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各级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时,计算收支数额所用的计量单位。一般以货币为预算本位。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曾以大米、小米、高粱米等实物为预算本位。从1951年起改以人民币为预算本位。...[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编制各级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时,计算收支数额所用的计量单位。一般以货币为预算本位。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曾以大米、小米、高粱米等实物为预算本位。从1951年起改以人民币为预算本位。...[继续阅读]
亦称“财政年度”。国家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间,通常以一年为标准。我国及许多国家采用历年制,即当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预算年度。有的国家采用跨年制(或称骑年制),如日本、印度、加拿大等国的预算年度,从当年4月...[继续阅读]
国家预算收支项目的科学分类。收入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科目;支出科目分为类、款、项、目、节五级科目。各级科目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概括,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无论编制预算、决算,办理预算缴款、拨款,进行预...[继续阅读]
国家预算管理的分级,即国家预算管理体系。通常是有一级政权,就有一级预算。与国家政权结构相适应,我国预算级次分为三级:(1)国家预算,由中央级预算和地方总预算组成;(2)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所属市(地、自治州...[继续阅读]
国家规定的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之间在预算资金分配范围和预算管理权限等方面的根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集权和分权问题。正确地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对于保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继续阅读]
为了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在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基础上,给予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特殊照顾的财政管理体制。其具体做法是:民族地区的预备...[继续阅读]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实行这种体制,国家预算收支项目、收支范围、收支标准、收支办法,均由中央统一规定,各级地方组织的一切预算收入逐级上缴中央,各级地方所需支出全部由中央逐级拨款,年终结余全部上缴中央。...[继续阅读]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实行这种体制时,将预算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分成收入三类。地方预算支出,先以地方固定收入和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抵补,不足时再由中央划给调剂分成收入抵补。如果以上...[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