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2019-03

本章言论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因此有人称本章为孔子的“一生学历”或“一生年谱”。孔子从少年到老年,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和蜕变,学识越来越渊博,思想越来越深沉,道德修养也日臻完善,由凡入圣。
在孔子人生经历中,“五十而知天命”是最重要的一次思想顿悟和道德升华,他把“知天命”作为人生修养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皇疏》:“人年未五十,则犹有横企无厓,及至五十始衰,则自审己分之可否也。”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评述本章言论时也说:“试看入手一个学,得手一个知,中间特点出天命二字,直是血脉准绳一齐俱到。曰志曰立曰不惑,修境也。曰知天命,悟境也。曰耳顺曰从心,证境也。”
所谓“天命”,就是世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常人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是难以穷究其理的。孔子在五十岁之前,以修学立德为主,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五十岁前后,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大起大落,促使他开始对“天命”等形而上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有所感悟。孔子朦胧地意识到,人事与天命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在两者关系之中,人为努力并不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命”或“天命”才是真正主宰人生的神秘力量,因此人们只有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尽人事而待天命,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顺天而成,这就是所谓的“知天命”。一个人如果能够达到“知天命”的境界,在认知方面就可谓知者,在道德修养方面就可谓君子。至于“命”或“天命”的具体内涵,孔子并没有做出明确阐述,因为他对于那些无法举证的事情向来出言谨慎,讳莫如深。
“知天命”是孔子关于“命”或“天命”观念的认知基础,也是人生修养的重要阶段。凡庸之人只能下达人事,只有像孔子这样的圣人才能上达天命,因循天理。


更多同类【《论语》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