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②乍见③孺子④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⑤恻隐⑥之心也。”(《孟子·公孙丑上》六)注释①不忍:恻隐,即同情、怜悯。②今人:现在、有人。③乍见:突然看见。④孺子...[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②乍见③孺子④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⑤恻隐⑥之心也。”(《孟子·公孙丑上》六)注释①不忍:恻隐,即同情、怜悯。②今人:现在、有人。③乍见:突然看见。④孺子...[继续阅读]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①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②。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继续阅读]
孟子曰:“焉①有君子而可以货②取乎?”(《孟子·公孙丑下》三)注释①焉:哪里,哪能。②货:动词,用财物贿赂、收买。译文孟子说:“君子是用钱财能够收买的吗?”(能够用钱财收买的,那就不是君子了。)感悟官商勾结,有的官员被商人...[继续阅读]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①者有恒心①,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三)注释①恒产:恒久的产业。②恒心:永久的信念。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的生活规律是,有固定的产业、稳定的收入就有坚定的信念、稳定的思想,否...[继续阅读]
阳虎①曰:“为富②不仁③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三)注释①阳虎:也称阳货,春秋时鲁国国卿季氏的家臣。②为富:靠滥征税而发财致富。③仁:仁政,仁爱之心。朱熹把为富注作“人欲”、把为仁注作“天理”,两者互不...[继续阅读]
夷子①曰:“爱无差等,施由亲始②。”(《孟子·滕文公上》五)注释①夷子:墨家学者。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②亲:父母。译文夷子说:“爱是没有差别和等级的,实施这种爱应该从父母开始。”感悟儒家的仁者爱人,并...[继续阅读]
孟子曰:“父母之心①,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下》三)注释①父母之心:父母无条件爱子女的心。译文孟子说:“做父母的为子女着想、让子女过好日子,这是天下父母都有的心情。”感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天然的情感,也是一...[继续阅读]
孟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①;墨氏兼爱,是无父也②。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九)注释①杨氏:即杨朱,春秋战国时期人,道家主要人物之一;主张为我、贵己、重生、自治,认为人人自治、天下同样会太平。韩非子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