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草婴传 > 正文

多余人与《当代英雄》
草婴传

“多余人”是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来的,指的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出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有高尚理想,不满现实;但同时,他们缺乏行动力,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浪费自己的才华。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以及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
毕巧林是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当代英雄》的主人公。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又译作莱尔孟多夫、莱门忒甫、莱芒托夫、莱尔蒙托夫等),俄国诗人。出身贵族,不到3岁时母亲去世,由外祖母抚养成人。1828年进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中途转至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服役。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此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也因此触怒当权者,被流放高加索。同年发表《波罗金诺》,歌颂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气概。1838年4月从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原部队。不久,发表民歌体长诗《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咏怀》。前者赞扬不畏强暴的精神,后者则谴责贵族青年对生活的冷漠态度。1839年发表长诗《童僧》。1840年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问世。同年,因与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决斗而被捕,再度流放高加索。1941年完成著名长诗《恶魔》。这一年,他因病到五峰城的玛苏克山疗养,同退伍军官马尔廷诺夫发生冲突,于是进行决斗,莱蒙托夫中弹身亡,终年27岁。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但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莱蒙托夫的艺术天分究竟有多高。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当代英雄》就有中译本了,那是1930年杨晦根据英译本转译的。第一次从俄文直接翻译的译本出现在1943年。那一年的6月,重庆星球出版社出版了小畏从俄文直接翻译的《当代英雄》上部,并加上了“塞外劫色记”的副标题,著者名也第一次译为“莱蒙托夫”。同年11月,重庆星球出版社出版同由小畏翻译的上部,副题为“毕巧林日记”。这也是主人公第一次采用“毕巧林”这个通译名。次年6年,上下部合二而一出版。在上世纪40年代,莱蒙托夫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了中译本。
在草婴的第一次翻译高峰期,《当代英雄》也是其中的一部重要译作。《当代英雄》由五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小说从作者的旅行偶遇开始。那次偶遇,作者认识了生性木讷而善良的老上尉马克西姆梅奇,并从他的口中听到了一段关于毕巧林的故事。
马克西姆在卡夫卡斯要塞驻扎时认识了一位名叫毕巧林的青年军官。他刚25岁,体形纤弱,肤色苍白。当他受邀到卡夫卡斯的一位望族家去拜访时,认识了望族之女、美丽的贝拉。他对贝拉心生爱慕,于是设计掳走了贝拉。很快,贝拉也爱上了他。但仅仅四个月,毕巧林的热情就消退了,贝拉日渐憔悴。一天,在毕巧林出去打猎时,一直倾心于贝拉的盗贼劫走了贝拉。在毕巧林追赶的途中,盗贼在贝拉的后背刺了一刀后扔下贝拉逃走了。身受重伤的贝拉带着对毕巧林热烈的爱和深深的幽怨离开了人世。贝拉死后,毕巧林突然令人毛骨悚然地大笑起来。这是第一个故事《贝拉》。
第二个故事是《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作者与马克西姆的二度相逢,碰巧遇要去波斯的毕巧林。马克西姆想与毕巧林恢复旧日友谊,但是毕巧林只是冷淡敷衍,并随即启程。马克西姆极为愤怒,将毕巧林早先存放于他那里在《毕巧林手记》给了对毕巧林感兴趣的作者。后来,作者听说毕巧林在从波斯归来的途中去世了,于是决定将《毕巧林手记》中的三个故事公开,这就是小说中后面的三个故事:《塔曼》《公爵小姐梅莉》和《宿命论者》。
《塔曼》讲的是,在港都塔曼毕巧林住的旅馆里,毕巧林遇到了一位老太婆和她美丽的女儿以及一个瞎眼的小孩。偶然的时间里,毕巧林发现他们是走私集团的一分子,于是就跟踪小瞎子,一窥究竟。结果,他差点被那个女孩骗到大海里淹死。
在皮亚季戈尔斯克,毕巧林认识了美丽的公爵小姐梅莉。梅莉身边环绕着一群男人,包括毕巧林的朋友格鲁斯尼茨基。毕巧林为了戏弄格鲁斯尼茨基,假意追求梅莉。单纯的梅莉当然不是久经情场的毕巧林的对手,她很快就坠入了情网。愤怒的格鲁斯尼茨基约毕巧林决斗,结果,格鲁斯尼茨基在决斗中死亡。毕巧林抛弃了梅丽公爵小姐,旧情人薇拉也悄悄离他而去。最后,他一人黯然独自离开。这就是《公爵小姐梅莉》的故事。
在《宿命论者》中,毕巧林与一位嗜赌的中尉做了一个有关宿命的赌注。毕巧林预言中尉在当天会死去,于是中尉掏出手枪对准自己的扣下了扳机,是空弹,中尉赢得了赌注。但在归途中,中尉被一个醉汉刺死。
对于毕巧林这个人物,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是一个貌似高尚实则卑鄙的利己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这一个意志坚强、性情勇敢的人,还有人说他是一个精力旺盛,但终日无所事事,以追逐女人、折磨情人为乐的花花公子……正如草婴所说,毕巧林是一个多余人,他患的是时代病。
1925年12月4日,十二月党人血染彼得堡参议院广场,许多进步的贵族遭受迫害,或被流放,或被监禁,甚至被送上了断头台。莱蒙托夫生活的正是这种令人窒息的国度。《当代英雄》中的“当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正如作者在序言里说的那样:“‘当代英雄’确实是肖像,但不是某一个人的肖像。这个肖像是由我们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毕巧林找不到生活的目的。他不断地问自己:“我活着为什么?我生下来有什么目的?……目的一定是有的,我一定负有崇高的使命,因为我感觉到我的灵魂里充满无限力量。可是我猜不透这使命是什么。”于是他四处寻找刺激,无事生非。他坦白说:“我迷恋于空虚而无聊的情欲;饱经情欲的磨炼,我变得像铁一样又硬又冷,可是我永远丧失了高尚志向的火焰,丧失了这种人生最美的花朵。”
在他的身上,高尚与卑劣共舞,善与恶共眠。“我这人,就像那在双桅横帆的海盗船上出生并且在那儿成长的水手;他的心灵已经习惯于风暴,习惯于搏斗,而一旦他被抛到岸上,那么,不论绿荫匝匝的树林怎样引诱他,不论和煦温存的阳光怎样沐浴他,他都会觉得寂寞,感到苦闷。”对这个人物,如果我们简单地用“谴责”或者“辩护”来评判他,都是对作家和作品的误解与歪曲。而这也正是作品的最大魅力。
作品出色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方式同样让人赞叹不已。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这样概括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故事的文体,有时像电光闪闪,有时像宝剑挥舞,有时像珍珠撒在天鹅绒上!”“深刻的现实感,面向真实的忠实的本能,朴素,人物性格的艺术性描绘,丰富的内容,叙述的令人倾倒的魅力,诗意的语言,对于人类心灵和现代社会的深刻理解,雄浑而又豪放的画笔,灵魂的力量和威力,华美的幻想,永无穷竭的充足的美学生活,独特性和独创性——这些便是这部中以代表崭新的艺术世界的作品的特点。”
俄国文学家果戈理这样评价《当代英雄》:“在我们这里还没有人写过如此真实、优美和芬芳的散文作品。这里可以看出对生活实际的深刻理解,将会出现一位俄罗斯生活的伟大描写者……”契诃夫则赞叹道:“我无法理解,他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唉,要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来,那么死也瞑目了!”


草婴在家中书房


草婴完成《当代英雄》的翻译工作是在196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译稿在抄家中被抄走,直到1977年才归还。1978年,《当代英雄》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草婴戏称之为“劫后余生”。由于“文化大革命”,草婴的翻译工作也在高峰期归于沉寂,乃至完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