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曹禺 > 正文

《于无声处》座谈会
2000-05

1978年11月,宗福先的《于无声处》 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在北京演出后,似一声惊雷轰动了全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回响,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赏。该剧在首都正式公演前后,首都戏剧界为之举行了两次座谈会。(一) 1978年11月10日,由 《人民戏剧》编辑部召开,全国总工会、文化部的领导同志,戏剧界人士以及曾经参加天安门革命事件的部分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曹禺主持。曹禺在会上首先作了发言,热情肯定了作者宗福先。他说: “戏的演出还没有看到,剧本读了两个晚上。真是个了不起的好戏。作者宗福先同志今年才31岁,是工人业余作者,我们专业戏剧工作者确实应该向人家好好学习。首先他思想里根本没有什么 ‘禁区’,也没有什么 ‘余悸’,政治上非常敏锐、大胆。再一点,我感到作者非常热爱我们的周总理,什么力量也抑制不住他的这种热爱之情。第三,作者非常痛恨 ‘四人帮’,鞭笞得十分有力。第四,这个戏在艺术上是很好的。单说最后一幕的那个闭幕,平地一声惊雷,结束得真叫好!既点了题,又余味无穷。” (二) 1978年11月21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在北京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由曹禺主持。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有刘复之、宋侃夫、王崇伦、李伯钊、张庚、陈荒煤、周桓、丁一三、侯玉良、李舟生、刘万勇、刘迪、宗福先、张伟强等同志。到会同志一致肯定了 《于无声处》是一出好戏,是一部以天安门事件为背景真实地反映广大革命群众与“四人帮”进行殊死斗争的优秀作品。《人民戏剧》 1978年第12期以 《惊雷的回响——本刊编辑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先后召开话剧<于无声处>座谈会》为题作了报道。



更多同类【曹禺】......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