之分。例如山摄寒删山与先仙不同,前者今韵读-ɑn,后者今音读iɛn;效摄豪肴与萧宵不同,前者读-ɑu,后者读-iɛu,流摄侯与尤幽不同,前者读-ou,后者读-iu。由今音的读法做起点,我们可以知道同摄之内有的没有i介音,有的有i介音,在宋代等韵图里没有i介音的都属于一、二等韵,有i介音的都属于三、四等韵。这样说,一二等韵的读音跟三四等韵有洪细之分。
至于哪些韵是一等和二等;哪些韵是三等和四等;那就要看等韵图了。我们可以用表列出(举平兼括上去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等第的区别是就一摄之内来分的,不同的摄都有等第的分别;一摄之内,可以四等都具备,也可以不具备。有些摄,韵的分等情况很相似,在拟测各摄的读音时可以互相比照参考。因此,应用今音和韵图以及其他方面的材料,可以同摄的韵互比,也可以各摄分等的情形相比,这样就容易理出一个头绪出来。
我们先从山摄和效摄来看。上面说过今音寒删与仙先、豪肴与宵萧有洪细之分,按照等韵图的分等是:


这里一二等相对,三四等相对。一等的“寒”韵和“豪”韵,今音读ɑn,ɑu,韵母的元音都是ɑ。“删”韵和“肴”韵北方音分为两类。


交敲肴A类是ɑn,ɑu,B类是iɛn,iɛu;A类没有i介音,而B类有i介音,这个i介音应当是后来牙喉音声母(k k‘ ɣ之类)与韵母元音结合来读时所产生的。高本汉拟“删”“肴”两韵的元音为前元音a,是有道理的。
推而广之,以ɑ一类为主要元音的一二等相对待的韵如“泰、夬”两韵,“唐、庚”两韵,“谈、衔”两韵的元音也一样是ɑ,a的分别。前者是ɑ,后者是a。
说到相对的三四等,“仙、先”两韵今音北方都读iɛn,“宵、萧”两韵,都读iɛu,三四等的区别又是怎样呢?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想到元音的洪细问题:三等的元音可能是ɛ,或æ,四等的元音可能是e,或ɛ。那就是


三等 ɛ 或 æ
四等e或ɛ


总之,三等是一个相对低一点的元音,四等是一个相对高一点的元音。有人认为是ɛ,e的分别,有人就认为是æ,ɛ的分别,高本汉则把三等写为æ,四等写为e,意义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采用第一种拟法,即“仙”“宵”两韵的元音是ɛ,“先、萧”两韵的元音是e。“仙先”两韵音相近,“宵、萧”两韵音相近,在公元5世纪齐梁陈时代,韵文中大都是同押的。推而广之,同是三四等关系的清青两韵、盐添两韵、霁祭两韵的元音也应当是ɛ,e的分别。
应用这样一种比较方法,我们就可以解决了一部分韵母的元音问题。
(2)i介音的问题
上面谈了相对的三四等的元音问题,可是i介音还需要讨论一下。
今音相对的三四等韵在方言里都同样有i介音,不过反切上字并不相同。《广韵》中切三等字的反切上字大都不同于切一二四等的反切上字[6]例如“见、溪、疑、晓”就有两套字。
      A
 见 古工佳各姑
 溪 苦康口枯空
 疑 五研俄
 晓 呼火荒
  B
居举九吉
去丘岂墟
牛宜拟
许虚况
A类是洪音字,没有i介音,B类是细音字,有i介音,A类切一二四等字,B类切三等字。四等字的反切上字是属于没有i介音的一类,那么,四等字的韵母有没有i介音就成为问题了。在公元四、五世纪梵汉译音里,梵文ne,te等音多用“泥”“帝”等字来译,“泥、帝”为齐韵字,属四等。梵文字母e,也同样以四等字对译。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四等字没有i介音。这是有道理的。但在齐梁以后大约已读与三等相似,那是声母与前高元音相拼时增出了i介音的缘故。高本汉把三等i介音写为ǐ,四等的i介音写为i。ǐ是辅音性的i,拼写时也可以写为j。
(3)韵母开口合口的问题
《广韵》中有一韵兼有开合两类的,有一韵仅有合口,而没有开口的。
一韵之内兼有开合两类的,如:
   微 删 元 仙 先 麻 唐 登 泰
 开 衣 奸 言 乾 坚 遐 航 恒 艾 
 合 威 关 元 权 涓 华 黄 弘 外 
这些合口字,今音或有介音u,或有介音y。u,y都是圆唇音,y是由iu变来的。我们推测这些合口字在中古音里都有合口介音u。
至于一韵之内仅有合口而没有开口的,有“灰、谆、文、魂、桓、戈”几韵。这几韵又有与其相对的开口韵,即:
合口—灰  文 魂 谆 桓 戈
开口—咍  欣 痕 真 寒 歌
其中灰、文、魂三韵在《切韵》里就作为独立的合口韵与咍、欣(殷)、痕对立的,而谆、桓、戈三韵,《切韵》并没有从真、寒、歌三韵分出,从《唐韵》以后才分划出来,独立为韵部。这类独立为部的合口性质一定是比较强的。《切韵》既然分立灰、文、魂三韵,韵母里的u很可能是一个主要的音素。《唐韵》又从真、寒、歌三韵中分出谆、桓、戈三韵来,情形应当是一样的。高本汉把独立的合口韵拟作u-,而把开合同韵的合口韵拟作w-。
(4)重韵和重纽的问题
在《广韵》中属于同一摄的韵部有同时具有两个一等韵,或二等韵的,通称为“重韵”。如


根据历史音韵演变的研究,这里A、B两类韵的来源不同,A类是从接近ǝ一类的音变来的,B类是由ɑ一类的音变来的,所以在《切韵》的时代还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构拟的时候,应当参照南北朝时期诗文押韵的情况加以区分。这样,一二等的重韵就可以拟为

 
关于《广韵》中重纽的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出过,重纽读音应当是韵母上有不同,但是究竟怎样的不同,学者还没有一致的意见。简单来说,不外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介音有不同,一种是主要元音有不同。如果说是主要元音不同,又为什么不分为两个韵部呢?这个问题是比较难以处理的。
首先,我们知道这不同的两类字的历史来源是不相同的, 可是从《切韵》直至《广韵》都归属在一韵之内,如果认为元音全然两样,似乎不好那样说。因此有的学者主张韵母的主要元音有长短之分,如“奇”是-je,“祗”是-jě。[7]不过也有的学者以为主要元音舌位略有高低的不同,如i与I,æ与a之类。[8]李方桂先生是采取下面的办法来区分的。[9]


那就是A类韵母只有辅音性的介音j,B类韵母则有j和i(ji),两者的主要元音还是相同的。
(5)韵母的元音与后代轻重唇的关系
前面讲到《广韵》的声母,唇音有两类:
p  p‘  b  m  (帮滂并明)
pfpf‘bv(非敷奉微)
“非、敷”一类音见于东(三等)、钟、微、虞、废、文、元、阳、尤、凡十韵。这类音后代又变为f,w。p⇁pf⇁f几乎都是三等合口字,其主要元音总是圆唇元音或央元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仍读为重唇音,不变为轻唇音。例如:
频 符真切 p‘in↼bjěn 
汾 符分切 fǝn↼bjuǝn
民 弥邻切 min↼mjěn
文 无分切 uǝn↼mjuǝn
免 亡辨切 miɛn↼mjɛn
晚 无远切 uɑn↼mjuɐn
便 婢面切 piɛn↼pjɛn
饭 符万切 fɑn↼bjuɐn
我们根据这样一种情况,在拟定三等合口字的韵母时就有了比较可靠的办法。
以上讲了五个问题。现在参酌近人的著述,拟定各韵部的读音,列为下表。这只能看作是分别韵部读音的一种大致的情况。我们上考古音,下考今音,就可以以此为凭借。
9.7 《广韵》韵部音读表


注:三等介音ǐ可以写为j。

(士琦按:1980年2月周祖谟先生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汉语历史音韵学》课程,本文据当时讲义油印本排印而成,每节后所附练习为原有的。)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