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浒》神话人物
2006-06

《水浒传》中涉及到诸多神话人物,有的神话人物还起了不小的作用,如九天玄女,邵俊等。宋江和宋江所率兵马每每遇险,都得到九天玄女或邵俊的帮助,最终化险为夷,表达了作者好人自有神助的理想追求。
玉帝 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和饿鬼)的一切祸福。


文曲武曲即文曲星、武曲星,北斗第四星是文曲星,第六星是武曲星,皆民间信仰中掌握 功名的神。
寿星 即老人星。旧时以此星象征长寿,故名。并塑造为神。秦朝时开始立祠奉祀,将其看作掌管国运寿命长短的神。后来,民间逐渐将其视为主宰人间寿夭的神。其形象为一白须,持杖,额部隆起之老者。
太白金星 我国古代称金星为“太白”,太白金星即指金星。金星又叫“启明星”、“长庚星”(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星”,黄昏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被人格化而纳入神话,言其为玉帝驾前官员。
险道神 一作“显道神”,即开路神。出殡时在前面开路。传说险道神身长丈余,头阔、发赤、面蓝、须长,十分凶猛。
金甲山神 金甲,汉潞城(今山西省潞城县附近)人。世传他聪慧异常,因不满当时世道,佯作狂人。一日,遇异人授太阴炼形术,自此,他身着单衣,卧于雪中,能预知祸福寿夭。死后百余日,忽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其坟墓裂开,视其棺中,只剩衣物。
阎王 即阎罗(梵文“阎魔罗阇”的简译),亦称阎罗王。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之王,佛教称其为阴间地狱之主,即主管地狱的神。
司命 星官名,属虚宿。共两星,一曰大司命,一曰少司命。大司命掌寿夭,少司命主灾祥。皆为掌管生命、命运之神。
判官 迷信者认为人死后便成鬼,都到阴间去报到。这样,阴间就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鬼国。鬼国的主宰是阎王,阎王手下有很多助手,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判官。判官中又有分工,最主要的有四位:掌刑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掌生死簿判官。民间有把钟馗看作判官的,那是一位正气凛然、伸张正义,铲除奸邪的判官形象。判官的典型形象是:一脸络腮胡须,圆瞪双眼,头戴软翅纱帽,身穿内红圆领短袍,腰束一条犀角大带,脚踏一双歪头皂靴,左手拿着善恶簿,右手把持生死笔。
九天玄女 道教神名,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圣母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黄帝,并为制夔牛鼓八十面,逐破蚩尤。
《水浒传》中,她知道宋江是天上星宿,被官差追捕,逃入她的神庙时,她便吓跑官差,命人取出三卷天书赠予宋江。宋江得她所赐天书,受益匪浅。后又授宋江破太乙混天象阵之妙法,使宋江大败辽兵。
老龙君 指龙王,传说中的水神,在水中统帅水族,并掌管兴云布雨,职司水旱丰歉,故旧时百姓一遇水旱灾害,就去祈求龙王。
灶神 亦称灶君、灶王爷。旧时民间供奉在锅灶附近的神。迷信认为他可以主宰全家的寿夭祸福,保佑家庭的安宁健康。
观音 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梵文“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的意译。本译作“观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讳,略称“观音”。佛经称其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有难者只须一心向佛、诵经,她即能循音去救,故称观世音。佛经说此菩萨为广化众生,示现种种形象,名为“普门示现”。《法华经·普门品》说有三十三身;《楞严经》说有三十二应(即应化身)。其千眼千手观音形象,系于两眼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各一眼,配以三界二十五因果报应,而成千眼千手,以示法力无边。本为男性,多现女身,以显其慈悲。
碧 霞元君道教神名。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蒿庵闲话》:“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另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西晋张华《博物志》,也有东海泰山神女事。可知其渊源已久。


哪吒 《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西游记》说他是玉帝部下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形似少年而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封神演义》则写他出生不久,就打死龙王太子敖丙。四海龙王奏准玉帝,来拿他父母。他为了表示自己所作所为与父母无涉,毅然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双亲而死。死后,其魂魄借莲花为躯体得以复活。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屡立战功。按,佛教经籍载有护法神那吒,梵文全名那罗鸠婆,一译那吒矩韈罗、那吒俱伐罗,又称那吒太子或那拏天。相传为毗沙门天王第三子。《佛所行赞·第一生品》:“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尔时那吒太子……白佛言: ‘我护持佛法。’”哪吒这一人物当即由此演化而成。其拆肉还母,折骨还父事,亦见于佛教经籍《五灯会 元》。


文殊 梵文“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音译的略称,意译“妙吉祥”、“妙德”等。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以“智 慧”知名。他和普贤并称,作为释迦的胁侍,侍左方。塑像多骑狮子。
彭祖 传说故事人物,姓籛名铿。上古帝王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殷王以为大夫,托病不问政事。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 ”王逸注及洪兴祖补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为尧所赞美,封之于彭城,故后世称之为彭祖。
五显神 系宋代江西德兴、婺源一带民间信仰的财神。财神为兄弟五人,宋代皆被封为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五显神”。传说唐时王喻婺源城西北的一座庄园中,五位神人自天而降,说受命于天,福佑此方百姓。王喻遂与百姓共为立庙。此后,神人经常显现,保佑此处黎民百姓福安。其庙号初名五通,宣和年间封两字侯,理宗时封五显王(兄弟五个依次为: 显聪昭应灵格广济王,显明昭烈灵护广佑王,显正昭顺灵卫广惠王,显直昭佑灵贶广泽王,显德昭利灵助广成王)。自此,庙中香客盈门,络绎不绝。
五道将军 传说是东岳大帝手下之属神。东岳大帝系冥司之主,五道将军则是其得力助手。权力相当大,主司世人生死、荣禄之职。传他颇富同情心,能成全帮助弱者,开释无辜,是个颇有正义感的冥神。
苍颉 亦作仓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他 受鸟兽足迹之启发,参照龟纹,创造了汉字。被后世胥吏奉为胥吏神。世称造字之祖。


苍颉


罗汉 梵语音译“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指修行成功者的最高称号。小乘佛教认为修行是为了解脱生死轮回,在这方面可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叫做一个“果位”。前三个果位分别叫做初果(预流果)、二果(一来果)、三果(不还果),均不能跳出六道轮回。第四果是阿罗果,达到这一果位则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而遭受生死轮回之苦。获此果位的人,则称为阿罗汉,简称罗汉。佛教寺院常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的塑像。
麻姑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手若鸟爪,蔡经见后曾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后代文人常用作典故。如唐杜牧《读韩杜集》诗: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献予王母,为王母祝寿。故旧时为人祝寿,多作“麻姑献寿”图作为贺礼。
地藏 梵文“乞叉底蘖婆”的意译。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经说,他是释迦灭后弥勒出现之间,现身六道,救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认为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故名。
魁星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奎星”的俗称。“奎星”本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称为“奎宿”。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最初在汉朝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奎星阁以崇祀之。顾炎武《日知录·魁》: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 一脚向后翘 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


菩萨 梵文“菩提萨埵”的音译之略。意译“觉有情”。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 (众生)”之人。或译为“大士”,即“发大心的人”。原为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用作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在大乘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其主要职责是帮助佛,运用佛教的宗旨和教义,解救在苦海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将他们“度”到极乐世界中去,了却人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
菩萨被汉化以后,中国的信徒们根据佛经和中国史籍,从中选出最著名的四大菩萨,并明确分工: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观音表“大悲”,地藏表“大愿”。
天王 佛教护法天神,俗称“金刚”。
门神 我国民间极受景仰,流传最广的神之一。人们将其画像贴于门上,谓能守卫家门,镇邪除妖,保护全家一年平安。通行的有两种:(1)“神荼郁垒”:传说远古黄帝既管理人间,又统治鬼国,对于那些祸害人间的群鬼,黄帝派了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去进行镇压。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和不凡本领,便确定了其门神的地位。因须有镇伏众鬼的巨大威慑力,故其画像丑怪凶恶。(2)秦叔宝(秦琼)和尉迟敬德(尉迟恭):这是唐代两员勇猛的武将。相传唐太宗生病,闻门外有鬼魅呼号,以告群臣,秦叔宝请与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事,乃令画工画两人形象,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袭为门神以镇邪。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与愿望,又逐渐出现了诸如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等等。
宋无忌 亦作宋毋忌。战国时燕国的方士。道家附会说他是火仙。《老子戒经》云:“月中仙人宋无忌。”《白泽图》载:“火之精曰宋无忌。盖其人火仙也。”
天齐仁圣帝 即东岳大帝,道教所奉的泰山神。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云笈七签·五岳真形图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 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 “天齐王”。宋真宗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 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旧时各地多有东岳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青龙白虎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青龙、白虎、朱雀(朱鸟)、玄武合称四方四神。《礼记·曲礼上》: “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即军队在行军时,在旌旗上画上这四兽,用来标明前后左右之军阵,并可鼓舞士气,战无不胜。《礼记·曲礼上》:“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四物。”道教则将此四兽作为护卫神。一些道观的山门内,常可见到一左一右两位威武的神将塑像,左边是青龙神,右边是白虎神。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道观山门。
水火二将 关于水火二将的由来有几种传说。(1)原是水火二魔王。《玄天上帝启圣录》、《神仙通鉴》云: 商纣王勾结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作乱扰民,玉帝命玄帝 (真武帝) 助周武王除魔伐纣。真武率甲丁神将,仗降魔剑,大战六魔王。其中旱、蝗、瘟、妖四魔王不敌而逃,而水、火二魔王则自恃坎离二气 (八卦中“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分别变成了苍龟和巨蛇。真武施威,摄二魔于足下。龟蛇归顺,被玉帝封为水火二神将。(2)在《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龟原是真武面前的花脚乌龟,后受封为皎陵圣水大元帅;蛇原是真武面前的赤练花蛇,后受封为丹陵圣火大元帅。(3)说真武当年为净乐王太子时在武当山修炼,渐入仙道,只是未去五脏之脏。妙乐天尊把两个瞌睡虫打在真武身上,真武睡而不省。天尊便令一神将把真武肚肠取出,放到岩下。真武遂得以成仙,而其肚肠也因受了灵气,年深日久,肚成龟怪,肠成蛇怪,在武当山为非作歹。真武将其降服,押到玉帝面前。玉帝大悦,遂封龟蛇为水火二将。所以水火二将,即龟蛇二将。
太岁 传说中的凶神。相传太岁即殷元帅殷郊。原是纣王的儿子。因其母姜皇后生下他时,他被裹在一个大肉球里,被视为怪胎,纣王在宠妃妲己的怂恿下,命人将其扔到小巷子里,可连牛马见之都躲闪而过;纣王又命人弃之荒郊,却有乌鸦为之蔽日,白鹿为之哺乳。金鼎化身申真人从此经过,见状,断定是一仙胎。以剑剖之,原来里面是一婴儿。真人将其抱回水帘洞,让贺仙姑哺乳喂养。因其被弃荒郊,遂起名殷郊。长至七岁时,乳母告之其出身原委,殷郊当即去见申真人,表示坚决要报被弃之仇,申真人担心其年幼力薄,可他坚持要去。他尊申真人之命作好了一切准备,申真人便命他辅佐周武王伐纣。他一马当先,首先擒杀了别人都不忍下手的妖雉妲己。玉帝闻听殷郊有如此斩妖之勇,遂敕封其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后世传说太岁是凶神,他所在的方位与天上的岁星相应,凡掘地动工、大兴土木,都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必遭祸殃。因而有不得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
鬼谷 相传战国时楚人,姓名传说不一。隐于鬼谷,因以自号。世称鬼谷子或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史记》载苏秦、张仪“俱事鬼谷先生学术”,他具授机要。传他在世间活了数百岁,后不知去向。
月老 神话传说中主管婚姻之神。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载: 唐韦固,少孤,旅次宋城,遇异人,倚囊坐,向月检书。固问,答曰: “天下之婚牍耳。”“固问囊中何物,曰: ‘赤绳子,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此即 “千里姻缘一线牵” 的出处) 后因称主管男女婚姻之神为 “月下老人”,简作“月老”。
玉兔 神话传说谓月中有兔,色白若玉,故称玉兔。玉兔也因此成为月的代称。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贾岛《赠智朗禅师》诗: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词: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
酒神 传说中夏启的孙子杜康 (亦称少康)是酿酒的发明者,人们尊称他为酒神。他的名字也用以指酒。曹操《短歌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还有一位比杜康早得多的造酒者,名仪狄,传说他是夏禹时的造酒者。《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按《名义考》谓“帝女”之“帝”即禹。事实上,酒的产生,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而是集体的产物。杜康、仪狄只不过是历史上的酿酒高手罢了。
巨灵 巨神。古代神话中指分开华山,使黄河水畅流无阻的河神(见《水经注·河水》)。《晋书·左贵嫔传》: “峨峨华岳,峻极泰清,巨灵导流,河渎是经。”赵彦昭《登骊山》诗: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巨灵因造山川出江河之功迹,被世人尊为河神敬奉。
夜叉 梵文音译。一译“药叉”或“夜乞叉”。意译为“能啖鬼”或“捷疾鬼”等。佛经说它是一种吃人的恶鬼,但也被列为守护佛教的天龙八部之一。
天蓬元帅 即猪八戒。名猪刚鬣,法名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罪被谪,误投猪胎而生。后随唐僧西天取经。其人身粗力大,有时很能干。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谗言,好用小手段沾便宜,人妖不辨,爱耍小聪明,却常常弄巧成拙。这些特点,错综地结合在他身上,成为一个喜剧性人物形象。
吕洞宾(798~? ) 俗传八仙之一。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他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小说、戏曲中写他故事的很多。元代 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右帝君”。俗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


邵俊 龙神。本是唐代一介书生,因屡试科举不第,一气之下跳水身亡。上帝见他忠直,便封其为龙神。受封后尽心护佑百姓,百姓向他祈风求雨,无不如愿以偿。宋江奉命率宋军征方腊,攻打睦州时,方腊手下将领郑彪施展法术,致宋军被困,宋江亦险些被俘。龙神见状,遂破郑彪法术,宋军得救。后宋军与方腊军又战,龙神又助宋军破了郑彪与包道乙法术,使宋军杀死了郑彪、包道乙,大获全胜。宋江这才发现了他的神庙,晓得了他的身份,遂加以祭祀。班师回朝后,宋江向徽宗奏明此事,徽宗遂颁旨为之重修神庙。
泗州大圣 亦称泗州文佛,相传为观音化身。本系西域僧人,唐高宗时游方到长安、洛阳,后又到吴楚,与其他僧人杂居在一起。问其何姓、何国人?答曰: “何姓,何国人。”他居住在泗州贺跋氏家时,对其家人说,这房子原是佛宇。贺跋氏家人疑之,他说房屋地下有古碑金像为证。掘地,果得古碑,上书“香积寺”,又得善光王佛金像。唐景龙二年,中宗将其迎入长安主持荐福寺。是年三月三日,在荐福寺圆寂。乾符年间,谥为证圣大师。
地祇 亦称“地亓”。古代称土地社稷的神。《后汉书·祭祀志中》: “〔建武〕 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别祀地祇。”
神荼、郁垒 古时门神。据传他们是兄弟俩。皆善驱妖捉鬼。他们分别把守在度索山的西南门和东北门。把守西南门的神荼见了入山偷桃的邪妖,便仗手中木剑砍下来者脑袋,扔进海里喂龙;把守东北门的郁垒,若见到馋鬼上山偷吃桃子,便用绳索将其捆绑起来,丢进山沟喂虎。故被世人奉为门神。
干将莫邪 相传干将、莫邪为夫妇二人,干将善铸剑。楚王命干将铸造宝剑,三年铸成雌雄二剑,雄名干将,雌名莫邪。干将自知楚王必将怒其造剑迟缓而杀他,故藏雌剑不献,留给其子,希望为其报仇。后其子赤鼻终于向暴君报了仇。事见《搜神记》、《列异传》。一说干将莫邪实系一人,是姓干将名莫邪,又说莫邪系男性,为吴大夫,曾作宝剑,即以其名名之。各说不一。
赵公明 亦称“赵公元帅”。道教所奉的财神。相传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故又称“赵玄坛”。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搜神大全》谓“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可谓深入人心,倍受欢迎。



更多同类【水浒博览】......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