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无模施工的穹隅

    穹隅指的是圆形穹窿与方底平面之间的四个角部(或者多边形平面的多个角部),其处理方式较多,有的做法与四隅券进式穹窿的角部做法完全一致,明显不必支模。另外,有些砖砌帆拱穹隅实例也可能是不支模的,每皮砖沿一段水平的圆弧...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2.1 以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前室穹窿为仿建对象的原因

    穹窿的仿建实验是四隅券进式穹窿研究的必要支柱,其经验与结论不可或缺。本实验以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前室穹窿作为仿建对象(图3.16)。选定的原因在于上坊孙吴墓穹窿在这种穹窿类型中具有典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图3.16 ...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2.2 实验目的

    根据以往学者推测,四隅券进式穹窿砌筑时不需支模,但国内没有实际的建造实验来证实这种推测。曾有少数四隅券进式古墓穹窿因残损严重,需要修复成原貌,例如南京的上坊孙吴墓实例(图3.20~图3.22)和马鞍山孙吴朱然墓实例,但施工...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2.3 实验意义

    本土四隅券进式穹窿仿建实验的成功将具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该实验完整展示了四隅券进式穹窿的风采和变化,学界可以据此对这种穹窿技术的中外源流关系作合理推测,进而对我国古代穹窿技术成就在世界穹窿体系中的定位有一理...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2.4 实验体会与相关分析

    1) 关于曲面控制在平面尺寸确定后,对矢高和对角线的控制非常重要。虽然矢高和对角线方程均根据上坊墓相关数据等比例缩小而来,似乎借助了近现代数学手段,但这种手段仅仅是为了保留更多的仿建意味,在完全新建一座穹窿时有着...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3.1 材料要求

    1) 墓砖“仿建实验”中所用青砖较小,种类单一,不能完全反映古代墓砖情况。古代墓砖按形状可以分为标准的长方体砖、刀形砖(较长的侧面一头厚、一头薄)、楔形砖三种。以南京地区为例,李蔚然先生认为刀形砖到东晋基本被淘汰...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3.2 营建工艺与施工组织

    1) 施工组织与匠人来源1952年12月发现的宜兴晋墓M1、M2是考古界首先发现的四隅券进式穹窿墓葬,分别为西晋名臣周处墓与周处之子周札墓。两墓穹窿施工质量差别明显。周处墓墓顶砌造紧密,应由地方政府督造,名匠承建,墓砖文字“议...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3.3.3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营建机制与墓葬营建的关系

    1) 穹窿平面与墓室规模东汉时期,墓室规模往往取决于墓室的数量,而非单一墓室的尺度。但前堂后寝的“吕”字形墓定型之后,墓室的大小(实际是穹窿的大小)成为等级的重要表征。墓室的尺寸往往是足尺的,如《后汉书·礼仪志》注举...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4.1.1 汉至六朝时期的“阴曹地府”观念

    华夏先民的灵魂观念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然形成[1],例如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中玉器已经作为随葬品出现,表明死后人(主要是巫或王)与物(礼器或法器)之间仍有持续的相关性。而棺椁、墓室的次第出现意味着对逝者在阴间生活的...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4.1.2 阴阳沟通的形式特征

    虽然地下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社会结构基本模型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细节在阴阳两界都完全一致。《荀子·礼论篇第十九》在提出“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之后,却言道“……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