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中国文化 > 列表

多样化的概括:千古相传的中华美德

    考察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史,可以看到:为了维系社会、整饬人心,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要道德或不讲道德的;但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一样,把道德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提升到最崇高的位置,把伦理观念贯彻到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门类之...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一、人伦原理

    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道德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其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其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即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必然注重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伦关系。...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二、人性剖析

    人性善恶的剖析论证,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先秦儒家内部就有人性善恶之争。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规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的萌芽,可以使之...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三、人道原则

    人伦既立,人性既明,东方人道原则和人文精神便从中产生。这一原则和精神集中凝结为四大伦理范畴:仁、义、礼、智。换言之,仁、义、礼、智四德之概括最能彰显人道原则和人文精神。“仁”字古已有之,从二从人,显然是指人际关...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通理”“常道”:仁、义、礼、智的价值定位

    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朱贻庭先生,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主编,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学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他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颇具启发性,他说:在传统伦理中确实有许多古今相通之理…...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一、仁的本质:博爱之心

    血缘的亲亲之爱是最原始的人伦观念,是仁的心理基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亦是仁的第一义。“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仁就是爱亲,就是孝弟...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二、仁的内容:全德之名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说:“《论语》中亦常以仁为人之全德之代名词,……惟仁亦为全德之名,故孔子常以之统摄诸德。”蔡元培在其《中国伦理学史》“孔子”一节中亦称:“仁即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如前所述,孔子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三、“为仁之方”:忠恕与复礼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又强调: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表明他既注重人先天的善良心性,又看重后天的道德修养,对人性持先验情感与实践理性相综合的态度。...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四、仁的意义:人道精神

    孔子所在的时代,诸侯征战兼并,一些氏族贵族抛弃陈规,力行革新,废除公有井田,实行私田租种,发展商业经济,他们迅速富裕,实力壮大,而原有稳定生活的农民被迫离开世代耕种公田的公社,“民散久矣”(《论语·子张》)。同时一些诸侯...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1. 仁之端:恻隐之心

    孔子没有对人性论展开论述,孟子继承孔子的宗旨,全面地对人性进行阐释,为儒家在百家争鸣中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人性论明确人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所特有的仁、义、礼、智四种基本道德的心理基础,是道德的先...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文化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