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本章中的“文章”和“天道”是一组对举概念,“文章”是指上古时期遗存的典章制度和历史文献,比如孔子盛赞帝尧“焕乎其有文章”②,这些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而“天道”则是指上古时期流行的天道观或天命观,其中包含一些...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其如予何?’”" target="_blank">《论语·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

    桓魋是春秋末年宋国公族大夫,宋景公时期任司马之职,主掌军政事务,位高权重,为人强悍。《史记·孔子世家》中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本章言论与《述而篇》的“天生德于予”形成呼应,反映了孔子对“天”的一种崇拜意识和敬畏心理,这种意识虽然是非理性的,但是却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屡遭危难,困厄窘迫,最终都是在“天”的激励下战胜...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本章言论应在孔子居卫期间,王孙贾是卫国大夫,主掌卫国军旅事务,与孔子过从甚密。孔子在卫国久居不仕,于是王孙贾便对他提出中肯建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两句话是当时流行的俗语,“媚”是取媚、求媚的意思;“奥”是...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 天丧予! 天丧予!”

    弟子颜渊夭亡,对孔子打击很大,因为这意味着儒学很有可能后继无人,他毕生心血也将付之东流,所以他悲恸不已,连声呼号:“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丧”同亡,意思就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啊! 相同情况在《雍...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一再声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②其实,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漂亮话。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年,游说大小诸侯七十有余,然而却没有人对他所鼓吹的“吾其为东周”的政治主张感...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思维缜密,出言谨慎,平时基本不与弟子讨论有关“天”或“天道”问题,唯有子贡是一个例外。在孔门弟子中,若论学习刻苦勤奋,首推颜渊;若论才情悟性,则当属子贡,所以《论语》中记载孔子与弟子直接讨论“天”或“天道”问题...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 魏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魏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本章是孔子赞颂上古帝王唐尧的言论。尧舜禹三代圣王的为政风格和历史功绩各有不同:帝尧的主要功绩在于“焕乎其有文章”,“焕乎”为光明貌,“文章”主要指古代典章制度,旧注多将此解释为帝尧所创立的禅让制度,《皇疏》:“...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地”是一个与“天”密切相关的概念,因此在各类古代典籍中,“天”与“地”经常连用并举,如“天地成而聚于高”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②、“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③。从上...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

矩。’”" target="_blank">《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本章言论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因此有人称本章为孔子的“一生学历”或“一生年谱”。孔子从少年到老年,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和蜕变,学识越来越渊博,思想越来越深沉,道德修养也日臻完善...查看详细>>

标签:《论语》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