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 物 > 草婴传 > 列表

SOHO一族

    SOHO,是SmallOfficeHomeOffice的头一个字母的拼写,中文意思是“小型家庭办公室”。SOHO,是人对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种自由的、弹性的,而且是新型的工作方式。但按这种观念来看,早在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草婴就...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娜斯佳”之潮

    若今天再追问“娜斯佳”为何许人,新一代读者大多会茫然四顾。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娜斯佳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1950年2月,中国和前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的大国成为了最亲密的伙伴,苏联文学艺术以...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多余人与《当代英雄》

    “多余人”是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来的,指的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出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有高尚理想,不满现实;但同时,他们缺乏行动力,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肖洛霍夫是何许人?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前苏联杰出的作家,也是第一个获得东西方普遍认可的苏联作家。他于194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杰出作品,其中包括《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从《被开垦的处女地》到《新垦地》

    1932年,《新垦地》第一部在《新世界》杂志第1—9期发表。1942年,肖洛霍夫在维约申斯克的住房遭到德国的炮弹轰炸,《新垦地》第二部手稿连同其他重要文稿一起化为灰烬。于是1954年开始,肖洛霍夫重新开始写第二部,苏联《真理报》...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一个人的遭遇》与解冻文学

    1946年春季的一天,肖洛霍夫外出打猎。在草原上一条小河边,他遇见了一个汽车司机和他的养子。在等待渡河的时候,肖洛霍夫和这对父子闲谈起来。这个司机对肖洛霍夫讲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肖洛霍夫听后非常激动,表示要根据他的...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静静的顿河》,永远的遗憾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正是这部小说,使他荣获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苏联作家第一次获此殊荣。小说描写的时间段为1912至1922年十年,这十年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国内战...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初见端倪

    1949年后,文学翻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翻译出版的组织性,改变了20世纪上半期由译者和出版社来决定翻译对象的现象。政治意识形态是文学翻译选择作品的首要标准,这成了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文学翻译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新中...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渐趋沉寂

    1964年,草婴翻译的托尔斯泰的第一部译作《高加索故事》出版了。这一年,他41岁,正雄心勃勃地计划翻译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但很快,“文化大革命”来了。经过50年代对苏俄文学充分、全面翻译介绍后,随着中苏关系的趋冷,苏俄文学...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

生死一线

    江青把肖洛霍夫定性为“苏联修正主义文艺鼻祖”,《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都成了“修正主义的大毒草”。草婴因为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被批为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代言人”、“吹鼓手”等。他们这样说草婴:“不然,怎么...查看详细>>

标签:草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