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艺术中文殊图像的诸问题

    《维摩经》不仅是大乘佛学中的主要经典,而且,魏晋时期在玄学之风的影响下,一些达官贵人和佛教徒认为,维摩诘经者,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也。僧肇将其解释为:智周万佛,未始为有,幽鉴无照,未始为无,故能齐天地为一肯而不其实...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第二节 昆仑奴与于阗国王的比较

    昆仑奴和于阗王,可以说是本研究的主要问题点。本论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论证和论述。昆仑奴在唐宋的文献及笔记小说中经常提及。《唐代诗词语词典故词典》的解释为:“古代富家来自中印度半岛及南洋诸岛国的奴仆,也泛指奴仆。...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第三节 五台山佛教的传播与作用

    本论中虽然对五台山新样文殊图传到敦煌及日本作了阐述,但是,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中日文化交流的路线问题。众所周知,关于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研究学者们往往是以陆上丝绸之路、...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第四节 佛教艺术中骑狮文殊的配置问题

    本论中介绍了大量关于骑狮文殊菩萨的图像资料。其实文殊、普贤二菩萨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配置在左右,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释迦三尊像。而且,根据《华严经》的记述,在主座卢舍那佛的左右配置文殊、普贤菩萨的造像,也非常流行的...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第五节 文殊信仰的形成

    本论对文殊菩萨图像、五台山佛教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与探讨,也涉及到文殊信仰形成之问题。那么,作为文殊信仰形成的供养尊像,何时开始出现,还没有明确断定。下面对文殊信仰的形成作一结论性总结。敦煌莫高窟第61窟,平面方形...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第六节 文殊信仰与观音信仰的比较

    通过以上文献和图像的分析探讨,作为一种信仰的出现、形成,它是不可能一承不变的,接着作者将对文殊信仰和观音信仰作一些比较。图189成都博物馆藏观音造像碑大同三年(537)在佛教艺术的诸菩萨中,观音菩萨的信仰最盛行。早在南...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附编 普贤菩萨图像的研究

    前面主要对文殊菩萨进行了探讨和论述。虽然骑狮文殊和骑象普贤菩萨出现的年代早晚不同,但在后来佛教艺术中,骑狮文殊和骑象普贤菩萨是作为一对对称图像来供养的,这是普遍现象。所以,在探讨文殊菩萨时,也涉及到了普贤菩萨。...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图1 炳灵寺第169窟维摩经变相 建弘元年(420)

    ...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图2 莫高窟第285窟东壁北侧无量寿佛说法图 大统五年(539)

    ...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

图3 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维摩经变相 (东面) 和铜四年(711)

    ...查看详细>>

标签:文殊菩萨