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力新论》
1985-12

是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唯理论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主要哲学著作,1704年出版。全书共分四卷五十八章,中心内容是反驳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作者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思想。在近代欧洲哲学史上,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于1690年出版的《人类理解力论》,对十七世纪在西欧地区广为流行的“天赋观念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批判。莱布尼茨不满于这一批判,认为自己原来相信的“天赋观念论”才是真理。他写作《人类理解力新论》,目的就在于对洛克进行反击,维护“天赋观念论”。
莱布尼茨在这部著作的序言中明确提出了他与洛克在认识论问题上存在的“差别”和分歧。他说: “我们的差别是关于一些相当重要的问题的。问题就在于要知道: 心灵本身是否象亚里士多德和《理解力论》作者所说的那样,是完完全全空白的,好象一块还没有写上一个字的板 (白板) ; 是否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东西,都是仅仅从感觉和经验而来,还是心灵原来就包含着一些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只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他宣称: “我和柏拉图一样持后面一种主张。”莱布尼茨反驳洛克的“白板说”的第一个论据是根据他的单子论思想,认为灵魂作为一种精神实体,它的本性就是“知觉”。只要灵魂存在,它就总是被知觉伴随着的。他说,千千万万的征象,都使我们断定任何时候在我们心中都有无数的知觉。只是有时候,因知觉太小 (“微知觉”) 或“数目太多” 不易被人们自己觉察到而已。他提出的第二个论据是:“一般真理”不是来自感觉经验。他写道: “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亦即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尽管数目很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带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理只能为心灵先天所具有。他还利用洛克的经验论哲学中存在的唯心主义错误,即经验的反省来源说来反对“白板说”和宣扬“天赋观念论”。洛克在驳斥了天赋知识之后,又承认那些不起于感觉的观念来自反省。莱布尼茨抓住这一观点指出: “所谓反省不是别的,就是对于我们心里的东西的一种注意,感觉是并不提供我们那种我们原来已经有的东西的。既然如此,还能否认在我们心中有许多天赋的东西吗? ”他推论说,观念原先就是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我们的思想只是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本性的深处。
莱布尼茨宣扬 “天赋观念论”的特点,是强调天赋的观念或原理的“潜在”性,声称它们只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在他看来,要把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就需要在感觉经验的诱发下,对潜藏在头脑中的观念和原理多多进行思考,使其不断变得明晰和清楚起来。他用有纹路的大理石来比喻,认为人心就象有纹路的大理石,虽然这些纹路不是已完成了的雕像,但雕像是由大理石的花纹先天决定的。
在这本书中,莱布尼茨还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他把真理分为两种:“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认为前者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后者只是偶然的,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数学原理和逻辑规则属于“推理的真理”,而对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则属于“事实的真理”。他还认为,虽然“事实的真理”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却具有确实性。现实的各种具体事物(现象) 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种联系虽然不是必然的,但也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和根据。因而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便也具有确实性。



更多同类【西方哲学】......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