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诗歌 > 列表

立意

    诗人写作时确定主题思想,称为“立意”。“意”,即诗的思想内容,在一篇作品中起支配作用。“文以意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古人主张“意在笔先”,在执笔前反复提炼主题;“以意役法”,诗的形式要服从内容。...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炼意

    对诗作主题的提炼。“善作文者,能于将作时删意”(魏��:《日录论文》)。“删意”即“炼意”。意要求深,求新;深而不涩,新而妥,奇而确。...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意象

    英文是image,又译作“影象”、“形象”、“幻象”。即想象中的具体形象,它经过诗人幻想加工创造而成,从生活真实到达艺术真实的形象。诗人艾青认为:“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诗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象征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事物、事理。如我国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见诗集《双桅树》)中的“橡树”,是诗人爱情的象征。全篇用象征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感:“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通感

    修辞手法的一种。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以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韩愈诗《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想象

    诗人创造形象的能力。由此及彼,浮想联翩,扩大艺术的容量和加强艺术的形象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神思方远,产生艺术的创造力。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诗人要不断深入观察和思考各种事物,积累广泛...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比兴

    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宋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螽斯》注)“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关雎》注)比兴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含蓄

    意在言外,余意无穷,称为“含蓄”。刘勰认为;“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文心雕龙·隐秀》)。古代诗人甚至提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姜夔:《白石诗说》)。“内外含蓄,方入诗格”(梅尧臣:《续金针诗话》...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渲染

    原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现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描写的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形容、描绘和烘托,创造某种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对琵琶声的描写,就通过“如急雨”、“如私语”、“落玉盘”等情景...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比喻

    修辞格的一种。又称譬喻。借用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事理。《礼记·乐记》:“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比喻使诗意形象,深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我是长在长城脚下的一棵树……”(李瑛:《我骄...查看详细>>

标签:诗歌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