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 > 列表 > 正文

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科普短剧一等奖项目展示 |《我想登上那颗星》:让科学家精神润泽心田
2024-12-17

在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总决赛中,科普短剧项目通过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科学精神和中国科学家精神,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荣获一等奖的10个参赛作品,聆听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参赛感悟吧!

《我想登上那颗星》

中国科学技术馆获奖项目

科普短剧《我想登上那颗星》最初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南仁东和他收养的流浪狗的真实故事。当一遍遍回味这个故事时,我们被南老的温情与大爱深深触动,迫不及待想把这个故事呈现在舞台上与观众们分享。

让科学家形象深入人心

在深入挖掘南仁东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他的人物形象愈发立体,他喜爱音乐,会拉小提琴,喜欢写诗,还是一位绘画高手,他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就连设计建造的“FAST”也不仅仅是一件大国重器,更是一件艺术品。他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这样一个亲切、生动而丰富的科学家形象,正是我们要展现给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之所以伟大,一方面来自于那些耀眼的科学成就,更多的是他们站在一个个决定国家和自身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所做出的选择。

让科学家精神“润物细无声”

如何创作出具有科技馆特点,并充分发挥科普剧的价值引领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部合格的科普剧作品,就是要让观众想看,爱看,看完后有思考,回味无穷,还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我想登上那颗星》选择了一个新的呈现角度,即在科学家真实故事中提取细节,再建构一个全新的剧情,而并非由演员扮演科学家去再现人物生平的形式。剧本创作大胆融入科幻元素,在舞美设计和演员表演上采用青少年喜爱的儿童剧风格,句句不提科学家,但又句句不离科学家,用小切口和真情实感,把科学家精神“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观众的心坎上。

科普剧是以戏剧涵养家国情怀、推进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创作更多展现科学家精神的戏剧作品,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表演者:李一、王琪、景仕通、祖显弟、王迪鑫

主创团队:张然、李一、刘博骁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