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古典抒情诗鉴赏 > 正文

张继的《枫桥夜泊》
古典抒情诗鉴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早年即有诗名。他关心战乱中民众生活的疾苦,为官有政声。作为诗人,博览有识,风格激爽,不假雕饰,丰姿清迥,有道家的超脱之风。
这是一首抒写秋夜旅愁的著名七言绝句诗。在夜半更深的时候,诗人独自乘船,沿江来到苏州城西的枫桥,将船靠在岸边停泊。这时月亮落去,天色顿时昏暗了许多,也使惊乌啼叫起来,好象满天飞霜竟由此起。江上有渔人的灯火,照见岸上的枫树,火红相映而易见,孤舟羁旅,实难入睡,只听不远处的寒山寺里打起了报告夜半的钟声,使孤舟游子更添愁情。
张继的这首诗是唐诗中最有特色的诗作之一,流誉千古,有口皆碑。究其原因,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诗人充分调动了作为创作审美主体的感觉和思维的敏感性,在有限的诗行中纳入广阔天地间最有审美价值的具体感受对象,造成审美主体的情致与外在环境气氛的充分和谐,而外在氛围的统一性,更增强了审美主体的羁旅愁情的浓重性。
任何艺术创作,它的创作主体都得凭借感觉和思维摄取外在的表现对象,感觉是基础性的条件,谁能在一定的时间、环境中感觉到的东西越多,谁就有可切近对象的丰富性。张继作为诗人的感受性是很强的,在枫桥夜泊的一刻之间,他的多种感觉齐张,眼观上下,耳听近远,身感秋时,心愁客旅,他准确地抓住了这些对象,并把对象化为诗的形象,物化了艺术的审美感受。
诗人在深秋午夜的枫桥泊船时,不仅看到了日落,听到了乌啼,体验到寒霜满天,还看到了渔火映照江枫,感受到客愁难耐,在夜的寂寥、寒冷的包围中,欲眠不得,以致流动的夜也更加深沉了。这些存在都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和思维而得到形象表现的。它们的被反映,在动向上是诗人以羁旅夜泊的愁情,由近及远地摄取物象,物象是诗人情致的外在化。而最后两句则改换了手法,在动向上是人受外界制动,深沉夜氛里的清寥、孤寂,由远而近地向人袭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船夜泊,愁不得眠,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想放眼江天,只求静退愁情了,如果没有外界的新触动,或许可以孤舟入梦。可是夜氛越静,愁心越怕有声响撩拨。偏在这时,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由远而近地来到了客船中。诗中没有写声到船中会使闻者的心情如何,但前边已经准备了心理基础,即“对愁眠”而夜不能眠的旅情,此上又加上了午夜清钟敲客梦,对愁不眠者,只能是愁情不胜载孤舟了! 《枫桥夜泊》就是这样把外在的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与午夜钟声联在一起,造成为艺术的情境,又与身在客船、愁情难解的羁旅之人联在一起,达到了情与境、境与人的完美统一,成为感人至深、精美超拔的诗中奇观。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