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穹窿与方底的结合方式

    四隅券进式穹窿是解决穹窿与方底结合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底穹窿出现之前,如何填补圆形穹窿与方底平面四隅处的缺口,中亚、西亚甚至印度一带出现了多种做法,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下文对这四种基本穹隅的介绍中[1],由于讨论的重...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5.1.3 西域四隅券进式穹窿生成原理

     图5.21 四隅券进式穹窿(垂直券)未封顶样态西域四隅券进式穹窿的实例要早于汉地,工艺类型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公元前1世纪巴克特里亚的蓄水厅为代表,扩大的四角穹隅在方底的四边墙体中间交脊,穹顶脊线呈十字形。但这座穹窿的...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5.1.4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与西域实例比较

    1) 施工工艺汉地的四隅券进式穹窿借助贴砌斜券完成,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穹窿不需要支模施工,这也为本课题所做仿建实验所证实。除了砌块材料这一最大的不同,汉地与西域穹窿实例在基墙上部无模发券工艺上完全一致,推测结顶方式...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5.2.1 传播流线分析

    河南南阳、湖北襄阳的若干实例体现出东汉末期的典型特征,虽然考古学界在具体实例断代上还十分谨慎,但根据已有资料,认为东汉末年在南阳盆地首先出现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应是有说服力的。1) 四隅券进式穹窿首现于南阳盆地的...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5.2.2 四隅券进式穹窿在中国消失的原因

    1) 在南阳消失的原因南阳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在砖室墓工艺演化过程中,四隅券进式穹窿并不是唯一的突破,第一座券砖拱顶墓新野樊集墓36也在南阳。南阳市在白河中游,新野在白河下游,离襄阳更近。某种程度上,南阳可以看作是南方...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5.2.3 关于传播流线的补充讨论

    前文强调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四隅券进式穹窿工艺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但这些讨论均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最早的四隅券进式穹窿实例出现于南阳盆地,随着新的考古发现,这个前提有被更正的可能。但是,即便在南阳盆地以北(比...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6.1.1 砌体穹窿在世界穹窿技术体系中的地位

    1) 古代域外穹窿材料与技术体系的发展变化早期的穹窿形象见于西亚尼尼微城宫殿废墟上发现的亚述人浅浮雕[1],有可能是生土穹窿,为土坯砌筑的可能性更大。另外,以木骨、竹骨或芦苇等木本、草本绑扎(可能抹泥)形成的穹窿状棚屋...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6.1.2 四隅券进式穹窿的独特性

    四隅券进式穹窿虽然属于砌体穹窿的一种,但空间整体性更强,每一块砖的砌筑都要考虑两个维度的水平角和一个竖向角度,以服从于整体曲面控制。这一点不同于四面结顶式穹窿,后者很大比例的砖有四个平行边棱是基本水平的,每皮砖...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6.1.3 四隅券进式墓葬穹窿在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的地位

    1) 在汉地穹窿体系中的地位首先从现有实例来看,较大跨度的六朝穹顶做法基本采用“四隅券进”而非“四面结顶”。据笔者查阅资料,南京上坊孙吴墓后室的穹窿规模应是古代汉地墓葬穹窿中最大的,这说明四隅券进式穹窿在解决大...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

6.2.1 推动对中国古代穹窿源流的进一步探讨

    本书第1章和第5章对整个汉地拱券、穹窿的发展脉络做了一次谨慎梳理,但仍旧只能看作是抛砖引玉,关于中国古代穹窿源流的进一步探讨必将持续。本书就此加以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局部穹窿类型的深入拓展,拓宽源流问题的广度...查看详细>>

标签:古代墓葬四隅券进式穹窿机制与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